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知识
安全防护
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包括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
一级屏障: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的隔离,也称一级隔离。包括两方面内容:
(1)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是直接操作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箱形安全设备,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必备的装备,分成三个级别。一级生物安全柜没有正面遮挡保护,进生物安全柜的风速较低,不能保护样本,对实验人员和环境的保护能力有限:二级生物安全柜正面有超过2/3遮挡保护,进生物安全柜的风速较高,能够有效保护样本、实验人员和环境,型号按排气量大小区分,应根据工作类型选择匹配的型号:三级生物安全柜正面为全遮挡保护,进生物安全柜的风速较高,对样本、实验人员和环境均有非常可靠的保护。
(2)个人防扩救备:三个级别,一般防护,工作服、手套即可;严格防护,使用专用防护服,尽量遮盖暴露皮肤、口鼻等部位;严密防护,遮盖所有暴露皮肤和面部器官。
二级屏障:即实验室屏障设施,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也称二级隔离,包 括建筑结构、通风空调、给水排水、电气和控制系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等级:各种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防护的组合,加上合造的管理措施构成不同防护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实验室清洁、消毒、灭菌
消毒:
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程称为消毒。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灭菌的要求是把微生物存活的概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实验室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
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呼吸道暴露:
是指缺乏呼吸道防护措施、呼吸道防护措施损坏时(如口罩松动、脱落等)、使用无效呼吸道防护措施(如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口罩)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等。
暴露物级别评估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锐器伤处理
挤: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边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
冲: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消: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 75%的酒精或 0.5%的吉尔碘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制度大全-www.qiqUha.com.com篇2: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
1.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国家对生物安全的管理高度重视,各有关实验室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有效监控和预防实验室生物污染,要定期检查和自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并处理解决。
2.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未经学习培训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3.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根据本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并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进行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4.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动物残体等)应用专用容器收集,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后处理。生物实验中的一次性手套及沾染EB致癌物质的物品应统一收集和处理,不得丢弃在普通垃圾箱内。
篇3:某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四川省实施办法》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管理办法》及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条: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
秘书:检验科科长
成员:检验科副科长,院感科、保健科、总务科、设备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二)成立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医疗救护专家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
成员:、大内科、大外科、临床各科室主任
(三)成立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医疗应急工作队:
队长:医务科科长
成员:保卫科、总务科、设备科科长长及总务科、保卫科、设备科相关人员
第二条: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职责:
(一)协调与卫生局所属各相关部门及各区级政府机构的关系,在县卫生局及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收集、汇总、分析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及时向卫生局及各相关部门汇报,交流信息。
(三)领导与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临床救治,实验室管理,现场控制。
(四)负责组织发生实验室生物事故处理时所需的人员、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物质到位。
(五)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医院实验室生物事故医疗救护的日常工作。
专家组职责:
(一)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医疗救治、会诊任务。
(二)必要时参加市、区的统一调动。
工作队职责:
(一)负责医院实验室生物事故的现场处置,配合诊治全过程的物质保障。
(二)在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提供医疗救护、现场人员疏散,现场处置、现场保护等工作,并接受上级统一调遣。
第三条:现场处置
(一)医院在接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报告或卫生局通知后,立即组派应急救护队伍,迅速到达事故现场,采取防护措施,开展现场急救。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急救医疗队,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
(三)现场急救以组为单位进行,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确保受伤者所在环境安全,作好救护人员及伤病人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四)现场急救针对危险生物品种类和受害人伤害情况予以相应处理。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绿、红、黄、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置于伤病人的左胸部或其它明显部位便于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五)现场急救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要将经治的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衣袋内。
(六)现场急救工作队服从医院领导小组或事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指挥。
第四条:报告程序
当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务科,医务科立即组织医疗救援和现场处置,启动该预案。医务科与相关科室主任共同调查事故情况,立即口头或书面报告院领导、卫生局。
篇4:学校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2)
学校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二)
一、实验室、仪器室必须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二、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仪器、设备及材料,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三、仪器、设备、材料入库,要凭单据及时记帐,编号后分类存放,定期核销实验材料,做到帐物相符。
四、帐册实行计算机管理,每年年底调整一次,做到和财产帐相符。
五、经批准出借的仪器、设备,按出借制度执行。
六、经批准报废报损的仪器、设备,按报废报损制度执行。
七、做好各类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持常用仪器、设备完好无损,做好显微镜的防霉、剥制标本的防蛀,浸制标本的防冻等工作。
八、按实验联系单要求。及时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完毕,做好实验记录和档案资料工作。
九、保持实验室、仪器室整洁有序,不准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十、做好完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漏电保护器、灭火器等安全设备。下班前关闭水、电、煤总开关和门窗。
篇5:中学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4
中学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4
(一)各种仪器、标本、模型都要分类、编号,要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配备目录》分类、编号、入帐,做到帐目、卡片、标签、实物的统一。每学期清点一次,每年底与总务处对帐一次,做到物物有帐,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二)仪器设备应分科分类存,定位入柜陈列有序。按仪器性能要求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磁、防腐、避光等工作,损坏的仪器要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以完好状态。
(三)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要设专室、专橱或地窖保管,专人专锁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品管理使用制度。
(四)对于新添置的精密贵重仪器,要通过学习,弄清性能方可使用,并建立使用、维修跟踪记录卡,以备查。
(五)对仪器和标本要定期保养,及时维修。腊叶标本、剥制的鸟类,哺乳动物标本,每年放入适量的卫生球,以防虫蛀。浸制动植物标本,玻片标本,每年要检查封口,及时补充固定液。金属品定期涂凡士林。
(六)对不宜用湿布擦的生物模型,应用鸡毛掸拂试,拂试不到的深凹处用橡皮球吹去灰尘。
(七)一切仪器、药品、实验材料的领用和归还均应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仪器的完好情况,对于损坏丢失的仪器按有关规定处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使用。
(八)除教学活动外,教学仪器一般不外借。外单位借用应经校长审批,出据借条,定期归还。对私人一律不准外借。
(九)任何教师使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应提前一天与一周填交实验通知单,实验员应按时准备好实验器材、药品,并作必须检查,确保实验成功。
(十)按教材要求,开足实验。
(十一)实验人员如有变动,学校领导应当场监交,按帐点物,逐件交接,由三方签字才算交接完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