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
1.术语
质量控制(质控):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1)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2)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联系的(GB/T 6583 1994)。
室内质控: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1)在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的目的在于监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的原因。(2)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临床需要考虑,从收集标本,检测直至报告测定结果。
室间质量评价:由第三方机构采用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并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帮助其校正,使其结果在具有可比性。这种评价是一种回顾性评价,旨在建立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
校准物/校准品:准备用于建立一个或多个定量值的任何物质。
控制限:判断质控品测定的允许范围的上、下限,通常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
质控规则:从质控品的测定数据分析该批测定操作是否合格的判断标准。用符号AL(或A-L)表示, 其中A是测定的标本数或超过控制限(L)的质控测定值的个数,L是控制限。当质控测定值满足规则要求的条件时,判断该分析批违背此规则。
操作过程规范(OPSpecs)图:显示测定方法的不精密度、不准确度和已知质量保证水平达到规定质量要求需要采用的质控方法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线性图。
精密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所得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通常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偏倚:指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偏离程度。
变异系数:测定结果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百分比值,通常用CV%表示。
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
在控:质控结果在控制限之内。
失控:质控结果在控制限之外。
误差检出概率(Ped):对常规测定过程中分析误差的检出概率称为误差检出概率。
假失控概率(Pfr):当测定操作正确进行,除了方法的固有的误差外,在没有其它误差加入情况下如果质控过程中出现了失控信号,称为"假失控",假失控出现的概率称为假失控概率。
2.室内质控的目的
室内质控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过程。室内质控的目的是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3.开展室内质控前的准备工作
3.1 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人员培训)
在开展质控前,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应对质控的重要性、基础知识、一般方法有较充分的了解,并在质控的实际过程中不断进行培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一些质控工作的技术骨干。
3.2 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文件的建立)
实施质控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操作规程文件(SOP)做保障。例如仪器的使用、维护操作规程,试剂、质控品、校准品等的使用操作规程等。所有实验室都应建立一套较完整的SOP。
3.3 仪器的检定与校准(仪器的校准和保养)
对所用分光光度计、量具要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对测定临床样本的仪器要按一定要求进行校准,校准时要选择合适的(配套的)标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应能溯源到参考方法或/和参考物质;对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根据其特性确立各自的校准频度。
3.4 质控品的选择
质控品是保证质控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质控品物理性状可有冻干质控品、液体质控品和混合血清等;根据有无测定值可有定值质控品和非定值质控品。实验室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选用以上任何一种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但做为较理想的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一些特性:
(1)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
(2)无传染性;
(3)添加剂和调制物的数量少;
(4)瓶间变异小;
(5)冻干品其复溶后稳定,2-8℃时不少于24小时,-20℃时不少于20天;某些不稳定成分(如胆红素、ALP等)在复溶后前4小时的变异应小于2%;
(6)到实验室后的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
判断质控血清质量的详细技术指标可参见附录3。
3.5 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
在使用和保管质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
(2)冻干质控品的复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
(3)冻干质控品复溶时所加溶剂的量要准确,并尽量保持每次加入量的一致性;
(4)冻干质控品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
(5)质控品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
(6)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4.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
4.1 设定靶值
4.1.1 稳定性较长的质控品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设定质控品的靶值。各实验室应对新批号的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方法进行确定。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4.1.1.1 暂定靶值的设定
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进行测定。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质控测定结果,计算出平均数,作为暂定靶值。
以此暂定靶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靶值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第一个月),以此累积的平均数做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靶值。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4.1.1.2 常用靶值的设立
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用靶值,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平均数。
对个别在有效期内浓度水平不断变化的项目,则需不断调整靶值。
4.1.2 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
在3-4天内,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4瓶,每瓶进行2-3次重复。 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数据进行异常值检验。如果发现异常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
4.1.3 外围值的剔除
在初次靶值设立时,当某次的测定值与均值之差大于或等于2.75倍的标准差时,该次测定值应予剔除(为外围值)。其余数据再重新计算。
4.2 设定控制限
对新批号质控品应确定控制限,控制限通常以标准差倍数表示。
4.2.1 稳定性较长的质控品
4.2.1.1 暂定标准差的设定
为了确定标准差,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进行测定。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质控测定结果,计算出标准差,并作为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次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的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标准差。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4.2.1.2 常用标准差的设定
以最初20次质控测定结果和三至五个月在控质控结果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用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
4.2.2 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
至于标准差,使用的数据量越大,其标准差估计值将更好。由于这个原因,不推荐使用5.2.1中的重复数据来建立新的标准差。而是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
以前的标准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标准差等于5.2.1的平均数乘以以前变异系数(CV)。
4.2.3 控制限的设定
控制限通常是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临床实验室不同项目(定量测定)的控制限的设定要根据其采用的控制规则来决定。
4.3 特殊情况的处理(Grubbs氏法)
对于某些不是每天开展的项目、有效期较短的试剂盒的项目,用上述方法计算获得平均数和标准差有很大的难度。采用Crubbs氏法,只需连续测定3次,即可对第3次检验结果进行检验和控制。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出测定结果(至少3次)的平均值(x)和标准差(s)。
(2)计算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
SI上限=(x 最大值 – x)/s
SI下限=(x - x最小值)/s
(3)查表3,将SI上限 和 SI下限 与SI值表中的数值进行比较。
表3 SI值表
N n3s n2s n n3s n2s
3 1.15 1.15 12 2.55 2.29
4 1.49 1.46 13 2.61 2.33
5 1.75 1.67 14 2.66 2.37
6 1.94 1.82 15 2.70 2.41
7 2.10 1.94 16 2.75 2.44
8 2.22 2.03 17 2.79 2.47
9 2.32 2.11 18 2.82 2.50
10 2.41 2.18 19 2.85 2.53
11 2.48 2.23 20 2.88 2.56
当SI上限和SI下限 值〈 n2s 时,表示处于控制范围之内,可以继续进行测定,并重复以上计算;当SI上限 和 SI下限 有一值处于n2s 和 n3s 值之间时,说明该值在2s – 3s范围,处于“警告”状态;当SI上限 和 SI下限有一值 〉n3s 时,说明该值已在3s范围之外,属“失控”。数字处于“警告”和“失控”状态应舍去,重新测定该项质控品和病人样本。舍去的只是失控的这次数值,其它次测定值仍可继续使用。
当检测的数字超过20次以后,可转入使用常规的质控方法进行质控。
4.5 更换质控品
拟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应在“旧”批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与“旧”批号质控品一起测定,重复5.1和5.2的过程,设立新的靶值和控制限。
4.5 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结果
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控制限绘制Levey-Jennings控制图(单一浓度水平),或将不同浓度水平绘制在同一图上的Z-分数图,或Youden图。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表上。保留打印的原始质控记录。
4.6 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
将设计的质控规则应用于质控数据,判断每一分析批是在控还是失控。
4.7 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4.7.1 失控情况处理
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控制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上交实验组主管(组长),由实验组主管(组长)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检验报告的决定。
4.7.2 失控原因分析
失控信号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效,仪器维护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控制限范围、一次测定的质控标本数等等。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病人标本报告可能作废。此时,首先要尽量查明导致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
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因:
(1)立即重测定同一质控品。此步是主要是用以查明人为误差,每一步都认真仔细得操作,以查明质控的原因;另外,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2)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3)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
(5)请专家帮助。如果前五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只有和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他们的技术支援了。
5.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5.1 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每个月的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1)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当月每个测定项目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3)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5.2 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
(1)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
(2)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
(3)5.1项内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4)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5.3 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
(1)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
(2)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5.4 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制度大全-www.Qiquha.com.com篇2:成型焊接岗 作业指导书
一、技术要求
1、成型质量特性符合工艺卡或产品标准的要求。
2、成型焊接工艺参数按“钢管生产工艺卡”执行。
二、操作方法
1、开机前,首先打开乳化液循环水泵,打开内毛刺以及阻抗器高压水泵;
2、检查高频焊机内外循环水,检查供气系统是否正常,并检查设备运转部位是否有障碍物;
3、合上高频电控柜1-DISC1门开关,准备好后,按RESET按钮进行复位,调整三维台使感应圈到管体表面适当位置;
4、将转换开关打到STANDBY位置;
5、主机生产线前后均打到联动状态,显示屏显示正常后,经检查无问题时,进行信号联系确认无误后,确认轧机机架上没有人员,方可操作主机开动设备;
6、要注意焊接功率及焊接挤压力,保证焊接质量。
三、注意事项
1、岗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严禁将操作台交非此岗位人员操作。
2、带钢对头进入主机后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停车。
3、在打倒车时,应与飞锯岗位和开卷岗位联络好之后再遵照调整工要求开机倒车。
4、机组在正常运行中,严禁用手直接触摸轧辊,严禁用手摸通电的感应圈,严禁用手摸毛刺刀刃及运转部位。
5、在更换感应圈,绝缘板,阻抗器时应关掉高频电源。
6、换辊时,应轻拿轻放,不要损伤轧辊,且注意安全,防止磕伤碰伤。
7、换辊时要防止轴承座转动伤人。用吊装板装卸轧辊时,小心轧辊滑动,掉下伤人。
8、机器出现故障时,通知岗位人员立即停机并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处理。停车后在钢管明显处作标识,标明停车。
9、运行中应经常检查成型、定径质量必要时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钢管质量。
10、速度低于15米/分钟时,严禁落下外毛刺以及抬起内毛刺以防损坏内外毛刺刮刀。对头过来时及时抬起外毛刺刮刀、落下内刮刀,防止损坏内外毛刺刮刀。
11、清理毛刺时,应戴上手套,以防伤手,在正常运行中,严禁用手直接接触运行中的轧件。
12、监控好操作台上各仪表的运转情况,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持操作台及该区域环境整洁卫生。毛刺收集箱满了以后放入指定区域,不得随意放置、遗洒。
13、严格按照工艺规定调节成型焊接参数。及时填写岗位生产记录、交接班记录。
篇3:作业指导书蒸汽包安全运行规定
蒸汽包安全运行规定
1.接班前必须认真检查予热炉上每只伐门和主要接头附件是否完备、正常、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每班应将水位表冲洗,试验一至二次,安全伐试验一次、排污一至多次。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检查,并向负责人汇报,及时解决。
3.汽包水位不得过满,更不可缺水。在发现缺水时,应“叫水”,“叫水”无效,应通知紧急停炉、排汽措施。
4.锅炉汽包应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清洗检查,并按照“蒸汽锅炉安全运行规程”定期进行超压水压试验。
5.如遇紧急情况时,专职操作人员有权通知停炉,并速报有关部门和填写值班记录。
篇4:作业指导书冷冻机安全运行规程
冷冻机安全运行规程
1.操作室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等化学危险品,并严禁烟火。
2.冷冻系统所用阀门、仪表、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并定期校正,保证经常处于灵敏准确状态,水、油、氨管道必须畅通,不得有漏氨、漏水、漏油现象。
3.机器在运转中,不准擦拭,抚摸运转部位和调整紧固承受压力的另件。
4.机器运行中,操作者应经常观察压各力表、温度表、氨液面、冷却水水情况,并听机器运转声音是否正常。
5.机器运转过程中,发现严重缺水或特别情况时,应采取紧急停车。立即按下停止按钮迅速将高压阀关闭,然后关上吸气阀、节流阀搅拌器开关,15分钟后停止冷却水。
6.充氨操作时必须遵守以下事项:
(1)将氨瓶放置在专用倾斜架上,氨瓶咀与充氨管接头连接时,必须垫好密封垫,接好后检查有无漏氨现象,打开或关闭氨瓶阀门时,必须先打开或关闭输氨总阀。操作人员应站在适当的位置。
(2)充氨量应不超过充氨容积的80%。
篇5:作业指导书空压机安全运行规程
空压机安全运行规程
1.开车前检查一切防护装置和安全附件应处于完好状态,否则不准开车。
2.检查各处的润滑油面是否合乎标准。
3.压力表每年校验一次,贮气罐、导管接头外部检查每年一次,内部检查和水压强度试验三年一次,并要作好详细记录。在储汽罐上注明工作压力、下次试验日期。
4.安全阀需每月做一次自动启动试验和每六个月校正一次,并加铅封。
5.当检查修理时,应注意避免木屑、铁屑、拭布等掉入汽缸、储气罐及导管里。
6.用柴油清洗过的机件必须无负荷运转10分钟,才能投入正常工作。
7.机器在运转中或设备有压力的情况下,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工作。
8.经常注意压力表指针的变化,禁止超过规定的压力。
9.在运转中若发生不正常的声响、气味、振动或发生故障,应立即停车检修好才准使用。
10.水冷式空压机开车前先冷却水阀门,再开电动机。无冷却水、或停水时,应停止运行。如系高压电机,启动前应与配电房联系,并遵守有关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11.非机房操作人员,不得入机房,因为工作需要,必须经有关部门同意,机房内不准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12.工作完毕将贮气罐内余气放出。冬季应放掉冷却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