首页 > 职责大全 > 氧气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氧气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2024-05-23 阅读 4886

氧气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氧(O2)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分子量为32。相对密度为1.429(空气=1)。熔点为-218.4℃。沸点为-183℃。能被液化和固化。液氧呈天蓝色。略溶于水。在常温时不很活泼,对许多物质不易发生作用;但在高温时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助燃物质。

氧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它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很广。乙炔一氧焰用于金属的焊接和切割,在冶金工业中,氧被用于钢铁熔炼、轧钢和有色金属提炼。在医疗和深入作业中都大量用到氧。

现代工业采用深冷分离法制取氧气。按其生产工艺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分为:高压流程、中压流程、双压流程及全低压流程4种。虽然各种流程采用的空气分离设备(制氧机)有所不同,但制氧过程大致包括6个阶段:(1)空气净化;(2)空气压缩;(3)压缩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清除;(4)空气液化;(5)轻馏分离成氧和氮;(6)产品的储存和运输。

空气分离(全低压)流程:如图所示。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到0.5~0.6MPa后,分成两路,分别进入氧蓄冷器和氮蓄冷器。冷却后一部分空气送至二氧化碳吸附器、透平膨胀机,由精馏塔上部入塔。冷却后的大部分空气由塔下部进入。由精馏塔主蒸发器下部出来的氧气(分离出其中的液态空气和液态氮后),在氧蓄冷器中与空气换热后即成为成品氧。由精馏塔顶部出来的纯氮,经空气过冷器后,再经氮蓄冷器被空气加热到常温,即成为成品导出。成品氧进入气柜,再经压缩后充入氧气瓶或直接送至氧气用户。

空气分离(全低压)流程图

职业危害制氧工艺的特征是高压、低温、易燃、易爆。主要危险是火灾、爆炸,此外也会发生缺氧窒息事故。

(1)空分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是最大的威胁。

空气压缩机轴瓦、排气管道和设备等处是压缩过程中火灾、爆炸事故多发部位。主要原因是:①冷却水中断或供应量不足;②润滑油中断或供油量不足;③排气管道的积炭氧化自燃。其中积炭氧化自燃情况复杂,危险性又特别大,必须引起重视。

精馏塔爆炸事故大多发生在高压、中压或双压冷冻循环制氧装置和大型全低压制氧装置的冷凝蒸发部位;在下管板、上管板、管束与冷凝器壳体之间也容易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基本原因是液氧中积聚了过量的易燃易爆物,主要是乙炔等碳氢化合物、润滑油热裂解的轻馏分。

(2)氧气系统(氧气压缩机、氧气管道、氧气瓶)的着火爆炸。

氧气压缩机发生火灾爆炸的主要部位是汽缸部分。由于汽缸内温度过高,使皮碗或密封件发生分解产生可燃气体,与氧混合易燃烧爆炸。当汽缸内进入铁屑时会因摩擦或撞击产生火花,促使爆炸事故的发生。活塞杆填料密封处,如果装配不良或磨损严重时,常会造成油封漏油、气封漏气,遇高温或活塞杆摩擦产生的火花,也会引起燃烧爆炸。此外,在管道特别是管道拐弯处和阀门处,也会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其原因是铁锈在高速氧吹刷下与钢管发生摩擦易起火,或者是静电起火。

液氧泵的爆炸事故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泵体内爆炸,主要是铁屑、铝末等杂质进入泵内所致;另一种是泵体外爆炸,主要是泄漏和氧引起的。

输氧管道和阀门发生燃烧、爆炸的原因有:氧气管道内的铁锈、焊渣等杂质会因与管壁等摩擦、碰撞,产生高温易燃烧;油脂、橡胶等可燃物,在高纯度和高压力的氧流中会迅速燃烧;氧气管道中阀门前后压力差很大,当阀门急剧打开时,阀后气体温度可高达955℃,这个温度接近几种常见金属的熔点;氧气管道的气流出口或调节阀处会产生静电。

灌装氧气时,会因接触油脂等可燃物、灌装速度过快引起的静电及灌装后关闭阀门时机械摩擦产生的火花易引起火灾、爆炸。

基于氧气的性质,氧气储存设备、液氧储罐及氧气瓶均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3)缺氧窒息。

缺氧窒息事故主要发生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常常是氮气等的泄漏和窜气造成的。

预防措施

(1)空分系统的防火防爆措施

1)合理选择厂址,避免原料空气污染;

2)采用有效的净化工艺和设备,除去空气中的乙炔及碳氢化合物等;

3)及时化验分析,严格控制液氧中的乙炔、碳氢化合物的含量;

4)通过设置液态空气吸附器及液态氧吸附器、及时排放液氧、定期对设备内部进行局部或全部加热清洗等措施,防止乙炔和碳氢化合物的积聚;

5)空分装置保冷箱内的设备、管道应有可靠的接地;

6)空气压缩机、膨胀机尽可能采用无油润滑;

7)空气压缩机的冷却要充分,润滑要适当,以避免积炭;

8)各种安全装置、仪表完好。

(2)氧气系统的防火防爆措施

1)氧气压缩机采用无油润滑;

2)凡与压缩氧气接触的零部件,装入前必须严格脱脂去油、用四氯化碳清洗干净;

3)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压缩氧气接触油类;

4)做好设备维护,保持各密封装置运行可靠;

5)防止铁锈、焊渣等杂物进入系统;

6)控制氧气流速;

7)灌装氧气时要认真检查,凡沾有油脂、气瓶余压小于0.05MPa时,不得灌装;开启阀门要缓慢,以减轻气流冲击和摩擦;不得超压充装。

(3)防止缺氧窒息。

1)检修设备前对设备、管道用空气置换,并在氮气管道上加盲板;

2)检修前作气体分析,氧含量等合格后方可进设备内作业;

3)如发现缺氧症状人员,应立即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对失去知觉或不能正常呼吸者,要及时输氧或送至高压氧舱治疗。

采编:www.QiquhA.com.com

篇2:氧气乙炔仓库安全管理办法

为加强公司氧气、乙炔仓库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一、责任体系及职责

本部位安全保卫管理小组,由第一责任人(单位主管供应领导)、直接责任人(供应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仓库保管员)组成,全面负责仓库的安全保卫工作。其职责分别是:

1、安全员是本部位安全保卫管理和安全保卫措施的实施者和落实者;

2、直接责任人负责本部位安全保卫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3、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位安全保卫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二、氧气、乙炔仓库的安全保卫操作规程:

1、非本库人员禁止入内,确因工作需要,须经仓库保管员同意后,方可进入。

2、库内严禁烟火,严禁携带火种,穿带钉子的鞋,入内应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3、装卸氧气、乙炔瓶要按规定轻拿轻放,禁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收发有登记手续。

4、库内不得同时存放性质相抵触的爆炸物品和其它物品。

5、照明灯具及电器设施应达到防爆要求,并有良好的通风措施,定期检测,确保状态良好。

6、本部位配置?KG干粉灭火器?具,放置在?,仓库保管员要做到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每月进行一次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状态,仓库保管员必须熟悉掌握“三懂、三会”的内容(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火灾的方法;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及自救逃生的常识和方法,公司综合事务部要做好“三懂、三会”的培训工作。

三、本部位安全保卫检查

仓库保管员每天检查一次、直接责任人每周检查一次、第一责任人每月检查一次、公司综合事务部该业务管理人员要每半月检查一次,并有记录。

检查内容:

1、查仓库周边的防火情况,严禁一切烟火;

2、查仓库周围有无危及仓库安全的作业;

3、查仓库门窗和安全防范设施有无损坏;

4、查消防器材完好情况;

5、查仓库警示标识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仓库保管员要坚持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安全因素,重大问题立即向主管领导和公司综合事务部(电话:****)报告,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6、查安全保卫责任体系运行情况,查各类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

四、考核

1、因不执行本办法或玩忽职守,造成企业和职工个人财产损失在500元以下的,由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安全员及其他责任人按所负责任划分全额赔偿;500元以上超出部分按20%的比例赔偿,赔偿总额不超过5000元。

2、在仓库内违章吸烟的给予违章人经济处罚200元。

3、仓库保管员发现违章行为不制止,考核其100元。

4、违反本办法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追究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被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同时,公司仍追究内部管理责任。

篇3:氧气天然气集中供气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加强天然气和氧乙炔集中供气系统的管理,安全使用天然气和氧乙炔气体,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船舶建造天然气和氧乙炔气体集中供气的安全管理工作。

3基本要求

3.1氧气、天然气管道设计、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公司安全、保卫、设备、总务、生产等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3.2管道气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消防知识的培训,熟悉本岗位操作要求、各种气瓶技术特性和可能发生的故障和事故以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方法。

3.3气站应建成能遮阳、遮雨、通风良好的结构,有良好的防雷设施,房内严禁烟火,确保消防器材始终处在有效期内,周围20米内禁止热工作业,气站周围做好严禁烟火的标识。

3.4站管理部门和气体使用维护部门应建立有关安全管理须知和操作规程。

3.5送气站内所有电器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压力表必须是法定计量单位的防爆型压力表。

3.6管道气瓶站内不准放置任何可燃物品,要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和设施,设有禁火标志。

3.7操作工禁止穿有铁钉的鞋及可能引起静电火花的衣物,并严禁吸烟和带入火种。

3.8操作者在使用中必须经常对管道气情况作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输气使用。使用中必须确保管道和连接口不漏气,天然气和乙炔接口必须安装防止回火装置,接口胶管必须牢固(用铁线或卡马绑好),接口管附近不得随意动火。

3.9管道总送气站内气瓶放置要平稳,预留人行通道,任何高压连接阀不得有漏气现象(包括瓶咀与管道口之间),减压表输入气压情况必须正常。

3.10禁止戴有油污的手套和工具操作气瓶,以防引起爆炸。

3.11在开启瓶阀和减压器时,人要站在侧面,开启的速度要缓慢,防止材料零件温度过高或气流过快而产生静电火花,造成燃烧。

3.12使用人员不准任意修改气压调节阀,如有故障应交由专业人员修理。

3.13操作者在作用中发现气瓶管道有漏气现象和其它异常情况,应马上停止供气,并报有关部门修理。

3.14空瓶写上标记或放置在空瓶区域,牢固堆放在一边,不得妨碍任何通道和造成某些隐患。

3.15天然气万一发生泄漏会聚集在一定的空间内,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划出禁火区域。严禁火种入内,消除泄漏后采取有效通风措施,再测爆测氧合格后,才能解除警戒。

3.16机动车辆不允许进入集中送气站内。

4本规定由安监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