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网络推广优化岗位职责

网络推广优化岗位职责

2024-04-20 阅读 8101

网络推广优化岗位职责

网络推广专员/SEO优化武汉远平宏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远平宏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远平宏大职责描述:

1.负责公司网站的内容编辑、推广以及优化,提高网站的访客量以及转化率;

2.负责外推软文的写作、发布,配合热点关键词信息推广,整合第三方网站资源,有一定的认知和实际操作经验;

3.收集推广反馈数据,不断改进推广方法,提出网络推广的改进需求。

4.公司官方网站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推广工作,熟悉百度、360搜索引擎,具备一定SEM知识,优化网站关键字;

5.负责有效的提升网站的排名与知名度等相关推广指标,探索新的运营思路和推广方法。

6.负责官网PC端、WAP端的维护和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对接工作,包含关键词投放的标题描述及撰写、关键字密度、页面结构等SEO的常规优化与管理,按阶段优化提升网站的PR和关键词排名。

任职要求:

1、2年以上网站推广、网络营销工作经验。有成功网站SEO推广经验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者(如网站站长、网站资源、联盟等)优先录用。

2、对微信公众平台、社区、微博等网络功能有一定见解和认识。

3、能针对行业进行关键词分析,进行合理内容设计及关键词布局,熟悉Google、baidu优化技巧.

编辑:www.qiquhA.com.com

篇2:通风系统优化调整制度范本

1、每月初由通防技术人员对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风量进行核算,并按照“以风定产”的原则,核定矿井的生产能力。

2、每季未由通防技术人员对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通风阻力进行核算,合理分配风量。

3、井下备用面形成后,要进行通风阻力核算,选择通风阻力小的巷道,合理建筑通风设施。

4、各采掘工作面施工前需要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杜绝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

5、每月对矿井的有效风量率进行计算,每季度对矿井的外部漏风率进行测定。

6、对北三瓦斯异常区瓦斯涌出情况进行分析,合理调整通风系统。

篇3:工程施工现场优化动态化管理规范

工程施工现场的优化与动态化管理

1、优化与动态化管理的原则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及各阶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工程实施前,制订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及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材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同时制订以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奖惩分明,实施科学文明管理。

2、优化与动态化的管理体系

由现场经理负责总平面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调度制度,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需要对总平面的使用进行协调和调整,并由施工总承包管理部对总平面的使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优化与动态化管理计划的制定

施工平面科学管理的关键是科学的规划和周密详细的具体计划,在工程进度网络计划的基础上形成主材、机械、劳动力的进退场、垂直运输等计划,以确保工程进度,充分均衡利用平面空间为目标,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并将计划输入微机电脑,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

4、优化与动态化管理计划的实施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调整情况,分阶段发布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包含时间计划表、责任人、执行标准、奖罚条例,在计划执行中不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经充分协调确定后,发布计划调整书。施工总承包管理部负责组织阶段性的定期检查监督,确保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其重点保证项目是:安全用电、场区内外环卫场区道路,给排水系统,垂直运输、料具堆放场地管理调整,机具、机械进退场情况,以及施工作业区域管理等。

篇4:库存合理控制订货优化管理规范

库存的合理控制与订货的优化管理

销售人员与经销商在正常情况下常规、关键的工作接口点就是:库存的销货和再次订货的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少做了多年销售的业务员对这二项司空见惯的工作却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当然优秀的销售人员早就因人制宜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仅就这二个问题从实用性的角度做一个总结和介绍。

库存的合理控制

怎样才能进行库存的合理控制有几观念上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什么是安全库存怎么样才能做到双赢正常库存与特殊情况库存的辩证关系如何运用好行进行出的原则怎么样进行品类管理等等。

首先,作为厂家的业务员一般是客户库存的多少与自己没有多大直接的关系,关键是客户能够多进货自己的销售任务完成的好,才是最关心的;而站在客户的角度又担心库存的各积压,往往是喜欢少数多次的进货,宁可因库存不足减少一点销量也不愿意多进货而积压库存。这里就有一个合理度的控制问题。只有控制好这个合理的度,才能做到真正的双赢,不仅业务员任务完成得好,经销商没有库存积压风险,货卖的多,而且双方的合作是愉快,轻松的。那么怎么才能把握好这人度呢

合理的正常库存控制

假定每日正常出库量为120件,即日最低安全库存量为160件,如果经销商习惯是6天向公司报一次订货,而路途运输时间是七天,那么合理的正常库存控制数应该是:120*(6+7)+160=1720件[公式是:日销量平均数*(定单间隔天数+运输途中天数)+日最低安全库存量=合理的正常库存控制数]。

根据这个合理的正常库存控制数双方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标准的参与数,具体情况还应考虑以下几个变数。

二批商和零售终端的库存情况

如果把经销商比喻为水库,那么二批商的仓库就是小水库,零售终端的仓库就是水箱。二批商和零售商的合理的正常库存控制数市场繁荣方法同上,应注意减去其订货和送达周期的快捷性,加上日平均销量的不准确性等因素,所以一般应该再加上20%左右的浮动数。经销商不能只计算自己的库存数量,要按整个区域的销售总量计算包括二批商、零售商的总体库存量,根据总体库存量要求调整经销商的库存数量,要按整个区域总量计算包括二批商、零售商的总体库存量,根据总体库存来调整经销商的库存,要做到深入了解它们的动作情况,定期对它们的销售及库存数据进行分析,避免出现太少的总体库存而影响销量,同时也要避免二批商零售商太多的库存,因为二批商、零售商过多的滞留库存最终会为经销商的定时炸弹。

季节和政策压库

以饮料为例,如遇五一节、国庆节等长假,必须考虑节假日的天气情况,天气好可能是正常的日销量的2至3倍,天气不好可能是平时的1.5倍,节前二批商、零售商库存是否已经吃饱,节日长假期内厂家是否可以正常订货发运,运输途中时间一般会加长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库存数的调整幅度之中。

在某一时间段厂家若有订货政策百送几,这时一般要考虑多订一点货,虽然超过了正常的库存数,但属为所能极的范围可以多订,同时要留有余地,不能贪多,万一政策或市场有变动以免造成积压。

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科学的库存管理。

严格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库存管理,以免商品批号过期。

ABC分类库存管理法

在众多的库存商品中,不是每一个商品的比重和管理方法都相同的,根据2:8管理法则,一般规律是:仅占销量的20%的商品,却占销售利润的80%,我们把这类商品分类命名为A类商品,占销量的40-60%的商品,销售利润占15%,我们把这类商品命名为B类商品;而占销量的30-40%的商品,销售利润却只占5%,我们把这类商品命名为C类商品。

虽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情况不一定像上述的比例,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参与这种方法将商品进行ABC分类库存管理,在进货奖金的倾斜上,在库存商品的数量上,在库存商品的摆放上,A类商品应摆放在进出最方便的地方等等。

订单的优化管理

经销商的订货又称为报站,对于业务员来说订单就意味着回款,订单是这一笔生意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生意的开始,如何通过订单的优化管理,使生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订单管理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自然的随意性管理,也就是随其自然,业务由经销商,报多少算多少,而经销商主要是凭感觉下订单;二是凭经经管理,主要是根据去年同期的销量和现有库存情况凭经验判断求进行订货管理;三是是科学的优化管理,它主要是通过PDCA计划循环式的动态理法。

先根据事前的销售计划和预报下阶段的订货计划,并尽量让其准确,这就是计划;第二步是执行,根据计划认真去执行、落实;第三步是检查,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看看是否到位;第四步是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的计划进行客观的调整。如此动态反复,也就使计划在动态中循环提高。具体运用在订单的优化管理上;一要学会制定要货计划,根据ABC商品分类管理法和合理控制库存的各要素,力求准确;二动态管理订单,根据业务员实地市场调研了解掌握二批商、零售商的库存情况、近期商品的动销走势、竞品的政策和市场需求总量所占的比例等情况国,订单进行动态的必要的调整和管理。

结合樊扬**先生关于优质定单的经验,笔者订为订单优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1、根据现在库存和以往的经验加以预测和判断制定一份初步的订单;

2、由业务员实地收集各渠道客户订单及现有库存统计数;

3、销售主管汇总二批商、零售商的实际6库存数和需求数,与经销商协商并考虑一些可变的因素,然后对初步的订单做出相应的调整;

4、若遇厂家有优惠政策或节假日,要适当多订一些货;

5、达不到厂家销售任务的基本要求时,要考虑制订兼顾厂家要要求和经销商的实际能力的促销方案,如招开二批商的订货会,对终端开展一轮辅市活动等。

6、要在通过努力能够消化的情况下或抓住某个销售机会尽可能让经销商多订一点货,市场是人做出来的,15、经销商的胃是可以撑大的;

7、货到后要及时做出分流计划,并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以免陈货过期,随时根据出货情况及市场的需求制定补货方案;

8、准备开始制定下一张订单。

篇5:混凝土检测试验配合比优化措施

混凝土检测、试验及配合比优化措施

由于本标段所用混凝土有统供和自拌两种供料模式,故检测、试验任务也据此进行。

1任务

根据招标文件,本标段检测,试验任务主要为:

(1)所有进场原材料性能检测。如钢筋、钢铰线、止水材料及自拌混凝土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水、粗细骨料等检测;

(2)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

(3)各类砂浆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

(4)出机口以后混凝土质量检测与控制及硬化试件试验(统供混凝土);

(5)自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控制和硬化试件试验;

(6)统供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试验;

(7)坝顶门机预应力大梁静载试验。

2统供混凝土的试验、检测

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统供混凝土中承包方不负责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而只负责提供配合比并对出机口后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为保证工程质量,我们的试验检测工作将首先从配合比入手,并依靠后来的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检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反馈配合比的适应性,并及时调整、优化。

统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参见附件1-2。

2.1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检测

拌和物性能检测,由于拌和系统附近不能建值班室,我们计划改装一部简易的检测车,在车内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和含气量试验,试件成型用混凝土则用检测车及时拖至试验室成型。对于坍落度、含气量、温度等不满足要求者,我们将及时向在场监理人员汇报,通过监理调整拌和系统配料。除了拌和系统附近的控制以外,在混凝土的浇筑仓面,我们将安排人员监控混凝土拌和物的分离情况、坍落度损失、温度等情况,也及时反馈给拌和系统的人员,及时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施工要求。

(1)混凝土均匀性检测

定时在出机口对一盘混凝土按出料先后各取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不少于30kg),以测定砂浆密度,差值不大于30kg/m3;用筛分法分析测定粗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百分比,其差值不大于10%。

(2)坍落度检测

坍落度每4h检查1~2次。坍落度允许偏差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的要求控制。在取样成型时同时测定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凝结时间试验

根据施工需要定期在机口和现场进行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试验,试验包括标准条件和模拟现场条件两种情况进行。

(4)含气量检测

掺引气剂的混凝土,每4h检查1次含气量,其变化范围应控制在±1.0%以内。必要时根据含气量调整引气剂掺量。

(5)混凝土温度检测

有温控要求的混凝土,施工中控制出机口温度,温度检测频率与坍落度检测频率相同。

2.2混凝土硬化试件性能检测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并测试不同龄期混凝土的容重,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取样数量符合以下规定:

(1)抗压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每500m3成型28d龄期试件3个,设计龄期每1000m3成型试件3个;非大体积混凝土每100m3成型28d龄期试件3个,设计龄期每200m3成型试件3个。

(2)抗拉强度:28d龄期每2000m3成型试件3个,设计龄期每3000m3成型试件3个。

(3)抗冻、抗渗、极限拉伸值、弹性模量、抗冲耐磨性能等试验,根据设计要求,适当取样进行,工地试验室不能进行的试验送宜昌基地试验中心或就近的有相应检测能力的试验室进行。

对硬化试件的检测结果我们将以试验报告、月报等形式及时报告给监理。对检测结果中出现的偏离,我们将及时与监理沟通,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供监理参考和决策,比如进一步优化配合比等。

为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我们将加强与拌和系统运行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3自拌混凝土的试验检测

对于自拌混凝土,我们的试验检测除了配合比、拌和物和硬化试件试验外,原材料的检测也包括在内。

3.1原材料

对进场的各种混凝土原材料,我们将严加监控,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1)水泥

每批进罐的水泥必须有厂家提供的品质检验报告,同时试验室按规定进行取样检测,检测取样以200~400吨同品种、同标号、同厂家的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一批不足200吨也作为一个取样单位,检测项目有:水泥强度等级、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细度、比重等。散装水泥入罐温度实行抽检制度,入罐温度不高于65℃。水泥满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等标准的要求。水泥存放应保证贮罐密封良好,避免材料受潮,不同品种、标号及厂家的水泥分别贮放。

(2)粉煤灰

粉煤灰以200吨同级、同生产厂家为一个取样单位,一批不足200吨也作为一个取样单位。检测项目有: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等指标。粉煤灰进场时每天至少取样1次进行细度、需水量比的检测,粉煤灰检验按照《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1996)进行。粉煤灰的贮存应避免受潮、结块。粉煤灰的品质指标和等级见表16-1。

表16-1粉煤灰的品质指标和等级

指标等级

Ⅰ级Ⅱ级Ⅲ级

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12≤20≤45

烧失量%≤5≤8≤15

需水量比%≤95≤105≤115

SO3%≤3≤3≤3

含水量%≤1≤1≤1

(3)砂石骨料

砂石骨料的品质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的要求。生产的细骨料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粗骨料表面洁净,超逊径含量应合格。

砂石骨料生产过程中每8h检测1次,检验项目有:细骨料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粗骨料的超径、逊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在2.4~2.8的范围内。细骨料使用前有足够的堆存脱水时间,施工中严格控制

细骨料的含水量不超过6%,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拌和楼生产过程中每4h检测1次砂子的含水量,雨天加密检测次数。砂子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每班检测1次,并根据细度模数调整配料单的砂率;粗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每班检测1次。每月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所列项目进行1次检测。

(4)外加剂

外加剂品质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87)等标准的要求。外加剂每批产品有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工地使用前进行验收检验。当贮存时间超过6个月或对其质量有怀疑时,进行取样检测,经检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外加剂抽检时,掺量≥1%的外加剂以100吨为一批,掺量<1%的外加剂以50吨为一批,掺量<0.01%的外加剂以1~2吨为一批。

外加剂的配制浓度每班至少检测一次,并填写“外加剂配制记录”。

(5)水

拌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等指标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198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的要求。在水源改变或对水质有怀疑时,随时取样进行检验。

(6)钢筋、钢绞线

钢筋品质满足《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等标准的要求,每批钢筋、钢绞线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出厂检验单,使用前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并分批进行钢筋接头性能试验。

3.2配合比试验

我们将按设计要求、规程规范,并结合使用条件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具体方法和内容参见附件1-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大纲。

3.3混凝土质量检测

(1)拌和物性能检测

主要为混凝土均匀性、坍落度、凝结时间、含金量等。

对拌和物的性能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直接采取措施,通知拌和系统人员调整配料,比如加水量和砂率等,保证其性能符合要求。如果拌和站较大,我们将建立值班室,实施三班作业,全过程监控。对于小的拌和站,我们采用在生产时巡检的方式进行监控。

另外,根据硬化试件的检验结果,我们将及时地进行配合比调整试验。

①为满足工程施工对混凝土生产质量的要求,在拌和设备投入混凝土生产前,按经批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最佳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试验。

②要求拌和设备投入运行前对搅拌设备的称量装置进行检定,确认达到要求的精度后才能投入使用。在正式生产过程中,水泥、粉煤灰、水、冰、外加剂每月校称一次,骨料每两月校称一次。

③试验室现场值班人员根据开仓证要求的混凝土种类、标号、级配,对照技术部门每月下达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级配表进行核对,然后根据经过审批的配合比、原材料情况及环境条件对原配合比进行调整,开具配料单并送交拌和楼。

④每班开始拌和混凝土前先进行衡器零点校核和配料单的检查。下料时,严格按经批准的投料顺序投料并按规定的拌和时间拌和。最初拌和的几罐混凝土按规定调整到正常状态。拌和过程中,试验室值班人员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衡量误差及拌和时间,并作好记录。需改换配料单或调整配合比时,必须经试验室人员监督重新定秤。

⑤为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现场试验人员在拌和机口及混凝土施工仓面对混凝土拌和物随机抽样。

(2)混凝土硬化度试件性能检测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并测试不同龄期的容重等。具体参见本章第2.2节。

4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施工前确定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总会发现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比如实测指标与设计要求相比富裕较多等,所以,阶段性地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进行这项工作,我们将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控,有意识地加大检测力度,取得尽量多的资料,及时分析,必要时进行配合比的优化试验,通过试验提出更切合实际的配合比。

优化时的具体试验方法与配合比试验方法基本相同,按照设计强度和其它技术指标以及配合比使用过程中积累的资料,确定试验用水胶比和掺和料比例,选择最优砂率,选择合适的单位用水量,通过试拌和试验、成型,根据硬化混凝土试件的实测结果,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参数。然后对选择出的配合比进行验证,测试其强度和抗渗、抗冻、极限拉伸等设计要求的指标,最终提出优化的配合比,报监理审批后用于施工。

配合比优化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4.1从硬化混凝土试验结果中发现优化空间进行优化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设计要求是工作依据和出发点,不同的混凝土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它们通常包括抗压强度、抗渗等级、抗冻等级、极限拉伸等指标,小湾大坝混凝土也不外乎这几种指标。另外对于不同的混凝土,还有不同的保证率要求,也就是不同指标的富裕程度要求。在设计之初,由于设计者对原材料的波动情况、拌和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等都不太了解,所以,在配合比参数的选择上往往会趋向保守,混凝土的单价就会高些。由于工期紧,本标段业主提供的配合比势必在最初用于施工,业主在配合比设计时,考虑的是能适应整个工地的情况,所以就存在着优化的余地。有了这种可能,还需通过检测结果来验证。我们在配合比最初使用时计划加密检测频率,及时统计检测结果,掌握抗压强度等指标的富裕程度,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水平,比如计算出强度的平均值,离差系数、强度保证率等,将之与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比较。发现确实存在优化的必要时,就在现场取用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配合比优化试验。

这种情况下的配合比优化,侧重于水胶比的增加,或者是粉煤灰等掺和料的掺量的调整,从而达到使混凝土性能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能降低成本的效果。

4.2从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方面发现优化空间进行优化

配合比设计时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这一指标是较难把握的一个指标,一般凭经验判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只是判断工作性能的一个方面。为此,我们将在混凝土浇筑现场多进行观察,或者向浇筑人员了解情况,这一过程需要时间稍长,一直观察到拌合物的流动性和砂浆存在富裕或不足,才确定进行配合比的优化。

流动性的富裕也往往发生在天气由热变凉的时段内,在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快,需要较高的用水量,在气温降低后,坍落度的损失变小了,较高的用水量就不必要了,这时候就

可适当降低用水量,也就是需要做配合比优化了。可见,这种优化侧重于混凝土用水量的降低和砂率的调整上。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我们将注重仓面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检测和施工和易性观察,并积极与浇筑人员沟通,了解他们对混凝土的可浇筑性的看法,做到心中有数,及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上述的两种优化方法并不是独立使用的,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会把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通过检测试验,通过对混凝土施工情况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以往的配合比优化经验,及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配合比一直处于合理、节约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