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我教师生涯做一个有情感班主任

我教师生涯做一个有情感班主任

2024-03-09 阅读 1427

我教师生涯做一个有情感班主任

我的教师生涯做一个有情感的班主任

这是我与孩子们相处的第五个年头,感觉孩子们的成长真的是不经意的。不经意间,他们的个头窜高了很多;不经意间,他们懂事了很多;不经意间,他们学会了很多……不经意间,他们就这么一点一滴地成长起来了。而我作为他们的同行者,作为他们成长的见证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欣喜。回顾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全体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增强集体凝聚力,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班风班貌整体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进步。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总结一下,在平时,我主要将工作重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常规教育方面

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完全适应了,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充分利用班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设立“小小监督员”,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以小纸条的形式悄悄的告诉我。通过监督员的汇报,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二)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

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比如:可以利用品德积分的评比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表扬做的好的,批评做的不好的,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二)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

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跳绳、做游戏、拍球”等比赛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每当学生不小心受伤时,我都及时耐心地给学生上药擦洗,并细心的嘱咐一番。

(三)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我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分别设立一个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

制度大全 www.QiquHa.com.com

篇2:我特岗教师生涯开始

我的特岗教师生涯的开始

那一年,我通过特岗考试,带着几分欣喜与忧愁来到荣邦。我不害怕落后的环境,那也不算落后,在临近高速路口的地方,可以很快到达无数县城的地方还是落后吗。或者比起当年自己一毕业就参加志愿服务西部的地方,相差很远啊。如此的地方,就少了人气,少了热闹。或是喜欢安静的人休闲胜地。或是文人墨客远离城市烦忧和物质去处。

可忧的是我不是一位在此闲暇的人,为了生活,也为了教育,为了神圣的职业,我来了。那是我教师生涯的开始啊。我学到了教育的一点理论,可我还没有实践的经验,有的是十多年学生生涯的体验,体验那时我的老师对自己负责或是以后自己认为老师教育的失误。如今我将成为人师,角色的转变,我能适从吗?

我上讲台了,当领导在演说还是当法官审判那样拥有高尚的权利,在讲台唾沫飞流。那符合教育的规律吗?学院教授讲过要与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我不是误人子弟吗?

改吧,我走下讲台,问我的学生们,如此天然的眼睛一样纯洁,会说话眼睛在我心中犯困,如此孩子不可教也。或是自己没有掌握教育规律,或是自己真的在实践,或是教育真的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完善。

荣邦,是我教师生涯的开始,也是我对教育思考的开始。

的,教师

篇3:教师生涯赞美是对待犯错误学生最有效批评

教师生涯赞美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最有效的批评

今天无意中向同事提起,“昨晚我班一位女生犯了错误,被校领导碰到,我们训了她一顿。然后昨晚我就做了个梦,在梦中向学生大发雷霆,然后满腔怒火地醒来,这己经是这学期第二次做这样的梦了,这班主任工作真是累人啊!”同事突然问,“平时你对学生是表扬多还是批评多?”这个问题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啊,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是以表扬为主还是以批评为主呢?

这使我想起了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在课余时间巡视时发现一个学生正举起一块砖头砸向另一个同学。陶行知立即大声喝止住,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候。过了好一会儿,陶行知才回到办公室,见那个学生正在紧张地等候接受批评。他并没有发火,而是出乎意料地掏出一块糖果递给对方:“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那个学生疑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赞许地点点头:“我刚才了解了情况,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说完,掏出了第三块糖果递给他。这时,那个学生哭了:“校长,我错了,我不该打同学。”陶行知笑了,拿出第四块糖果说:“你已认识到错误,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已经结束了,你回去上课吧。”从此以后,那个同学再也没有犯过一次错误。

陶老用“四块糖果”唤醒了学生的觉悟,让学生在感动中认识了错误;把批评寓于表扬之中,实在是高明极了!

诗人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同样,犯错误的学生,不是在疾风暴雨的“痛斥”中,改正自己,而是在和风细雨的“赞美”中扬起善心!

老师们,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尽情地去赞美吧!你会发现,每块鹅卵石都是那么的完美与光滑……

篇4:教师生涯论教学中师生交往

教师生涯论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内容摘要: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样统一的实质是师生的交往。本人认为:教学即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的完善需要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亮和精神的交流与契合。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师生交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他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而建立好这种师生关系,才能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交往。那么,教师只有用自己高尚纯洁的爱与学生架起感情交流的桥梁,用自己的真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关键词:教学师生交往师生关系感情交流

新课标指出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如果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教学或者未发生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而忽略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学习情绪。那么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处理好在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对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的师生地位,在世界教学历史曾出现两种片面性。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学中心论”认为,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进行教育,主要依靠教师,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认为学生只要顺从教师的指导就能学到知识。对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认为是有害的东西,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另一种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把儿童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的一切措施都围绕学生转。显然,这种观点把教师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使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陷入盲目的探索的境地,学生只获得零星的知识,而学不到系统的科学知识。在新课程下,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潜能,增强“教”与“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既有利于构建教学双方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自主的师生关系,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平等的师生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为此,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首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经验、成熟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高出学生。因而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咨询者、合作者。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绝对平等,并拥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自主地,民主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权利。其次,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题在彼此间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教师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围绕差异,展开自由交往和民主对话,由此把课堂建构成一个真正的“生活世界”。在这个洋溢着自由和民主“生活世界”中,每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获得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相互统一

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往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而是主动地,有选择的接受教育。教学中教育的内容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决定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由教师教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乃至社会态度和价值观,主要也是教师的引导下养成的。大量的教育学习都证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在教学交往中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篇5:教师生涯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成因

教师生涯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的成因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