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自主培训

自主培训

2024-04-25 阅读 9151

自主培训

自主培训:成就卓越企业

如今,拥有卓越的人力资源和团队,是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且令对方难于模仿的重要标识之一。美世人力资源顾问(MercerHumanResourceConsulting)最新出版的新书《优势何在》中更是直接指出,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取竞争优势的最后一项主要资产。如果说财务资本的增长是企业所追寻的终极目标,那么人力资源的成长则决定了企业战略实现的深度和速度。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不约而同地遇到了人才和团队的瓶颈,如果不能突破,将很难持续发展,甚至会出现衰落的危险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把目光转向了人力资源的争夺。但往往从外部引进的人才要面临着文化适应性、团队融合及企业间的各种差异等问题。逐渐地更多企业选择了以自主培训的方式培养和储备企业内部人才。

自主培训的促进因素

2000年,某企业成功在海外上市,该企业领导人认为上市后要实现人才国际化,而香港是一个完全的商业社会,所以一次性引进了20名香港人担任各个销售区域的经理,并将原来的营销人员进行了调整。本以为只要嫁接有过成功经验的人才,就可以改变现状,殊不知“南桔北枳”,人才发挥作用也是需要环境的。半年后,销售业绩不但未出现期待之中的增长,反而下滑严重,从香港引进的人才也纷纷离开。

上面这一笔者亲历的案例,并非强调不应引进人才,而是希望提醒企业在引进人才之前仔细考虑自己的情况――在企业战略、流程、企业文化,甚至请人做什么都没有明确之前,盲目引进高级人才,除了装点门面之外,并无益处。因此,虽然需要引进人才,但更需要企业在求诸于外的同时反省于内,自主培养企业内部人才,避免走入迷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误区。

随着企业对人才开发的重视,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培训公司也逐步发展起来,并且市场也越来越细分,如营销培训、管理培训、专业培训等。笔者注意到,培训市场上日益出现一种不健康的趋势: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参加培训,在活跃气氛的主张下,培训课堂有过分娱乐化的倾向。笔者曾参加过一次培训课程,讲师出场时,又欢呼,又放音乐,像是开演唱会而不

是搞培训;培训后,大家谈论的是气氛的热烈而不是知识的收获。虽然外部的专业培训公司可以及时对行业的优秀经验进行整理,对行业资讯把握比较及时,但好的行业经验都是在一定的企业背景和条件下才能成功,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的顾问一般都不是一个好的操盘手”。

由于培训着眼于员工的增值和提高员工的贡献率,这就需要满足不同企业和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而外部培训着眼于大的行业知识,在个性化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因此自主培训是企业人才需求由内向外理性回归的必然,终将成为企业培训的主流。

自主培训的六大原则

■视培训为投资而非福利

曾经有一段时间,“培训是员工最好的福利”的观点沸沸扬扬,各种HR论坛上,赞同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笔者认为,培训其实是一种投资,企业必然要考虑回报,且要对投资对象进行严谨的分析与选择;员工在接受培训后,要靠工作效率和业绩贡献率的提高回报企业。因此,HR要尽快开发出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的工具和体系。

■少进行教育投资,多贴近工作需求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培训,特别是对高管层的培训,就是送员工去参加学校教育,如MBA等。但实际上,培训是提升员工胜任力的手段,重新接受学历教育并非必需,要因人因事而异。而且,企业也不是教育机构,它更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实用性培训。

■赢得管理层对培训的支持

管理层,特别是企业家对培训的认识至关重要。如果公司管理层在理念上、行动上都很重视培训,比如,每次重要培训都到场,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也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通过各种方式使管理者重视培训、认识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HR成功开展自主培训至关重要。

■培训不仅仅是HR的事

培训必须符合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战略,它同人员甄选、绩效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等环节密切相关,是人力资源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所以,不能为培训而培训,而要在公司人力资源大框架内看培训。许多企业一方面口头上重视培训,但又没有将培训放在战略的高度,将其同整体人力资源策略分割开来,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

■将培训的触角延伸到运营终端

培训的针对性和增值性决定了这是一个立体化的系统工作,如培训方式上要将传统的讲授式扩展为包括研讨会、案例经验分享、自修、e-Learning、在工作中学习等各种方式;在内部渗透上,需要在各个部门建立培训协调员,并建立讲师认证制度,在各个层次选拔内部讲师,要将培训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部门。这种立体化、终端化的培训体系才能适应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

■引进顾问式外部培训

外部培训要结合内部需求和企业战略,对培训的引进一般要经过一个评估程序,这也给外部培训公司一个启示,即必须将从讲师为主导的“填鸭式讲授”,过渡到以特定企业需求为主导的“顾问式培训”,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自主培训的基本步骤

内部培训基本上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明晰企业发展战略与文化

从形式上说,内部培训分为公共培训和专业培训,内容上分为专业技能、知识、态度培训。但整体上来说,培训是从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出发的。笔者曾经服务过的远大空调有着非常完整且严谨的培训体系,由于企业从战略上强调品质和执行力,所有培训便主要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做的,比如有在部队里严格进行的军训,有2~3个月的专业知识培训,甚至连一些工作和生活的细节都有规定和培训,比如如何写文件、如何就餐等。这是在远大空调战略与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而同样类型的培训,放在微软或Google这类的成熟外资企业将是不可想象的。

■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首先需要根据公司运营策略和行动步骤明晰用人标准,包括通用胜任力标准和个性化的岗位胜任力分析,再盘点企业员工已具备的素质和胜任状况,二者之间的差距便是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培训需求点,可用公式表示为:

培训需求=岗位胜任力-员工目前已具备的素质

HR可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年度培训需求适当归类,再依据当年的企业战略目标和实际运营状况,决定各个培训需求的优先次序,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开发培训课程

将通用胜任力标准和员工现状进行对照评估后,开发出通用培训课程;同时,根据个性化的岗位胜任力分析,开发专业岗位培训课程。各种课程都要考虑个性化和有效性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课程对每个员工都适用。这里,也要考虑自主培训和外部培训的结合问题――如果课程具有行业或职位的通用性,培训市场上已经开发出非常成熟的培训课程,则企业完全可以选择合适的培训公司或讲师来完成这类通用性培训,没必要自主开发。

课程开发后,应首先找到合适的内训师进行小规模的试讲和评估,以确定课程的实用性、专业性能否满足培训需求,待完善后再推广应用。

■建立内部培训师队

培训师队伍是企业自主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自主培训的效果。企业中有很多具备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他们本人很愿意和同事们分享经验和知识。这些人便是企业内部培训师的重要来源,HR应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登上讲台的授课机会。但是,仅靠员工自觉自发做培训师是远远不够的。应将培训师队伍建设制度化,让担任培训师成为每一名经理级管理者和资深业务人员的职责,将之与绩效指标和奖惩结果挂钩,并辅之以“培训师认证”和“培训师辅导”,以此带动大家参与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进行培训效果调查和反馈

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显然是培训管理的难题。目前所做无外乎请学员对讲师的讲课效果进行评估,至于对企业培训资金投入后的效果回报评估,则仍然没有有效的工具。尽管如此,HR还是要尝试着对一些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整理,以对比培训前后的变化。比如,看销售人员的签单率是否因为参加营销培训而增加了。如果参加培训前,一个业务代表每月可签单50万元,训后三个月,上升到每月60万元,而培训的投资仅是2000元,那么投资回报便相当可观了。当然,这其中也有市场的因素,分析时也要尽量客观地进行。但如果有了这样一份报告,对赢得管理层的支持会有很大帮助。

笔者一位朋友服务于一家商业零售企业,销售成单绝大部分要靠终端基层员工来实现,因此企业非常重视基层培训,定期派培训专员下到卖场实习,实地总结经验,再将优秀经验汇总、分享。后来,之所以营销总经理要求HR在他的部门成立培训部,以更加贴近地对员工进行辅导,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培训给业务一线带来的好处。

自主培训的责任界定

明确界定内部培训中员工与管理者各自的责任,将有利于把学习经验有效地转化为绩效的提升。作为培训对象的员工主要应承担如下责任:

●自我评估知识、态度、技能,并同胜任要求进行对比,找到学习动力和需求;

●准时参加公司安排的培训课程;

●评估学习效果并制定改进方案;

●管理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转化为价值增长。

作为管理人员则要承担如下责任:

●结合企业战略重点,制定培训方案;

●确定个人和部门的主要学习需求;

●有效控制影响培训过程的相关因素;

●评估培训效果及对工作效率提高的贡献;

●从战略上对培训给予重视。

笔者一直认为,培训不仅仅是对技能、知识的培训,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管理人员更要担起培训中沟通的责任,在培训中提升团队士气和凝聚力。如果管理人员都能掌握这项工具,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都将水到渠成。

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已经带动企业进入了充分竞争,而人力资源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无可取代。自主培训作为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工具,终将进入中国企业家的视野。而在这个过程中,必将是员工增值和企业卓越的双赢,因为只有卓越的员工才能成就卓越的企业。

www.qiQuha.com.com 制度大全

篇2:自主培训

自主培训:成就卓越企业

如今,拥有卓越的人力资源和团队,是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且令对方难于模仿的重要标识之一。美世人力资源顾问(MercerHumanResourceConsulting)最新出版的新书《优势何在》中更是直接指出,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取竞争优势的最后一项主要资产。如果说财务资本的增长是企业所追寻的终极目标,那么人力资源的成长则决定了企业战略实现的深度和速度。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不约而同地遇到了人才和团队的瓶颈,如果不能突破,将很难持续发展,甚至会出现衰落的危险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把目光转向了人力资源的争夺。但往往从外部引进的人才要面临着文化适应性、团队融合及企业间的各种差异等问题。逐渐地更多企业选择了以自主培训的方式培养和储备企业内部人才。

自主培训的促进因素

2000年,某企业成功在海外上市,该企业领导人认为上市后要实现人才国际化,而香港是一个完全的商业社会,所以一次性引进了20名香港人担任各个销售区域的经理,并将原来的营销人员进行了调整。本以为只要嫁接有过成功经验的人才,就可以改变现状,殊不知“南桔北枳”,人才发挥作用也是需要环境的。半年后,销售业绩不但未出现期待之中的增长,反而下滑严重,从香港引进的人才也纷纷离开。

上面这一笔者亲历的案例,并非强调不应引进人才,而是希望提醒企业在引进人才之前仔细考虑自己的情况――在企业战略、流程、企业文化,甚至请人做什么都没有明确之前,盲目引进高级人才,除了装点门面之外,并无益处。因此,虽然需要引进人才,但更需要企业在求诸于外的同时反省于内,自主培养企业内部人才,避免走入迷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误区。

随着企业对人才开发的重视,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培训公司也逐步发展起来,并且市场也越来越细分,如营销培训、管理培训、专业培训等。笔者注意到,培训市场上日益出现一种不健康的趋势: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参加培训,在活跃气氛的主张下,培训课堂有过分娱乐化的倾向。笔者曾参加过一次培训课程,讲师出场时,又欢呼,又放音乐,像是开演唱会而不

是搞培训;培训后,大家谈论的是气氛的热烈而不是知识的收获。虽然外部的专业培训公司可以及时对行业的优秀经验进行整理,对行业资讯把握比较及时,但好的行业经验都是在一定的企业背景和条件下才能成功,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的顾问一般都不是一个好的操盘手”。

由于培训着眼于员工的增值和提高员工的贡献率,这就需要满足不同企业和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而外部培训着眼于大的行业知识,在个性化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因此自主培训是企业人才需求由内向外理性回归的必然,终将成为企业培训的主流。

自主培训的六大原则

■视培训为投资而非福利

曾经有一段时间,“培训是员工最好的福利”的观点沸沸扬扬,各种HR论坛上,赞同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笔者认为,培训其实是一种投资,企业必然要考虑回报,且要对投资对象进行严谨的分析与选择;员工在接受培训后,要靠工作效率和业绩贡献率的提高回报企业。因此,HR要尽快开发出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的工具和体系。

■少进行教育投资,多贴近工作需求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培训,特别是对高管层的培训,就是送员工去参加学校教育,如MBA等。但实际上,培训是提升员工胜任力的手段,重新接受学历教育并非必需,要因人因事而异。而且,企业也不是教育机构,它更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实用性培训。

■赢得管理层对培训的支持

管理层,特别是企业家对培训的认识至关重要。如果公司管理层在理念上、行动上都很重视培训,比如,每次重要培训都到场,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也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通过各种方式使管理者重视培训、认识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HR成功开展自主培训至关重要。

■培训不仅仅是HR的事

培训必须符合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战略,它同人员甄选、绩效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等环节密切相关,是人力资源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所以,不能为培训而培训,而要在公司人力资源大框架内看培训。许多企业一方面口头上重视培训,但又没有将培训放在战略的高度,将其同整体人力资源策略分割开来,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

■将培训的触角延伸到运营终端

培训的针对性和增值性决定了这是一个立体化的系统工作,如培训方式上要将传统的讲授式扩展为包括研讨会、案例经验分享、自修、e-Learning、在工作中学习等各种方式;在内部渗透上,需要在各个部门建立培训协调员,并建立讲师认证制度,在各个层次选拔内部讲师,要将培训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部门。这种立体化、终端化的培训体系才能适应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

■引进顾问式外部培训

外部培训要结合内部需求和企业战略,对培训的引进一般要经过一个评估程序,这也给外部培训公司一个启示,即必须将从讲师为主导的“填鸭式讲授”,过渡到以特定企业需求为主导的“顾问式培训”,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自主培训的基本步骤

内部培训基本上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明晰企业发展战略与文化

从形式上说,内部培训分为公共培训和专业培训,内容上分为专业技能、知识、态度培训。但整体上来说,培训是从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出发的。笔者曾经服务过的远大空调有着非常完整且严谨的培训体系,由于企业从战略上强调品质和执行力,所有培训便主要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做的,比如有在部队里严格进行的军训,有2~3个月的专业知识培训,甚至连一些工作和生活的细节都有规定和培训,比如如何写文件、如何就餐等。这是在远大空调战略与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而同样类型的培训,放在微软或Google这类的成熟外资企业将是不可想象的。

■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首先需要根据公司运营策略和行动步骤明晰用人标准,包括通用胜任力标准和个性化的岗位胜任力分析,再盘点企业员工已具备的素质和胜任状况,二者之间的差距便是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培训需求点,可用公式表示为:

培训需求=岗位胜任力-员工目前已具备的素质

HR可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年度培训需求适当归类,再依据当年的企业战略目标和实际运营状况,决定各个培训需求的优先次序,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开发培训课程

将通用胜任力标准和员工现状进行对照评估后,开发出通用培训课程;同时,根据个性化的岗位胜任力分析,开发专业岗位培训课程。各种课程都要考虑个性化和有效性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课程对每个员工都适用。这里,也要考虑自主培训和外部培训的结合问题――如果课程具有行业或职位的通用性,培训市场上已经开发出非常成熟的培训课程,则企业完全可以选择合适的培训公司或讲师来完成这类通用性培训,没必要自主开发。

课程开发后,应首先找到合适的内训师进行小规模的试讲和评估,以确定课程的实用性、专业性能否满足培训需求,待完善后再推广应用。

■建立内部培训师队

培训师队伍是企业自主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自主培训的效果。企业中有很多具备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他们本人很愿意和同事们分享经验和知识。这些人便是企业内部培训师的重要来源,HR应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登上讲台的授课机会。但是,仅靠员工自觉自发做培训师是远远不够的。应将培训师队伍建设制度化,让担任培训师成为每一名经理级管理者和资深业务人员的职责,将之与绩效指标和奖惩结果挂钩,并辅之以“培训师认证”和“培训师辅导”,以此带动大家参与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进行培训效果调查和反馈

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显然是培训管理的难题。目前所做无外乎请学员对讲师的讲课效果进行评估,至于对企业培训资金投入后的效果回报评估,则仍然没有有效的工具。尽管如此,HR还是要尝试着对一些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整理,以对比培训前后的变化。比如,看销售人员的签单率是否因为参加营销培训而增加了。如果参加培训前,一个业务代表每月可签单50万元,训后三个月,上升到每月60万元,而培训的投资仅是2000元,那么投资回报便相当可观了。当然,这其中也有市场的因素,分析时也要尽量客观地进行。但如果有了这样一份报告,对赢得管理层的支持会有很大帮助。

笔者一位朋友服务于一家商业零售企业,销售成单绝大部分要靠终端基层员工来实现,因此企业非常重视基层培训,定期派培训专员下到卖场实习,实地总结经验,再将优秀经验汇总、分享。后来,之所以营销总经理要求HR在他的部门成立培训部,以更加贴近地对员工进行辅导,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培训给业务一线带来的好处。

自主培训的责任界定

明确界定内部培训中员工与管理者各自的责任,将有利于把学习经验有效地转化为绩效的提升。作为培训对象的员工主要应承担如下责任:

●自我评估知识、态度、技能,并同胜任要求进行对比,找到学习动力和需求;

●准时参加公司安排的培训课程;

●评估学习效果并制定改进方案;

●管理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转化为价值增长。

作为管理人员则要承担如下责任:

●结合企业战略重点,制定培训方案;

●确定个人和部门的主要学习需求;

●有效控制影响培训过程的相关因素;

●评估培训效果及对工作效率提高的贡献;

●从战略上对培训给予重视。

笔者一直认为,培训不仅仅是对技能、知识的培训,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管理人员更要担起培训中沟通的责任,在培训中提升团队士气和凝聚力。如果管理人员都能掌握这项工具,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都将水到渠成。

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已经带动企业进入了充分竞争,而人力资源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无可取代。自主培训作为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工具,终将进入中国企业家的视野。而在这个过程中,必将是员工增值和企业卓越的双赢,因为只有卓越的员工才能成就卓越的企业。

篇3:吴斯雅《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培训思考

吴斯雅关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培训的思考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现代教学模式。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特点:

1.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

2.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

3.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中心-→主导;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被动-→主动、主体、自主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的特点:

1.在参与中学习;

2.快乐地学习;

3.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4.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多层次对课堂把关;

6.结对子工程;

7.取消讲台,搬走讲桌;

8.取消作业,设置预习笔记、双色纠错本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依据陶行知“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分层教学,载体:学案,主要组织手段: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方法,课程改革,价值观,基础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