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

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

2024-03-09 阅读 7938

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澄迈县爱心学校许意

转眼间,已经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工作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们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那就是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积极性主动的举手回答,课堂常常成了老师自导自演。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师生的互动碰撞不出火花,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一直围绕这个问题在观察与思考。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浅谈一下,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一、学生回答问题上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需要,针对教材和学生,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提出问题就需要学生配合老师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但是,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积极的回答。比如,每当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请学生进行回答的时候,没有学生会主动举手起来回答。这时候我就会说:“请知道的同学,想好的同学,举手起来回答好不好,勇敢一点,大胆一点。”还是沉默,没有人愿意举手。当然,有时候在教师反复的要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也会有一两个学生举手。例如,有一次,当我要求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没有人愿意举手。我就说:“同学们,你们大家都很低调,很沉默,你们是要在沉默中爆发,还是要在沉默中灭亡呢?”说完学生们都回答要爆发,然后也就只有一位同学举起手来了。但是,下一节课又没有人举手了。并且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会每次都有时间反复请学生,等学生主动举手起来回答。这时候,往往我们教师会直接点名起来回答。但是,被点名站起来的学生,有的可能会勉强的回答出一点,这还好,但有的站起来后还会不情不愿的,并且有些学生站起来后就是保持沉默,懂也不说话,不懂也不说话。这样一来,一个问题需要老师请好久,才能解决。课堂时间有限,而问题又不止一个,如果每个问题都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完成。

同样,我在听其他教师公开课时,也发现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因为是公开课,有老师来听课,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会举手回答。但是,一整节课下来,也就一直是这几个在举手。还有,我在听公开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会在课堂上给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发一些小礼物。这样举手的学生就相对多一些,一整节课下来都会有学生陆续举手。但是,也只是少部分举手,而且我认为这样方法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这样的方法不是很符合实际,一两节公开课可以,如果平时都这样做,我觉得就有点难实现。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只是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调整教学方式的一种点缀,这就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参与度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二、学生没有积极回答问题的原因

(一)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

在平时的观察和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越是高年级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越低。有一位同时教初中和小学的教师说,她发现小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都举手抢着回答,而初中课堂上完全没有这样的效果。因此,我觉得这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产生害羞的心理,懂得爱面子,怕答错问题,也怕别的同学取笑议论说自己爱与表现,讨好老师。也有一些学生是由于性格内向、胆小,不敢举手回答。

(二)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关

有些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积极的思考与分析的习惯,而是坐着等别人回答或老师公布答案后再记现成的。有些学生是有利益才积极回答问题,例如的量化分,有些学生就抱有这种心态,老师给加分才回答问题,不加分就不会回答。从以上情况就可以看出,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意识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积极的独立思考、分析,积极回答。这样不仅能锻炼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自信心,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成绩的方法。

(二)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关

(1)在课堂上,存在教师有时提出的问题确实很难,学生不懂。

(2)教师提出的问题死板、沉闷、缺乏趣味性,学生不愿意思考。

(3)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的态度过于严肃,学生害怕答错,情绪紧张,扰乱思路。

(4)教师提出的问题目的性不明确,范围太广,逻辑性不强,学生难以理解,不能做出正确判断,难以概括。

(5)教师提出问题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分析,总结归纳答案。

三、如何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提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要正确了解学生不举手的原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非常渴望成功的。因此,我们教师应多与学生交心、交朋友,找出其思想根源,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针对学生产生害羞、爱面子、怕答错、,胆小等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温馨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心里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首先,对于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不管学生回答得好还是不好,老师都应该予以表扬和鼓励,给学生肯定的态度。可以说些鼓励的话。其次,对于站起来不会回答或回答不全正确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的予以鼓励和引导,可以适当的给点提示。最后,当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应和全班同学鼓掌表扬和肯定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此给回答问题的学生获得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愿意回答问题。

(二)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教师要帮助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让学生明白积极回答问题对培养自身能力的重要性。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发言。大多数教师常常是“一言堂”、“满堂灌”,大多数采用集体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形成举手回答问题的学风和氛围。因此,我们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三)改变提问方式

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防止所提出的问题太难,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多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答得上的题。其次,课前老师要多用心,多花时间去设计充满趣味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方式进行抢答,这样就容易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思品《遭遇险情有对策》这一课时,进行了一个环节“安全知识小竞赛”,这一环节,学生举手回答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从来没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也举手了。最后,教师平时应多一些反思。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践、反思、探索,然后在实践,在反思,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与研究,对学生多点循循善诱,多点表扬鼓励,使学生持久地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举手才会持久较高,教学才会实质性效果。

编辑:www.qiquhA.com.com

篇2: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如何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新圩镇上咀小学谢小霞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并不比老师差。在某个方面,老师也要虚心向你们学习。我们师生之间是互教互学的关系,好学生应当敢于质疑。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融洽。

四、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

篇3: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论文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

关键词: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

实行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历史学科、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在形式上不宜千篇一律,但必须体现以下三个要点: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原始图片资料。把一些考古学史学界新的发现以及科研成果信息告诉学生,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2.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历史事件发生的简单场景,模仿历史背景,展开讨论或辩论。以充分展现个体的能力和群体合作水平。

3.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史海无边,史料如山引导学生选择相关史书,查找相关史料,阅读人物传记。利用剪报上网查寻收集历史资料。

从学的一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操纵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主体性。即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有关教学的决策,能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并实施符合自我发展可能性的调整,成为学习的主人。

2.独立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策略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超前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能为自己寻到新的学习模式,以适应现在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学习活动,使自己能迎接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的挑战。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既有认知心理系统,又有情意系统。包括学习历史态度和动机。这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

还有基本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符合自主学习要求的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储备。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还有观察力、思考力、联想、记忆力等智力因素。这既是自主学习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的潜在要素。

最后,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也非常重要。掌握历史学科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独立地选择学习的步骤与方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性地学习,这是自主学习的技能。

从教的方面来看,既强调学生是主体,又强调教师的作用。我认为,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即导趣: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导向:揭示目标、引导方向;导疑:激起疑问,引发思维;导法:指导方法、授以技能;导馈:引导反馈,及时矫等,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