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某镍业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某镍业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2024-03-09 阅读 7126

某镍业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镍业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给忠于企业、有志于公司发展的员工提供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改善公司人才结构,大量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培训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教育培训管理。

三、培训原则

公司员工培训坚持“企业发展与个人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必须的专业技能、业务知识培训要求外,公司将优先给忠于企业、有志于公司发展的员工培训机会。

公司所有员工均应接受本制度所规定的教育培训,不得故意规避。

四、管理职责

公司综合管理部人事科负责员工培训的统一管理。

1.综合管理部人事科根据集团人才战略部署,结合公司实际需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金费预算,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培训需求申报。

3.综合管理部人事科负责阶段性(季度、月度)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综合管理部负责培训计划的审核,总经理负责培训计划的批准。

5.综合管理部负责员工企业文化知识、安全教育培训,各用工部门负责本部门人员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

6.综合管理部负责外部培训(有关课程进修如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或证书培训,如大专/本科,职业经理人、MBA、EMBA等)的管理。包括培训机构选择、培训费用预算、培训合同的签订、受训人员服务合同的签订等。

五、培训对象

1.新招聘员工;

2.从事特种行业操作的员工;

3.需要进行岗位/职务调整、晋级/晋职的员工;

4.安全管理、消防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操作工。

5.中高层管理人员。

6.志于提升自己的优秀员工。

六、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1.岗前培训。主要包括企业文化教育、专业知识培训、考察训练三种形式,按程序分为三个阶段:

1)企业文化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创业史、企业文化、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公司业务及发展前景等。

2)专业性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介绍岗位特征及如何与其他部门配合、日常工作及可能的临时性业务、即将从事岗位的工作技能及方法、时间运筹和时间管理、安全生产知识、消防基础知识、生产常识、产品知识等培训。

3)考察训练。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即将从事的工作,指导者应协助受培训者完成工作并随时予以指导。

2.专业知识培训。采取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实地工作培训与教室授课相结合等形式,主要有:

1)主管人员利用会议、面谈等机会向下属施行培训;

2)公司办理的培训或参加有关咨询机构举办的培训;

3)参加进修的有关课程(包括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或证书培训,如大专/本科,职业经理人、MBA、EMBA等);

4)参加国内观摩考察或派国外受训或考察。

七、管理人员的培训职责

1.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职责:

1)督导培训计划的实施,使培训发挥提高下属综合素质和促进管理梯队建设的功效;

2)督导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教育培训及新员工培训的实施;

3)利用工作会议或每周学习会等对所属员工实施机会教育;

4)储备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5)其他教育培训职责。

2.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职责:

1)利用工作会议或每周学习会等对所属员工实施机会教育;

2)培训下属使其具有晋升机会;

3)新进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4)其他教育培训职责。

3.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职责:

1)向新员工解释公司有关政策、传授工作技能,以指导新员工工作;

2)培训下属使其有晋升机会;

3)培训后补人员;

4)其他教育培训职责。

八、培训的目标

1.新员工/普通员工培训的目标

1)尽快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办事效率;

2)为普通员工未来发展或工作变动作准备,使其具备晋升条件;

3)加强安全工作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4)培养普通员工的指导能力以便在企业扩大规模时教导新员工。

2.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1)具备良好的管理者心态,具备相应的管理才能;

2)较强的理解力和观察力;

3)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工作技能。

3.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1)具备良好的领导者心态,具备理解和执行公司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的能力;

2)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3)熟练掌握教育培训技术。

4.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1)具备良好的决策者心态,掌握"青山"特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具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理念、新思维以及制订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方针的能力;

2)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诚信的经营作风,严谨的生活态度;

3)具备以提高企业综合经营效益为目的的职业素养;

4)能领导所属职员同舟共济,以达到企兴我荣、劳资两利的目的。

九、培训的考核

1.培训成绩=考勤记录(10%)+课堂表现(30%)+试卷成绩(60%)。

1)考勤记录:正常出勤者得10分,迟到或旷工者不得分。

2)课堂表现:没有违反课堂管理规定者得30分,违反其中一条规定得20分,违反其中两条规定者得10分,违反其中三条或者三条以上规定不得分。

3)试卷成绩:试卷满分为60分,根据学员答题的情

况给分。

2.培训结束进行测试,由人力资源部门对合格者提出考察报告并对其受训后应用成果进行评定,对不合格者提出再受训建议。新进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能调派相关单位工作。新员工企业文化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予以安排上岗,但可以安排一次补考,补考不合格者,不予以录用。

3.培训结果将列入员工绩效考核的范围,并作为员工先进评选、奖金发放、薪资调整、职位晋升及再教育培训的依据。一年内参加培训率达不到70%者,不得晋级、晋职、调薪、不参加年度先进评选。

十、培训相关准则

1.学员有旷课者,一次罚款50元。

2.因故未能参加培训者,应提前一天请假,并以书面的形式转报主办单位,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及时请假,必须提前电话通知主办单位,否则以旷课论处。

3.无故迟到(或早退)者10分钟内罚款20元,迟到(或早退)超过10分钟以旷课论处。

4.培训开始前一分钟结束签到,之后报到者做迟到处理,并在培训结束后签到,代他人签到者和被签到者均罚款100元。

5.培训室内不准吸烟,违者罚款50元。

6.在上课期间打瞌睡者罚款50元。

7.学员进入教室后请自觉关闭手机,或将手机置于静音状态(接听电话前要举手向讲师或助教请求接听,并到教室外接听电话),违者罚款30元。

8.员工不能上课期间玩手机或做其他与该课程不相关的事情,违者罚款30元。

9.学员上课期间不准讲小话或者大声喧哗,违者罚款30元。

10.学员上课期间不得随意走动、出入教室,违者罚款30元。

11.如有培训缺勤是某个环节的管理人员通知不到位造成,其主管人员负连带责任,进行等额处罚。

十一、培训费用管理

1.公司每年将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专项培训基金,用于员工培训。

2.司加强教育训练的同时,员工具有在一定期限内运用所学知识服务公司的责任。

3.各类培训费用及受训时间与相应的服务年限规定如下:

类别培训费用(元)培训时间服务年限

上岗前培训不定1~5天0

资格证书培训

每次费用≥500不定一年(非技术岗位)

每次费用≥1000不定三年(技术岗位)

进修学习(培训)

学历培训自费不定不定

特殊推荐进修、出国考察等(重要管理和技术骨干)不定5年

4.员工上班期间培训工资按100%发放,业余时间培训则不计加班。

5.人力资源科负责员工培训学习的联系和组织,如果员工属于资格证书的学习,经公司同意批准的,其学费可报销50%,但证书需要由人力资源科保存,离职后领取,未满服务期限离职的将从工资中扣回公司承担的费用。

6.公派司因特殊需要委个别员工外出培训,并要求其能回公司进行授课或专业技术指导的,其产生的经费由公司承担。

十二、附则

本制度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制定、解释和实施,在需要时进行修订。 采编:www.QiquhA.com.com

篇2:港口安全职业资格证培训认证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全区安全职业资格证培训认证管理,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防范事故,减轻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职业资格鉴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机构转变职能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职业资格是指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第三条职业资格证是国家对申请人专业(工种)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本制度所称的职业资格证是指:特种作业(电工作业、焊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企业内机动车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压力容器操作、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人员操作证、汽车驾驶证、农机驾驶证、矿山企业厂矿长(经理)资格证、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资格证、建筑企业三类人员(公司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考核合格证、导游证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职业资格证培训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分类指导、教考分离的原则,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具有资质的职业培训中介机构负责实施;职业资格发证机关不得从事职业资格培训活动。

第五条职业资格证培训机构从事培训活动,必须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方可进行培训;职业资格发证机关应当对职业资格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职业资格证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必须严格遵守各类证书的培训大纲和教学内容,培训时间要求等规定,不得擅自降低标准。

第七条职业资格证的考核、鉴定坚持“统一标准、教考分离、严格认证”的原则,由行业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第八条各考核、认证部门要建立健全规范的考核程序、考核标准,建立考核的试题库,在考核时随机抽取试卷。考核结束后,统一阅卷,公布考核成绩。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

第九条接受职业资格证培训的人员经考核合格的,由考核部门颁发相应证书;并按照职业资格证审核规定,接受职业任职继续培训。

第十条严格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的认证和准入。对本制度第三条所列职业资格证对应从业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本工种或本岗位作业。

第十一条职业资格证的档案管理。

培训机构应当将培训计划、培训通知、课程安排、培训总结、教学评估表、学员档案、考核审批表(学员资料)、考核申请表等资料存档。

考核、发证部门应当将培训计划及审批意见、考核申请表、考核委托书、试卷、发证审批表、证书登记表等资料存档。

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应按相关规定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第十二条职业资格证培训、考核、发证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职业资格证培训、考核、发证机构未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履职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给予警告,并视情节轻重给予依法处罚。

第十四条区经贸局、交通局、安监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旅游局、工商分局(个协)、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等法律法规规定负有职业资格证考核、认证职责的部门,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制度要求,制定出各自负责的职业资格证培训、考核、认证的具体办法。

篇3:学院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职业学院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规范学院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管理,提高食堂员工素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制定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食品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和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卫生知识培训的方法:集中授课、观摩学习、岗位操作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等。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结束后,要进行一定形式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不合格要进行补课补考,补考二次不合格者,取消上岗资格。

五、食品从业人员要按要求按时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缺席。

六、建立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有关信息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篇4:企业在岗职工企业管理制度培训

企业“管理制度”的真实用途及有效应用方法

――企业在岗职工培训课程提要

第一章、企业“管理制度”的真实用途

何为企业“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某种愿望和目标而制定的企业“控制管理”规定。

企业“管理制度”通常是以

――“规章制度”、“执行标准”、“工作程序”、“行为管理规定”、“职工岗位职责”、“企业员工手册”、“企业内部通知”等加以体现。

企业“管理制度”的特性

――企业“管理制度”普遍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满足企业经营活动运行,确定产品质量标准,明确员工岗位责任,明确生产流程工艺,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规范操做工作程序、保证生产产品品质,确保品牌生存能力,杜绝生产安全事故,获得生产经营回报,促成企业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编制思路

有效编制思路应符合

――编制目的明确

涵盖范围准确

采用方法有效

相互关联性强

约束措施得力

执行过程简便

企业“管理制度”编制目的

希望通过企业“管理制度”“约束”职工工作行为,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明确“产品”质量标准,确定“管理、控制”工作程序,提高“劳动工作”效率,达到“产品”标准质量,解决“管理、服务”问题,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获得理想“生产、经营”利润,保证企业生存的目地。

企业“管理制度”涵盖范围

1、企业工作行为“约束”:

如:职工“工作”、“服务”礼仪;职工“工作考勤”等。

2、企业“岗职工作”要求:

如:职工“岗位工作职责”;职工“工作手册”等。

3、企业“管理控制”程序:

如:“人事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采购及物品领用管理”制度;“处罚、奖励管理”制度;“职工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办公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外包服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等。

4、“质量控制”管理:

如:“产品”、“服务”质量标准;“产品”、“服务”工作质量程序;“产品”、“服务”工作质量记录;“产品”、“服务”质量检验标准;不合格品(项)处置方法;不合格品(项)质量整改规定(程序);不合格品(项)质量整改复检规定(程序);“产品”、“服务”质量档案等。

企业“管理”采用的方法

企业“管理制度”通常可以分为:以工作程序要求为主的“程序管理”方法和以工作岗位要求为主的“岗职管理”方法。在从事高危生产和服务领域的企业管理中,也有采用岗职、程序合二为一的“岗位程序”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制度”的相互关联

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使“制度”产生相互关联,并且目标、方法一致,不可自相矛盾。

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措施

针对企业“管理制度”所具有的“强制”及“约束”之双重特性,“管理制度”中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管理制度”才能产生其所需要的“特定约束”能力。

企业“管理制度”应该执行过程简便

企业“管理制度”在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要使执行过程尽可能的附合“简单”、“方便”的编制工作准则,得以实现其所希望的,“有效管理”的目地。

第三章、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应用方法

任何“管理制度”在其进入应用管理中,都需经过:管理制度公示?管理制度培训?应知应会考核?执行需要检查?处置违规及时?处置应有通告?通告应入档案?应与工资挂钩?作为提升评定等,才有可能真正起到使用它的有效“控制管理”作用。

管理制度“公示”

任何企业决定执行某项“管理目标”前,都应将要执行的制度尽可能的在所执行范围之内提前进行“公示”。以使“制度”有关联职工,知道将要执行“制度”所包涵的“目标管理”“制度”内容,用应形成“制度”执行前所应有的,感知“心理承受”准备。

管理制度“培训”

对于任何“管理制度”而言,只有被“制度”人,对其“制度”真实管理目地,了解“制度”具体管理方法,清楚“制度”执行检查力度,明白违规处罚轻重后,才能引起执行前思想上所应有的足够重视态度。

在进行管理制度“培训”时,应该根据不同“制度”管理目地,结合“制度”执行条款多少,是否具有岗位衔接上的“具体、明确”方面要求等,分别采取可对应的“制度培训”方式。用以获得所需要的,“培训”目地效果。

对被“制度”涵盖范围广的:“职工工作、服务礼仪”?“职工工作考勤”?“职工岗位工作职责”?“职工工作手册”?“人事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采购及物品领用管理制度”?“处罚、奖励管理制度”?“职工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办公管理制度”等,就较适合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用以达到节约“集中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率”的目地。

企业每位新入职的员工,都应对其进行“管理制度”的“培训”。如新人入职人员较多,可由人事管理部门组织新人进行“集中培训”;如果入职人员较少,可以要求其任职部门经理/主管承担对其进行“培训”的责任。

对被“制度”涵盖范围相对较窄的:“合同管理制度”?“外包服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岗位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产品、服务质量标准”?“产品、服务工作质量程序”?“产品、服务工作质量记录管理”?“产品、服务质量检验标准”?“不合格品(项)处置方法”?“不合格品(项)质量整改规定(程序)”?“不合格品(项)质量整改复检规定(程序)”?“产品、服务质量档案管理”?“岗位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等,可根据被“制度”所涵盖的各个岗位工作职责,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

“管理制度”应知应会考核

只有被“制度”人牢记“管理制度”,才能满足“制度管理”的需要。

“管理制度”需要执行检查

对于任何“管理制度”,只有结合日常管理对其不间断的执行情况检查,随时了解、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做出执行情况讲评,才能发挥“制度”所应起的“制约管理”做用。

处置违反“管理制度”要及时

只有对于任何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依照“企业职工处罚管理规定”做出及时相应处罚,才能有效建立、维护“管理制度”所应有的“强制、约束”做用。

违规处置应有通告

>处罚管理决定应以书面文件形式进行下达,处罚管理书面文件应送达至被处罚人。同时也可根据违规情结轻重,做出是否需要“通告”的决定。

违规处置通告应入档案

“处罚管理决定”书面文件应存入企业人事管理档案,档案保存期应不少于两年。

“执行制度”应与工资挂钩

“执行管理制度”好/坏,应与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工资收入挂钩,用以提醒职工遵守“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甚至增加自己个人收入。反之,将会减少自己个人收入。

执行管理制度“好、坏”可以作为提升评定依据

“执行管理制度”情况的好/坏,应该作为企业职工职务升迁评定的依据。试想一个不能自觉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缺少自我人“约束”能力的人,又能如何指望他(她)来带领职工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又能如何承担保证生产产品质量的责任。

第四章、管理制度的修正与补充

“管理制度”的修正与补充

由于我们拟定管理制度时很难做到涵盖范围全面,所用措施准确、有效。而且,经营过程之中,也总会有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面对,并且加以进行解决。

在现实经营管理中,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不可能也根本无法永久性的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所以,企业管理人应该针对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及时的对“管理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内容”做出修正之后,才是保证管理可以持续、有效运行的正确工作方法。

“管理制度”应该适时的更新

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不可能也根本无法永久性的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根据其管理目标的调整,对所使用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更新,用以适应企业达到所拟定的经营管理预想。

在进行企业“管理制度”更新时,对以不适合企业管理目标的制度条款,应以下达更新、作废文件方式完成所需更新过程。过期“管理制度”应做及时收回、销毁处理。

对于刚更新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应加大执行检查力度。

更新后的“管理制度”应与企业管理目标相一致。

结束语

对于每位承担企业经营、管理责任的职业经理来说,熟知任职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具有依照“制度”约束所管范围“经营、服务”行为,并可使其达到企业控制质量标准时,才有希望成为有其“自身价值”的职业经理人员。

篇5:在岗职工培训:企业管理制度真实用途及有效应用方法

企业“管理制度”的真实用途及有效应用方法

--在岗职工培训课程提要

第一章、企业“管理制度”的真实用途

何为企业“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某种愿望和目标而制定的企业“控制管理”规定。

企业“管理制度”通常是以

――“规章制度”、“执行标准”、“工作程序”、“行为管理规定”、“职工岗位职责”、“企业员工手册”、“企业内部通知”等加以体现。

企业“管理制度”的特性

――企业“管理制度”普遍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满足企业经营活动运行,确定产品质量标准,明确员工岗位责任,明确生产流程工艺,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规范操做工作程序、保证生产产品品质,确保品牌生存能力,杜绝生产安全事故,获得生产经营回报,促成企业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编制思路

有效编制思路应符合

――编制目的明确

涵盖范围准确

采用方法有效

相互关联性强

约束措施得力

执行过程简便

企业“管理制度”编制目的

希望通过企业“管理制度”“约束”职工工作行为,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明确“产品”质量标准,确定“管理、控制”工作程序,提高“劳动工作”效率,达到“产品”标准质量,解决“管理、服务”问题,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获得理想“生产、经营”利润,保证企业生存的目地。

企业“管理制度”涵盖范围

1、企业工作行为“约束”:

如:职工“工作”、“服务”礼仪;职工“工作考勤”等。

2、企业“岗职工作”要求:

如:职工“岗位工作职责”;职工“工作手册”等。

3、企业“管理控制”程序:

如:“人事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采购及物品领用管理”制度;“处罚、奖励管理”制度;“职工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办公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外包服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等。

4、“质量控制”管理:

如:“产品”、“服务”质量标准;“产品”、“服务”工作质量程序;“产品”、“服务”工作质量记录;“产品”、“服务”质量检验标准;不合格品(项)处置方法;不合格品(项)质量整改规定(程序);不合格品(项)质量整改复检规定(程序);“产品”、“服务”质量档案等。

企业“管理”采用的方法

企业“管理制度”通常可以分为:以工作程序要求为主的“程序管理”方法和以工作岗位要求为主的“岗职管理”方法。在从事高危生产和服务领域的企业管理中,也有采用岗职、程序合二为一的“岗位程序”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制度”的相互关联

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使“制度”产生相互关联,并且目标、方法一致,不可自相矛盾。

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措施

针对企业“管理制度”所具有的“强制”及“约束”之双重特性,“管理制度”中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管理制度”才能产生其所需要的“特定约束”能力。

企业“管理制度”应该执行过程简便

企业“管理制度”在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要使执行过程尽可能的附合“简单”、“方便”的编制工作准则,得以实现其所希望的,“有效管理”的目地。

第三章、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应用方法

任何“管理制度”在其进入应用管理中,都需经过:管理制度公示?管理制度培训?应知应会考核?执行需要检查?处置违规及时?处置应有通告?通告应入档案?应与工资挂钩?作为提升评定等,才有可能真正起到使用它的有效“控制管理”作用。

管理制度“公示”

任何企业决定执行某项“管理目标”前,都应将要执行的制度尽可能的在所执行范围之内提前进行“公示”。以使“制度”有关联职工,知道将要执行“制度”所包涵的“目标管理”“制度”内容,用应形成“制度”执行前所应有的,感知“心理承受”准备。

管理制度“培训”

对于任何“管理制度”而言,只有被“制度”人,对其“制度”真实管理目地,了解“制度”具体管理方法,清楚“制度”执行检查力度,明白违规处罚轻重后,才能引起执行前思想上所应有的足够重视态度。

在进行管理制度“培训”时,应该根据不同“制度”管理目地,结合“制度”执行条款多少,是否具有岗位衔接上的“具体、明确”方面要求等,分别采取可对应的“制度培训”方式。用以获得所需要的,“培训”目地效果。

对被“制度”涵盖范围广的:“职工工作、服务礼仪”?“职工工作考勤”?“职工岗位工作职责”?“职工工作手册”?“人事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采购及物品领用管理制度”?“处罚、奖励管理制度”?“职工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办公管理制度”等,就较适合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用以达到节约“集中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率”的目地。

企业每位新入职的员工,都应对其进行“管理制度”的“培训”。如新人入职人员较多,可由人事管理部门组织新人进行“集中培训”;如果入职人员较少,可以要求其任职部门经理/主管承担对其进行“培训”的责任。

对被“制度”涵盖范围相对较窄的:“合同管理制度”?“外包服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岗位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产品、服务质量标准”?“产品、服务工作质量程序”?“产品、服务工作质量记录管理”?“产品、服务质量检验标准”?“不合格品(项)处置方法”?“不合格品(项)质量整改规定(程序)”?“不合格品(项)质量整改复检规定(程序)”?“产品、服务质量档案管理”?“岗位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等,可根据被“制度”所涵盖的各个岗位工作职责,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

“管理制度”应知应会考核

只有被“制度”人牢记“管理制度”,才能满足“制度管理”的需要。

“管理制度”需要执行检查

对于任何“管理制度”,只有结合日常管理对其不间断的执行情况检查,随时了解、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做出执行情况讲评,才能发挥“制度”所应起的“制约管理”做用。

处置违反“管理制度”要及时

只有对于任何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依照“企业职工处罚管理规定”做出及时相应处罚,才能有效建立、维护“管理制度”所应有的“强制、约束”做用。

违规处置应有通告

处罚管理决定应以书面文件形式进行下达,处罚管理书面文件应送达至被处罚人。同时也可根据违规情结轻重,做出是否需要“通告”的决定。

违规处置通告应入档案

“处罚管理决定”书面文件应存入企业人事管理档案,档案保存期应不少于两年。

“执行制度”应与工资挂钩

“执行管理制度”好/坏,应与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工资收入挂钩,用以提醒职工遵守“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甚至增加自己个人收入。反之,将会减少自己个人收入。

执行管理制度“好、坏”可以作为提升评定依据

“执行管理制度”情况的好/坏,应该作为企业职工职务升迁评定的依据。试想一个不能自觉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缺少自我人“约束”能力的人,又能如何指望他(她)来带领职工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又能如何承担保证生产产品质量的责任。

第四章、管理制度的修正与补充

“管理制度”的修正与补充

由于我们拟定管理制度时很难做到涵盖范围全面,所用措施准确、有效。而且,经营过程之中,也总会有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面对,并且加以进行解决。

在现实经营管理中,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不可能也根本无法永久性的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所以,企业管理人应该针对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及时的对“管理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内容”做出修正之后,才是保证管理可以持续、有效运行的正确工作方法。

“管理制度”应该适时的更新

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不可能也根本无法永久性的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根据其管理目标的调整,对所使用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更新,用以适应企业达到所拟定的经营管理预想。

在进行企业“管理制度”更新时,对以不适合企业管理目标的制度条款,应以下达更新、作废文件方式完成所需更新过程。过期“管理制度”应做及时收回、销毁处理。

对于刚更新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应加大执行检查力度。

更新后的“管理制度”应与企业管理目标相一致。

结束语

对于每位承担企业经营、管理责任的职业经理来说,熟知任职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具有依照“制度”约束所管范围“经营、服务”行为,并可使其达到企业控制质量标准时,才有希望成为有其“自身价值”的职业经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