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2024-05-18 阅读 2098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1)测定桩位。

平整清理好施工场地后,设置桩基轴线定位点和水准点,根据桩位平面布置施工图,定出每根桩的位置,并做好标志。施工前,桩位要检查复核,以防被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偏移。

(2)埋设护筒。

护筒的作用是:固定桩孔位置,防止地面水流入,保护孔口,增高桩孔内水压力,防止塌孔,成孔时引导钻头方向。护筒用4—8mm厚钢板制成,内径比钻头直径大100—200mm,顶面高出地面0.4~0.6m,上部开1一2个溢浆孔。埋设护筒时,先挖去桩孔处表土,将护筒埋入土中,其埋设深度,在粘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其高度要满足孔内泥浆液面高度的要求,孔内泥浆面应保持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采用挖坑埋设时,坑的直径应比护筒外径大0.8~1.0m。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0mm,对位后应在护筒外侧填人粘土并分层夯实。

(3)泥浆制备。

泥浆的作用是护壁、携砂排土、切土润滑、冷却钻头等,其中以护壁为主。

泥浆制备方法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排渣泥浆的密度应控制在1.1~1.3g/cm3;在其他土层中成孔,泥浆可选用高塑性(Ip≥17)的粘土或膨润土制备;在砂土和较厚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密度应控制在1.1—1.3g/cm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塌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密度应控制在1.3~1.5g/cm3。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泥浆的控制指标为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8%、胶体率不小于90%,为了提高泥浆质量可加入外掺料,如增重剂、增粘剂、分散剂等。施工中废弃的泥浆、泥渣应按环保的有关规定处理。

(4)成孔方法

回转钻成孔。回转钻成孔是国内灌注桩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按排渣方式不同分为正循环回转钻成孔和反循环回转钻成孔两种。

采编:www.QiquhA.com.com

篇2: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1、确保试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全面提高试验工作的管理水平,为施工质量提供安全、可靠、真实的有效数据。

2、结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及时选配合格的材料,提供质量可靠、数据真实的试验报告。

3、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原始数据要完整无缺,不得涂改。

4、检验结果拟写报告,依据充分,结论准确合理,文字简练、顺畅,工整洁净,签字手续齐全,按程序办理审批后执行。

5、试验人员对试验的配比、数据的准确性,出据的报告结果必须负责。

6、试验人员对试验的所用资料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和损坏、受潮变质等。

7、坚持仪器设备的周期校验工作,校验后的合格证应明确、清晰粘贴在仪器上,必须建立仪器有效台账。

8、施工工艺流程必须严格按现行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及施工。

篇3:保温杯生产工艺流程(二)

保温杯的生产工艺流程(2)

一、生产工艺流程图

1、外壳加工流程

外管领料―割管―水胀―分段―胀形―滚中角―缩底―割底―冲筋―平上口―冲底―平底口―清洗烘干―检验敲坑―合格外壳

2、内壳加工流程

内管领料―割管―平管―胀形―滚上角―平上口―平底口―滚螺纹―清洗烘干―检验敲坑―对焊―试水检漏―烘干――合格内胆

3、外壳和内壳装配流程

配杯口―焊口―压中底―焊底―检焊口焊底―中底点焊吸气剂―抽真空―测温―电解―抛光

―测温―检验抛光―压外底―喷漆―抽检测温―检验喷漆―丝印―包装―成品入库

二、生产工艺简要说明

1、割管:用车床,具体按《割管作业指导书》执行,要求尺寸准确,及时发现不良品、料废,操作中要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2、水胀:用水胀压机,具体按《水胀作业指导书》执行,要求注意力集中,时刻注意产品的凹坑、尺寸、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3、分段:用仪表车,把水胀一出二的二个外壳割断,要求尺寸准确,割口均匀、无缺口、毛边,轻拿轻放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4、胀形:用大压机,具体可按《水胀作业指导书》执行,要求注意力集中,是外壳的管子焊处要与模具的合处相对应,时刻注意产品的凹坑、尺寸、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5、滚中角:用车床,把通过胀形外壳的内凹形状处的二边角滚至符合尺寸求,要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6、缩底:用车床,具体按《缩口作业指导书》执行。把通过胀形外壳圆弧底口缩至符合尺寸要求,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7、割底:用车床,把缩过底的外壳底口割至标准尺寸,割口均匀、无缺口、毛边,轻拿轻放,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8、冲筋:在小压机上把外壳口处的焊接缝压扁,在焊口时不会跳焊,使焊口平滑均匀。

9、外壳平上口:用车床,平口均匀、无缺口、毛边,符合要求,轻拿轻放,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10、冲底:用压机,要求注意力集中,时刻注意产品的凹坑、尺寸、形状是否符合要求,特别要注意冲压底部是否有裂缝。

11、平底口:用仪表车,平底口均匀、无缺口、毛边,符合要求,轻拿轻放,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12、平管:用仪表车,平一头管口,平口均匀、无缺口、毛边,符合要求;轻拿轻放,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13、滚上角:用车床,把胀形好的内胆凸出角处滚至符合尺寸要求,轻拿轻放,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14、内胆平上口:用仪表车,平口均匀、无缺口、毛边,符合要求;轻拿轻放,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15、滚螺纹:用专用螺纹机,具体按《滚螺纹作业指导书》执行,要求注意力集中,调整螺纹深浅符合尺寸要求;轻拿轻放,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16、清洗烘干:把内胆、外壳清洗干净并烘干;轻拿轻放,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17、检验敲坑:检验内胆、外壳是否合格,有凹坑、凹点的敲平至符合要求,轻拿轻放。

18、对焊:把内胆与内底对焊起来,具体按《对焊作业指导书》执行,要求焊接的焊缝光滑、无漏洞、无凹坑。

19、试水检漏:把对焊好的内胆充气试水,对焊缝有无漏洞,不漏为合格。

20、配杯口:把内胆、外壳合一起,杯口合平;轻拿轻放,避免产生凹坑、凹点、麻点、报废品。

21、焊口焊底:具体按《焊口焊底工艺作业指导书》执行,要求确保焊口底焊透并圆滑,无凹凸点、焊瘤及漏焊点。

22、点焊:中底内点焊上吸气剂,注意点焊上的吸气剂必须在24小时内去抽真空效果才好,否则会无效。

23、压中底:把焊好口的杯压上点焊上吸气剂的中底,压与底口平整。

24、检焊口焊底:对焊好口底的杯进行检验,挑出是否有漏焊、杯口焊不好或其它不良原因的杯。

25、抽真空:无尾抽真空,严格按照抽真空操作标准执行。

26、测温:具体按《电测温工序作业指导书》执行,检验杯是否真空,挑出不真空杯。

27、电解:送外协电解,要求杯内电解光亮均匀,无水印、黄点。

28、抛光:要求杯外壳抛得细腻且纹路有序,杯口平滑光亮,不可有明显拉丝、擦伤、黑丝及凹点、抛光膏残留的现象。

29、检验抛光:抛光后的杯是否符合要求,不好的要重新抛,好的流到下一工序。

30、压外底:对抛光好的杯压上外底,要求压平整。

31、喷漆:送外协喷漆,颜色如样,要求喷漆均匀牢固,不可有掉漆、麻点等。

32、检验喷漆:对喷漆后的杯是否符合喷漆要求,不好的要重新退漆抛光,好的流到下一工序。

33、丝印:按要求丝印上商标LOGO,要清晰,图案标志、大小、颜色、位置如样品;丝印标用胶袋粘不下,用指甲不易扣下,所以丝印后必需要用烘道烘过。

34、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