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团林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团林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24-04-20 阅读 2560

团林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做好我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指导应急抢险,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事故、排除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依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1、适用于我乡房屋建筑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适用于已建成房屋建筑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威胁或导致经济损失的质量安全事故。

二、组织指挥机构

(一)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乡村乡办负责,相关部门站所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二)成立团林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以下简称总指挥部)。

总指挥:乡长。

副总指挥:乡分管城建的副乡长。

成员:边防派出所、村镇建设办、卫生院等部门站所有关负责人。

(三)总指挥部办公室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乡政府村乡办,负责日常工作。

三、指挥系统工作职责

(一)总指挥部职责

1、发布启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命令;

2、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采取有效措施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组织指挥部人员和邀请相关专家制定应急救援方案、计划、措施,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实施。

4、随时掌握《预案》实施情况,并对《预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5、根据事故发展趋势,确定救援人员、物资、设备及警戒保卫人员来源、数量和占用场地并紧急调用,事后负责归还并给予适当的补偿;

6、当事故出现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配合有关单位人员撤离和物资疏散工作;

7、组织或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8、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9、及时上报有关应急救援的进展等情况;

10、适时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向社会公布;

11、组织对《预案》的演练,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二)总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的信息收集、整理;

2、负责指挥部领导指示的传达及事故信息反馈的上报;

3、监督应急救援方案的实施和有关决策的落实情况;

4、负责通报有关事故情况;

5、负责与新闻媒体的联络、沟通;

6、协调其他部门参加救援工作的有关事项;

7、负责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应急处理措施

1、根据事故特点,立即组织专家组制定应急救援措施,开展事故调查取证工作,防止证据丢失;

2、总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救援指挥;

3、立即组织就近建筑施工企业调集设备、物资、人员,实施增援;

4、出现伤员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就近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5、必要时与消防部门协作抢险,请求派出所配合,组织疏散群众,维持现场秩序,同时安排好群众的生活问题;

6、通知各相应成员单位,调集汽车吊、铲车、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物资和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的部门必须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7、在抢救过程中,救援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应急救援措施及操作规程要求实施,配备相应安全设施和防护器材,确保抢救行动中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五、应急结束

1、结束程序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由相应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应急结束,并通知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

2、事故调查与总结

(1)总指挥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事故调查,认真吸取教训,及时整改,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

(2)事故调查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认真分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原因,从工程建设的立项、许可、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等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3)应急响应结束后1个月内,乡人民政府应向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事故书面总结和评估报告。总结和评估报告内容:发生事故工程的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估,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事故结论,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经验教训,事故责任人及其处理意见,各种必要的附件等。

六、应急保障

(一)指挥技术系统保障建立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满足指挥决策、应急协调和对外联络的需要。

(二)通信保障

1、建立和完善全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网络系统,并建立相应的网络能力保障制度,以保证应急响应期间通信联络。

2、应急响应期间,根据建设系统网络保障预案,保障通信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随时接收乡人民政府的指示和事故发生地的事故信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应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

(三)队伍保障

1、工程设施抢险力量:对在建工程,由施工单位的人员组成,担负事发现场的工程设施抢险和安全保障工作;对已建成的房屋和设施,由乡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组成,协助开展事发现场的工程设施抢险和安全保障工作。

2、应急管理力量:由乡人民政府的有关工作人员组成,担负接收同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应急指令、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并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及信息交换。

(四)装备保障

乡人民政府必须确保事故抢险、营救过程中的装备供给,安排梯次,储备好抢险设备设施,装备的储备和调配方案,报本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总指挥部备案。用于抢险的工程车辆、机械设备状态良好,物资器材充足,确保抢险指令下达后,随时能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

www.qiquHa.com.com 制度大全

篇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评估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管理应当遵循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企地衔接、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应急预案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预案的规定,符合工作实际和工程项目实际情况。

第二章预案编制和内容

第五条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工程项目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本部门综合应急预案;

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本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并按照影响工程周边环境事故类别编制工程项目应急预案;

施工单位应当编制所承担工程项目的综合应急预案,并按工程事故、影响周边环境事故类别编制工程项目应急预案,同时制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第六条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各有侧重。

综合应急预案是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对工作的总体安排。主要规定工作原则、组织机构、预案体系、事故分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培训、演练与评估等,是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各类质量安全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工程项目应急预案是指针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主要规定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防范和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以及实施步骤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事故现场处置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方案。主要规定现场应急处置程序、技术措施及实施步骤。侧重于细化企业先期处置,明确并落实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直接处置权和指挥权;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科学组织有效施救,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并强化救援现场管理。现场处置方案是工程项目应急预案的技术支持性文件。

第七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和能力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质量安全风险类别见附件。

第八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

第九条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装备物资储备清单、应急集结路线图等应急资源信息应当及时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应急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应急资源信息的及时更新与管理。

第三章预案评审和发布

第十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对各自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组织评审。工程项目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可视情况组织评审。

第十一条评审人员应当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生产或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预案涉及的其他部门和单位相关人员。

评审人员与应急预案编制单位不得存在隶属关系。

第十二条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应急预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是否与有关应急预案进行了衔接;

(二)主体内容是否完备,组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责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确;

(三)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

(四)响应级别设计是否合理,应对措施是否具体简明、管用可行;

(五)应急保障资源是否完备,应急保障措施是否可行。

评审后应形成书面评审意见。

第十三条应急预案发布前,编制单位应当征求预案涉及的其他部门和单位意见。

第十四条应急预案应经编制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的负责人审批。审批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五条应急预案发布后,编制单位应当将预案送达预案涉及的其他部门和单位。

第四章预案备案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在综合应急预案印发后2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单位备案。

(一)建设主管部门综合应急预案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建设单位综合应急预案报送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三)施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报送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备案。

第十七条应急预案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三)应急预案评审意见。

第五章演练和培训

第十八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

第十九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建设主管部门每3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经常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视情况可加大演练频次。

第二十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进行评估,并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评估和修订意见应当有书面记录,并及时存档。

鼓励委托第三方进行演练评估。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应急预案和相关知识的培训,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并留存培训记录。应急预案培训应覆盖预案所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监督检查培训开展情况。

第六章评估和修订

第二十二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修订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二)应急指挥机构、主要负责人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

(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发生较大变化的;

(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发生较大变化的;

(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工法等发生较大变化的;

(六)在事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重大问题,需要作出调整的;

(七)应急预案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四条对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分类分级标准等重要内容进行修订的,应当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评审和备案。

第七章人力和经费保障

第二十五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评估和修订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将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培训、演练、评估和修订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统筹安排;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按照预案要求落实相应的应急物资、装备及队伍,保证相应费用的投入。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类别

一、工程施工风险

(一)明挖法施工风险

主要从工程及水文地质、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方开挖、主体结构施工等进行风险分析。重点分析永久结构、围护结构(围护桩、连续墙等)、边坡、支撑构件(锚索、围檩、钢支撑)、模板支架的稳定性,以及基坑进水、基底隆起的风险。

(二)盾构法施工风险

主要从工程及水文地质、盾构吊装、盾构始发和到达、盾构开仓及换刀、管片拼装、电瓶车运输、联络通道施工等进行风险分析。重点分析进出洞土体的稳定性、开仓过程中土体稳定性及有害气体、盾构进水的风险。

(三)矿山法施工风险

主要从工程及水文地质、竖井开挖、隧道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等进行风险分析。重点分析冒顶、片帮、涌水、模板支架坍塌的风险。

(四)高架段施工风险

主要从工程及水文地质、基础施工、墩身施工、架桥机架设作业、桥面铺装作业、预应力张拉等进行风险分析。重点分析模板支架稳定性。

(五)轨行区及机电安装施工风险

主要分析轨行区吊装、铺轨、安装、装修等作业以及机电设备吊装、运输及安装调试作业的操作风险。

(六)其他施工风险

主要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含施工前场地“三通一平”及房屋拆迁、管线拆改迁、临时建筑物搭建、临时电路架设等前期工作)可能造成设备倾覆、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脚手架垮塌、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火灾、车辆伤害、爆炸伤害(锅炉、容器、瓦斯、炸药)等风险。

二、自然环境与周边环境风险

(一)自然环境风险

主要包括:天气灾害风险、地震灾害风险、地质灾害风险以及河湖海洋灾害风险等。

(二)周边环境风险

主要包括:工程邻近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桥梁、隧道、道路、轨道交通设施等风险。

篇3: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工作目的

为做好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确保科学、及时、有效地组织应对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维护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统一领导、职责明确

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省建设厅牵头负责,有关厅局、地方(市、地、县级,以下同)人民政府根据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等级、类型和职责分工,明确专职人员,落实应急处置的职责,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建立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四级响应机制。

1.2.2相互协调、快速反应

省建设厅要与有关厅局、地方人民政府密切协作,保证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灾难信息及时报告、准确传递、快速处置。有关部门接到事故信息后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方案。

1.2.3分工协作、属地负责

地方人民政府是处置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主体,要承担处置事故的首要责任。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动员社会力量,有组织地参与事故的处置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将事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一次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的事故;地下空间施工坍塌、深基坑支护、土方开挖边坡失稳造成地面或周边建筑物倒塌,道路、管线断裂,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事故等。

适用于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险情对周边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威胁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包括因工程地基基础(包括地基不均匀沉降、边坡失稳)、主体结构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国家工程质量标准规范,内外建筑设备安装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破坏主体结构及加装设备,任意加层超过设计荷载等原因造成建筑物坍塌的事故;因高切坡及其它人工修建的边坡崩塌,造成建筑物倒塌的事故等。

2应急指挥机构与体系

2.1指挥机构与职责

2.1.1黑龙江省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省建筑工程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主要职责如下:

指挥长:分管副省长

副指挥长:省建设厅、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管领导。

成员:省建设厅、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同志。指挥部成员未在哈市或有特殊情况时,由所在单位按职务高低递补。

主要职责:

(1)拟定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和办法;

(2)指导、协调和监督地方应急组织和应急预案的建立完善;

(3)及时了解掌握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情况,根据情况需要,向省政府、建设部报告事故情况;

(4)指导、协调和参与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置;

(5)为地方提供专家和技术支持,组织开展事故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2.1.2省建筑工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

省建筑工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主任:省建设厅主管厅长

副主任: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领导。

联络员:省建设厅、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同志。

主要职责:

受理事故报告,负责省建筑工程应急指挥部正、副指挥长、成员和专家的联络,传达指挥部正、副指挥长的指示。

2.1.3抢险救援组

组长:省建设厅办公室主任

副组长:省公安厅、安全监督局

成员:上述单位派员参加、事件发生单位抢险人员及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事故的紧急处置、抢险救援、现场警戒、调动救援物资等工作。

工作要求:

(1)参加抢险救援的人员要掌握自身安全防护、救护伤员、抢险、抢修的有关规程、标准、要求和相关知识,熟练使用各种防护设备、抢险工具、设备和消防设备。

(2)进入现场后,应立即划定监控范围,封闭现场,清除无关人员,维持现场治安和秩序,保护事故现场,配合调查取证,疏导交通,保证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3)抢险人员到达现场后,要立即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确定抢险方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避免事件的扩大。

2.1.4疏散救援组

组长:省卫生厅

副组长:省公安厅、安全监督局

成员:以上各单位派人参加、事件发生单位对应部门人员。

职责:负责疏散群众、抢救伤员及国家财产、协助医护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工作要求:

(1)工作人员要掌握自身安全防护知识和救护伤员有关常识,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抢救伤员、疏散群众。

(2)疏散群众时要做详细准确的记录,确保无人员遗漏。

2.1.5市、县级建筑工程应急指挥部组成、职责,可以参照省建筑工程应急指挥部的组成、职责,结合本地实际制定。

2.1.6建筑施工、房屋产权和物业管理等单位的应急组织与职责,由本企业、单位制订,本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指导和督促。

2.2指挥体系

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省政府、市(地)、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建设工程应急指挥部以及各施工、房屋产权和物业管理等单位的应急指挥部组成。

3预警预防机制

3.1工作准备

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指导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应急组织体系及应急队伍,加强事故应急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燃。

3.2应急演练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本单位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并组织演练。对救援器材、设备等应设专人维护。现场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处理事故隐患,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

全事故分为Ⅰ、Ⅱ、Ⅲ、Ⅸ四级。

Ⅰ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

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

Ⅱ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1亿元的事故。

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1亿元的事故。

Ⅲ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5000万元的事故。

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5000万元的事故。

Ⅸ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一次死亡2人及以下,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的事故。

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2人及以下,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的事故。

本预案的响应级别为Ⅲ级。

4.2响应程序

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所在地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认真开展工作。

(1)施工、房屋产权和物业管理等单位,在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抢险力量和应急指挥工作组到达现场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抢险救援,并全力协助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2)地(市)、县(市、区)级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场,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指挥下开展抢险救援工作。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及时将事故处理有关情况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

(3)省建筑工程应急指挥部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启动本预案,并成立由各专项指挥部、相关部门、和市政府(行署)组成的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调动各救援工作组和有关单位进行抢险救援,并通知有关领导;负责组织制定方案,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省政府应急委员会专家组同时启动并参与工作;建设厅或市政府(行署)的相关负责同志任执行总指挥,具体负责应急指挥和处置工作。

(4)指挥部各工作组在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行动起来,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分工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5)各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协调作战,保证抢险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4.3事故报告

4.3.1报告程序

(1)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施工、房屋产权和物业管理等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如实向事故所在地建设行政管理、其它有关部门报告。施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同时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应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上报。

(2)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接到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立即逐级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企业及各级地方部门可直接报至建设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各级应急指挥部之间,必须保证24小时人员通讯畅通。

4.3.2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后及时上报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事故类别、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

(2)有关建设、施工等单位名称、资质等级;

(3)事故报告的单位、签发人及报告时间等。

根据事态进展及时续报以下内容:

(4)有关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情况,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及执业资格;

(5)事故原因分析;

(6)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

(7)其它需要上报的有关事项。

4.3.3相关记录

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对组织、协调应急行动的情况做出详细记录。

4.4新闻报道

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信息和新闻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准确、客观、全面。省政府应急委员会或者其授权机构负责统一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

4.5善后处理

事故发生地建筑工程应急指挥部要督促协调有关单位依法认真做好死、伤者家属的安抚、赔偿及其他善后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5应急结束

5.1结束程序

按照“谁启动,谁负责”的原则,由有关应急机构决定应急结束,并通知相关单位和公众。特殊情况下,报省政府或省政府授权的部门决定应急结束。

5.2事故调查

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事故调查,认真吸取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5.2.1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应严格遵守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的各项规定。

5.2.2事故调查总结报告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发生事故的工程基本情况

(2)调查中查明的事实

(3)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4)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

(5)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

(6)事故结论

(7)事故责任人及其处理

(8)各种必要的附件

(9)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10)经验教训和安全建议

5.3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处置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引发重大质量安全事负有重要责任的单位和人员,以及在处置过程中玩忽职守、贻误工作,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确保应急期间的信息及时、准确、可靠地传输和有效实施指挥,依托现有的有线、无线通信系统,构成应急通讯保障系统。

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6.2.1应急队伍保障

各级应急指挥部必须组织好三支应急救援基本力量:

(1)工程设施抢险力量:对在建工程,由施工单位的人员组成,担负事发现场的工程设施抢险和安全保障工作;对已建成房屋和设施,由房屋产权、物业管理等单位的人员组成,协助开展事发现场的工程设施抢险和安全保障工作;

(2)专家咨询力量:由从事科研、勘察、设计、施工、质检、安检等工作的技术专家组成,负责事发现场的工程设施安全性鉴定,研究应急方案、提出相应对策和意见;

(3)应急管理力量:由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组成,担负接收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急指令、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并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及信息交换。

6.2.2地方各级应急指挥部必须确保事故抢险、营救过程中的物资、资金的供给。

6.3宣传培训与演练

6.3.1宣传

各级应急指挥部要统一部署,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理知识的宣传,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6.3.2培训

(1)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培训,上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下级应急指挥机构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2)培训工作要合理设置课程、分类指导、严格考核,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

(3)培训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多种组织方式。

6.3.3演练

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定期举行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响应能力。

7附则

7.1名词术语的说明

7.1.1本预案中的建设工程新建、改建和拆除活动是指:

(1)新建:是指从基础开始建造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规定也包括原有基础很小,经扩大规模后,其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三倍以上,并需要重新进行总体设计的建设项目;迁移厂址的建设项目(不包括留在原厂址的部分),符合新建条件的建设项目。

(2)扩建: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充的项目;包括扩大原有产品生产能力、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以及为取得新的效益和使用功能而新建主要生产场所或工程的建设活动;对于建筑工程,扩建工程主要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加高加层(需要新建基础的工程属于新建项目)。

(3)改建:是指不增加建筑物或建设项目体量,在原有基础上,为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或改建产品方向,或改善建筑物使用功能、改变使用目的等,对原有工程进行改造的建设项目;装修工程也是改建。企业为了平衡生产能力,增加一些附属、辅助车间或非生产性工程,也属改建项目。

(4)拆除:是指拆除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活动。

7.1.2本预案中的各级建设主管部门是指省建设厅、各市(地)、县级建设局(建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省建设厅负责管理与更新,由省建设厅召集有关部门、各地(市)建设局(建委)应急指挥部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订,报省政府备案,并抄送有关部门。各地市建设局(建委)根据本预案制定和调整本地区的应急预案。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变化,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时,由省建设厅及时组织修订。

7.3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省建设厅制定并负责解释。

7.4实施或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开始实施。

篇4:H县质监分局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按照成质技监[2005]81号文的要求,结合郫县实际,制定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郫县分局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在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成立“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办公室”(以下简称处置“办公室”)。处置办公室设:事件处理组、综合协调组、信息联络组和技术支持组。1.1处置办公室处置办公室设在质量科。办公室成员包括各科、所、队、室负责人。各成员负责确定本部门具体的联络人员,并根据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工作职责:负责传达和贯彻领导指示,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负责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建设,并负责受理突发事件报告的日常工作;提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的建议,负责应急处理现场的组织和指挥(包括现场勘察,具体方案的审定,监控方案的实施等工作);负责督促检查各种应急求援措施和后处理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各个方面的工作协调一致,负责协调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理。1.2事件处理组事件处理组设在稽查大队。成员:稽查大队队长及队员工作职责:负责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卫生、工商、药监、公安、贸粮、农业等)的联络工作,得出事件的处理和纠正措施;负责落实对事件的调查、取证和处理工作,随时报告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并配合相关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中受伤、中毒等人员的救护工作;负责对事件处理完成后的资料汇总及归档工作。1.3综合协调组综合协调组设在局办公室。成员:局办公室主任、分管后勤人员及文秘工作职责:负责向市局、县委、县政府上报应急处理方案、事件进展情况、调查和恢复重建的工作报告;负责与政府及的关部门密切联系和配合,组织求援力量,并负责起草和审核有关事件上报的文件和资料,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工作;负责保证突发事件现场所需各种物资及现场人员的后勤安排。1.4信息联络组信息联络组设在法制科.成员:法制科科长、工作人员工作职责:负责整个事件相关法律、法规的解答;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举报电话;跟踪新闻媒体对该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的要求,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单位,作好新闻发布工作,向事件发生单位及群众传递有关信息。1.5技术支持组技术支持组设在检测所。成员:检测所所长、业务副所长、技术负责人、化验室主任工作职责:协助相关技术部门开展对可疑食品(包括原材料、添加剂等)的抽样、封样及部分检验工作。根据可疑食品(包括原材料、添加剂等)的检验结论,提出消除危害和处理事件的技术性建议。2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分类分级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制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伤亡情况长期共存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共分为四级事件,即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和一般(四级)事件。2.1特别重大事件:是指企业生产的食品,一次事故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者中毒人数超过300人以上,或者以食品为载体手工劳动恐怖事件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食品安全事故。2.2重大事件:是指企业生产的食品,一次事故造成3-5人死亡,或者200人以上300人以下中毒或人身伤害,或者发生在重要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事故。2.3较大事件:是指企业生产的食品,一次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50人以上200以下中毒或人身伤害,或者发生在重要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事故。2.4一般事件:是指企业生产的食品,一次事故造成超过100人以上150人下中毒或人身伤害,但无人员死亡的食品安全事故.3紧急状态的识别与措施3.1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三级状态3.1.1处置办公室应组织相关人员到事件所在食品生产企业现场进行前期处置和取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维护现场秩序、控制事态发展,严防危害或影响进一步扩大;对发现涉嫌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及原料立即封存,并组织抽样检查。3.1.2企业产品经检验核实,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并涉嫌违法行为,要依照国务院《行政机构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的要求,立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属于其他职能部门管辖的,按照的关规定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并同时向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建议予以坚决取缔;对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程序管理规定》依法做出吊销其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建议。3.1.3对已进入市场流通的有严重质量问题的食品,要采取必要措施,快速查清违法食品扩散范围、程度及具体流向地点、责令生产者立即自行召回。3.1.4严格按照有关新闻宣传的规定,遵守宣传纪律,对涉及面广、有可能涉及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质量第一质量安全的突发事件,需要向社会公众进行警示或引导的,应对有关情况进行确认后报市局和县政府,待批准同意发布后,通过相关媒体进行通告。3.1.5根据事件发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对同类食品的监督抽查和生产企业的现场执法检查,监控同类食品质量状况。3.1.6处置办公室成员的插手机应24小时开机,保证联络畅通。3.1.7各小组应及时将处理和进展情况报告局处置办公室.3.2重大事件二级状态在三级状态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3.2.1进一步加大与食品的关的质量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3.2.2组织区域或行业的质量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有严重质量问题食品违法行为。3.2.3处置办公室成员轮流24小时值班.30.特大事件一级状态在二级状态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3.3.1对相关食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接见式大清查,发现涉嫌有严重质量问题的食品应立即封存、抽样检验,并依法查处。3.3.2在特大事件处理期间,每天定时向市局、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有毒有害食品的最新清查进展情况。3.3.3处置办公室24小时专人值班,确保有并情况随时报告、有并人员随时到位、有并信息及时沟通。4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4.1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报告及前期处置接事件报告后,处置办公室应立即组织有并人员在1小时内赶赴现场,了解和初步评估事件状态,对可疑的原辅材料、添加剂及产品进行封存,作好调查取证工作并控制现场,同时向局领导小组报告事件的初步评估和现场处理等情况。如发现事件情况基本属实,要将事件同时向市局、县政府报告。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的单位及地点、事件的经过及相关背景情况、事件性质的初步判断、人员伤亡情况,财产受损情况、事件危害是否有扩展的可能、对事件单位的处置措施的建议等(见附件1)。4.2启动应急预案局领导小组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即转报市局、县政府。同时,局领导小组参事件进行紧急状态识别。4.2.1确定事件的等级.4.2.2确定事件的单位、县政府和有并部门是否有能力控制事件危害程度的扩大。4.2.3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理预案。4.3下达应急处置指令.根据局领导小组下达启动食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预案的决定,局处置办公室立即启动,并负责通知和召集各个工作组立即赶赴事件现场,按规定职责开展工作。4.4实施应急处置.各工作组按职能履行处置职责,加强协调与配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要及时作出调整并向处置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的,各工作组可先行动后报告。4.1.1初查-事件处理组、技术支持组根据事件原由或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死亡、中毒症状分析),调查询问,对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条件)及产品进行排查、分析,有无不合格或非食用原料(含添加剂);对可疑原辅材料、添加剂、半成品及产品立即抽样检验;掌握原辅材料、添加剂供应商及产(成)品流向;可根据事态,责成企业暂停生产、销售,已售出的通知经销商将产品暂时下柜;可根据情况,向局领导小组上报筒要信息。4.4.2核查-事件处理组根据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进一步核查。4.4.2.1原辅材料、添加剂及产品检验合格:应加严检验或根据分析扩展检验参数再次检验。若仍未检出可疑物,继续配合相关部门作进一步的调查处理并将此情况报告处置办公室,建议局领导小组应急处置中止。4.4.2.2原辅材料、添加剂合格,产品检验不合格(有毒有害):进一步检查生产工艺每一环节,检查生产设备,检查操作人员及往来人员,生产用水,排查二次污染源。4.4.2.3原辅材料、添加剂、产品检验不合格(有毒有害):进一步追溯原辅材料来源或添加剂供应商;将产(成)品流向及时抄告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责成企业停止生产、停止销售、已售出的通知经销商立即召回,清理登记;排除二次污染的可能性。4.4.2.4综合协调组向市局、县政府、局领导小组及处置办公室详细报告案情及事件进展情况。4.4.2.5信息联络组负责协调新闻媒体,作好新闻发布工作。4.4.3追查责任者-事件处理组,根据违法事实及后果依法追究责任者和法律责任,协助县政府开展综合整洁工作.对使用不合格或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滥用添加剂,涉嫌犯罪的根据有并法律法规要求移送司法机关;对需立案查处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的要求执行。4.4.4恢复与重建-处置办公室帮助企业进行质量分析、查找事故原因: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原辅材料、添加剂的进厂验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后续跟踪和监管工作,预防此类相同事件的再次发生。4.5处置中发现带区域性或行业性问题,按本预案4.4条,开展区域性或行业性排查。4.6应急处理终止4.6.1各工作组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应立即向处置办公室报告.由处置办公室对各组完成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对处置中发现带区域性或行业性问题的,按“四不放过”的要求,即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产品质量不达标不放过、处置教育不不到位不放过、质量教训不吸取不放过、进一步跟踪落实事件的处理结果。4.6.2应急处全部完成,事件危害消除或基本消除后,由局领导小组下达事件应急处置结束的指令。4.6.3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局领导小组向市局、县政府及县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事件案件报告。4.6.4局领导小组应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组织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和处理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附件:1、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情况报告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附件下载:1.附件:1、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情况报告

篇5:H县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机制和救助体系,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并及时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编制依据

依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四川省农业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郫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郫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当使用农药、兽药及其它化学物质,引起食用农产品污染、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进口等相关活动中突然发生环境安全和使用安全事件。

4、工作原则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理,坚持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预防为主、减少危害,依法规范、分级控制,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提高素质、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

二、事故分级

按照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分为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Ⅰ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危害特别严重,超出事发地省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或者跨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5)农业部认定的重大转基因生物安全事件。

2、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Ⅱ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1)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4)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5)农业部认定的一般转基因生物安全事件。

3、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Ⅲ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⑴影响范围涉及市(洲)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市,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⑵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下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⑶市(洲)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Ⅳ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⑴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⑵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⑶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同一事故的分级依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县农村发展局应急工作组成立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农发局应急指挥部”)。农发局应急指挥部是全县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在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指挥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工作。职责:⑴发布启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命令;

⑵协助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⑶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技术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⑷根据需要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2、县农发局应急工作组工作机构

县农发局应急工作组内设5个工作小组,即综合组、宣传组、种植业组、畜牧组和保障组。

⑴综合组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协调、综合管理工作。(行办、法规科、信访办)

⑵宣传信息组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宣传,及时发布应急处置工作动态信息(政研科、信息中心)。

⑶种植业组、畜牧组负责及时提出本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事故处置建议和方案、参与现场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农技中心、畜牧中心、科教科)。

⑷保障组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经费、物资保障和检验技术支撑等工作(财务科、农质中心)。

县农发局应急工作组启动后,各有关工作小组的工作立即启动。

3、县农发局应急工作专家组

县农发局负责建立和管理本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专家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的职责是:为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咨询和建议,参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4、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机构。

各镇与所在的农(畜)服务片区站组成所在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体系,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农发局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监测

县农发局相关科站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要季节的监管,开展产地环境、农药等投入品监督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随时搜集、汇总省内外、国内外各方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二)预警

县农发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告制度,及时通报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会同有关专家,根据监测和搜集的信息,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流向和扩散范围,及时做好信息预警工作。

(三)报告制度

1、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

⑴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⑵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或个人;

⑶农业主管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

⑷消费者、其他单位或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报告程序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地农业部门,应当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程序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遵循“及时准确,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上报信息,允许越级上报。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

3、报告时限要求

⑴特别重大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故后1小时内做出初次报告。

⑵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故后2小时内做出初次报告。

⑶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故后1日内做出初次报告。

⑷要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做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7日内做出总结报告。

4、初次报告

事发地农业部门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范围、危害程度、报告单位及联系人员、联系方式、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5、阶段报告

事发地农业部门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6、总结报告

事发地农业部门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作出事故鉴定结论,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五、应急响应

1、分级响应

⑴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Ⅰ级),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决定。

⑵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Ⅱ级),由省应急指挥部决定。

⑶较大和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Ⅳ级),分别由市级、县级应急指挥部决定。

2、指挥协调

县农发局应急工作组按照县应急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启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处置行动。

3、先期处置

先期处置主要依靠事发地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事发单位和事发镇与农(畜)服务片区站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⑴当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加重,其危害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事发地农业部门应当及时建议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

⑵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建议同级应急指挥机构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终止响应。

5、应急终止

按分级响应权限,事故应急处置结束时,由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进入常态管理。

6、后期处置

⑴有关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财物补偿、污染物收集与处理等事项,由县农发局提出建议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和解决。

⑵有关责任追究,按分级响应权限,分别由农业等相关监管职能部门依法对造成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惩处。

⑶县农发局应对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基本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等。

六、应急保障

1、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测系统和报告系统,充分实现县农发局应急工作组与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机构之间,以及与科研机构、检测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人员保障

县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机构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其应对事故的素质和能力。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参与,积极配合,有效完成应急处置工作。

3、资金保障

县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机构应积极筹集资金,保障工作经费,用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4、技术保障

专家组为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故发生后相关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5、宣传培训

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知识教育,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引导科学消费。同时,应加强对所有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对事故的处置能力。

七、附则

1、县农发局应急工作组日常工作机构——综合组设在县农发局信访接待室,联系电话:028-。

2、县农发局应急工作组,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3、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县农发局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

二00九年六月二十六日附件:县农发局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

组长:骆开富农发局局长

副组长:熊开成农发局副局长

姚永乐农发局副局长

胡晓玲农发局副局长吴兰霞农发局副局长王刚农发局党委副书记

成员:唐兴成法规科科长执法大队大队长

杨万全农技服务中心主任

仲北平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

李燕行政办公室主任

刁小蓉产业与经济合作科科长

徐泽君信访接待室主任

刘富平科教科科长徐本立农村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鲁正坤政研科科长

蒯勇财务科科长王萍农质中心主任各农技片区站站长各畜牧片区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