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文件:实验室消毒隔离规程

SOP文件:实验室消毒隔离规程

  SOP文件:实验室消毒隔离规程

1.目的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2.适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3.职责

  所有工作人员都有遵从本规程。

4.具体步骤

  4.1实验室基本要求

  4.1.1实验室相对独立,实验室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缓冲间,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识。

  4.1.2各区域交叉处应设置有效氯2000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湿的脚垫。

  4.1.3实验室内所有物品应专用,须带出时必须严格消毒。

  4.1.4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隔离衣、防护眼睛、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实验过程中注意自身防护,并防止操纵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4.1.5培养基、组织、体液等必须放在防漏密闭的容器中储运。

  4.1.6血清学试验、样品的处理和分装应在BSL-2安全柜内进行。

  4.1.7样品离心使用密封的离心杯,以防溅出。

  4.1.8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实验废弃物均应按废弃物处理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4.1.9当传染性标本溢出或溅出后,应有专业人员立即消毒和清理。

  4.1.10实验完毕,先消毒物体表面,再按规定程序脱下个人防护用品放入包装袋内就地高压消毒,并进行空气消毒。

  4.1.11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按有关规定消毒双手。

  4.2消毒方法

  4.2.1仪器等表面消毒:工作结束后,用含有效氯1000的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作用20分钟以上。

  4.2.2实验器材的分类消毒:将使用后的锐器方入防刺破、防渗漏的密闭专用锐器处置盒内,121℃高压消毒30分钟。其他器材方入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内浸泡1小时以上。处理时应避免皮肤损伤。

  4.2.3工作台等物体表面消毒:工作完毕,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作用20分钟以上。

  4.2.4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实验结束,将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121℃高压消毒30分钟。防护镜浸泡在75%乙醇或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60分钟。

  4.2.5手的消毒:用典伏或75%的乙醇擦拭,作用1-3分钟。

  4.2.6空气消毒:每次实验前后用紫外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立方米空间安装紫外灯瓦数≥1.5W,距紫外灯1米处照射强度≥70W/㎡。

  4.2.7这张消毒:应用80ml/m3福尔马林,密闭熏蒸消毒6小时后方可带出。

  4.2.8地面消毒:工作结束,应用含有有效2000mg/L的消毒液喷洒拖地。

  4.2.9废弃物的处理:实验的废弃物应放入适当的容器内,就地121℃高压消毒30分钟,消毒后的废弃物集中收集、焚烧处理。

制度大全-www.qiqUha.com.com

篇2:消毒锅炉 安全操作规程

1、严禁无关人员和无证人员操作,锅炉房内严禁烟火,正确地按生产家提供的操作使用。

2、操作工应熟悉锅炉循环系统的设备和各种阀门的位置及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3、操作工在运行前,应应仔细检查水位情况,防止假水位出现,严禁低水位或无水烧炉,各个相应的阀门是否打开,各个电控开关是否处于待启状态。

4、除专业维修人员外,任何人不得私自启动、打开或拆卸配电柜,配电柜的门要锁好;

5、起动泵之前一定要先检查相应的阀门是否完全打开,内外循环泵和真空泵要同时起动;

6、设备在启动或运转时,锅炉本体两侧如有较大的火花和爆裂声时,应立即紧急停止运行;

7、严禁在缺水情况下运转,以防干烧而损坏电热棒;

8、此锅炉为用电锅炉,内有高压,任何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拆卸本锅炉。

9、每日排污一次。排污方法打开排污阀放掉炉内污水后关闭阀门。

10、锅炉的循环水须经过严格的处理,给水的软化处理质量应按GB1576《低压锅炉水质量标准》执行。

篇3:G公司工作服的清洗消毒规程

公司工作服的清洗消毒规程

1、洗涤剂采用具有强去污力的洗衣粉,如汰渍、立白等。

2、清洗设备宜采用有甩干功能的洗衣机。

3、工作服须分类分批进行清洗,

4、个别较脏的工作服,洗衣工须手工搓净后方可用洗衣机进行清洗。

5、在第一次脱水完再注水后,掀起洗衣机上盖,加入1瓶(500ml)来苏尔(甲酚皂)溶液,继续漂洗两次,最后脱水、甩干。

6、折叠整齐,如有破损应进行修补(修补宜采用相同的布质)。工作服按部门及编号分装在不同的7洁净塑料袋中,及时送回。工作服按规定进行灭菌后方可使用。

篇4:液氯消毒系统 安全操作规程

1加氯操作步骤

1.1吨级氯瓶放置时,必须两接口垂直地面向上,防止有液氯进入真空调节器,接铜管时必须接上部接口。

1.2为防止湿空氯进入加氯系统,腐蚀铜铁设备,换氯瓶时,若不能立即接氯瓶,铜管接口必须密封包扎。每次换完氯瓶后,用氨水检查接口部分,无液氯泄漏,方可使用;

1.3开加氯机步骤,首先开加压力水,让水射器先拉真空,同时加氯机和旋钮关闭,(向右至底部),然后开氯瓶压力1/8圈,观察汇流排上压力表的压力,一般氯气刚启用时时压力在0.8MPa左右,再调正加氯机旋钮,加氯即完成。

1.4当氯瓶氯气逐渐减少时,氯瓶接口阀门也可以逐渐开大,保持氯气一定压力。

1.5关加氯机时,先关氯瓶阀门,待氯气抽空后再停压力水。

1.6加氯机长期不用时,为防止水射器小孔堵塞,先解开进水胶管冲洗,再接上拉真空。

1.7当氯瓶阀门已开大,氯气压力表接近0.03Mpa,注意表明要换氯气。

2加氯操作注意事项:

2.1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2.2更换氯瓶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检查氯化系统管道,必须完好,连接紧密无泄漏;

2.3氯化设备和管道处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严禁使用橡胶垫;

2.4严禁将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氯气易发生反应的物品放在钢瓶附近;

2.5严禁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热钢瓶,可采用45℃以下的温水加热;

2.6应有专用钢瓶开启扳手,不得挪作它用;

2.7开启瓶阀要缓慢操作,并闭时亦不能用力过猛或强力并闭;

2.8钢瓶出口端应设置针型阀调节氯流量,不允许使用瓶阀直接调节;

2.9瓶内液氯不能用尽,必须留有余压,钢瓶应保留5kg以上的余氯;

2.10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必须分开放置,禁止混放;

2.11禁止露天存放,也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

3氯气消毒日常操作规程

3.1加氯工及维修人员到岗前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2加氯及维修工作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有关安全用氯的基本知识;懂得加氯机(转子加氯机)的构造和性能;熟悉氧气呼吸目的用途、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3氯瓶在搬运、使用移动和保管中,严禁碰撞、爆晒,应注意将氯瓶帽旋紧,不能使瓶盖受压防止漏气,移动后应使氯瓶安放平稳。

3.4氯瓶及加氯机放置处,防止强烈日光或其它热源(如烟火、烘炉等)烘晒,运氯瓶车辆严禁代运其它人。

3.5加强巡查,查看氯气钢瓶,管道等是否有锈蚀,法兰密封不好造成的氯气泄漏。

3.6氯气钢瓶,加氯机等设备不能带故障使用,发现故障及时修理。

3.7加氯电器设备必须全部采用防爆电器设备。

3.8使用液氯处应备有防毒面具,防毒面具必须放在易取的固定位置,日常精心保养,保管,定期进行检查。

3.9加氯工作人员如发现阀门失灵有漏气现象,千万不能用鼻嗅闻,应用氨水熏查,不能放入浇水,应迅速打开门窗,开启排风扇,戴好防毒面具,启动氯吸收装置。

3.10开启氯瓶阀时,人站上风并缓慢旋转,发现氯瓶阀门过紧难旋转开时,不要使用铁具敲击,并不得用300毫米以上的扳手硬旋,可用(1.5P以下)手锤轻轻垂直敲击阀门方顶。

3.11加氯机温度不得低于进氯导管温度,进氯导管温度不得低于氯瓶温度,防止气化后的氯气再液化引起加氯不正常。

3.12氯瓶受冻后不得用热水冲洗。

3.13加氯机运行中遇到压力水源突然中断或骤然降压时,迅速关闭瓶阀,切断氯源防止逸氯。

3.14加氯人员必须按上级规定完成加氯量,并不低《卫生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为确保水质,做好出厂水余氯含量测定,并要详细记录。

3.15加氯工作人员要时刻检查加氯机,氯瓶使用情况,各部件是否完好正常,对维修工具防毒保护器具用品要保持完整无缺,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3.16加氯工作人员经常打扫加氯间及加氯设备的清洁卫生,搞好文明生产,做好交接班记录。

4液氯钢瓶安全使用管理条例

为保障加氯系统的安全操作,保障所有人员及设备的安全特制定本管理条例:

4.1氯气瓶的入库

4.1.1厂部指定专人负责氯瓶的收货、贮存及安装;

4.1.2在对氯瓶收货时,应检查氯瓶及角阀状态,检查橡皮套的安装情况,确定无误后,对氯瓶验收登记可入库;

4.1.3氯气瓶吊装,由起重工负责操作,起重机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性检查,确保正常;

4.1.4氯瓶在吊装中,必须戴好瓶帽、橡皮套,严禁撞击;

4.1.5氯瓶在氯气库内贮存,设置空瓶区、满瓶区分开放置,禁止混淆;

4.1.6氯瓶堆放时,横向卧放,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二层。

4.2连接铜管使用注意事项

4.2.1连接铜管必须按标准进行加工制造;

4.2.2连接的垫片必须采用铅垫,禁止使用其它材质的垫片;

4.2.3连接铜管应经常检查,发现损坏及时更换;

5加氯系统的安全检查

5.1运行人员每小时对加氯机房及氯瓶间进行巡检,发现漏氯启动排气扇,找出故障部位,同时切换备用设备运行,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

5.2设备部每天对加氯系统进行一次完全检查,发现金属部分有铜绿或塑料部分有腐蚀等现象应及时进行处理。

6泄漏紧急吸收装置、漏氯报警装置及排风扇的检查

6.1应定期对漏氯报警装置、探头、传感器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6.2排风扇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6.3泄氯紧急吸收装置应定期对中和塔、碱液及控制箱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7氯气严重泄漏紧急处理程序

7.1负责人员

氯气严重泄漏的紧急处理由值班人员及时发现并上报领导,处理漏氯事故必须有两人以上在现场。

7.2所用工具及存放位置

7.2.1氯瓶专用扳手,存放于氯瓶间现场储物箱中,开闭氯瓶用;

7.2.2氨水存放于氯瓶间现场,检查漏氯用;

7.3防护设备

7.3.1以下防护设备存放于加氯机房消防箱中;

7.3.1.1防毒面具两套;

7.3.1.2橡胶雨衣(上衣)两件;

7.3.1.3带袖橡胶手套两双;

7.3.2紧急防护工具存放于加氯机间,内有:

7.3.2.1氯阀嘴密封盖两只;

7.3.2.2氯瓶安全阀一只;

7.3.2.3阀嘴垫圈四只;

7.3.2.4300*36活动扳手一只;

7.3.2.5氯瓶密封罩两只;

7.3.2.6氯瓶专用扳手一把;

7.3.2.7漏氯事故专用笔记本一本;

7.3.2.8专用记录笔一支;

8紧急处理程序

8.1加氯工在发现漏氯报警后,立即到达加氯间大门口,启动排气扇和中和塔;

8.2立即电话通知运行班长和副班长,并通知专管氯气人员;

8.3进入氯气间必须两人,并穿带防护面具及服装手套,携带专用工具包;

8.4确定正在使用的氯瓶,关闭氯瓶角阀;对于未安装的氯瓶的角阀发生泄漏可采取以下方法之一:

8.4.1用氯瓶安全阀加垫圈连接,连接安全阀时安全阀应全开放,连接紧密后再关闭安全阀;

8.4.2用氯阀嘴密封盖加垫圈密封阀嘴;

8.4.3用氯瓶密封端盖封死氯瓶;

以上处理方法应按顺序选用一种即可封闭氯阀泄漏;

8.5打开加氯间通往室外的门窗,检查处理点和其它安装的氯瓶及管路接点等;

8.6处理完毕后做漏氯事故处理记录。

篇5:工作服 清洗消毒规程

1.洗涤剂采用具有强去污力的洗衣粉,如汰渍、立白等。

2.清洗设备宜采用有甩干功能的洗衣机。

3工作服须分类分批进行清洗,

4个别较脏的工作服,洗衣工须手工搓净后方可用洗衣机进行清洗。

5在第一次脱水完再注水后,掀起洗衣机上盖,加入1瓶(500ml)来苏尔(甲酚皂)溶液,继续漂洗两次,最后脱水、甩干。

6折叠整齐,如有破损应进行修补(修补宜采用相同的布质)。工作服按部门及编号分装在不同的7洁净塑料袋中,及时送回。工作服按规定进行灭菌后方可使用。

SOP文件:实验室消毒隔离规程】链接地址:http://www.qiquha.com/html/201706/185054.html,由制度大全网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分享或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