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英语老师招聘试卷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中小学英语老师招聘试卷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2024-03-09 阅读 6512

中小学英语老师招聘试卷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最新整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和双重性质。

2、英语课程总目标是以、、、

和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

3、重视英语教学中语言的和。

4、自觉实践法的教学原则有、、、

、。

5、正确地开展课外活动应该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超越

的纽带”,有利于激发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的机会。

6、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角色、角色、角色。

7、日常教学之余可以组织的课外活动形式有、英语读书报告会、

、英语晚会、组织各种。

8、学生的经验是一种,它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

为基础。

9、文化意识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的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各项中不是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现的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趣味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

2、下列选项中不是英语课程评价的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B、反馈功能C、启发功能D、促进功能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形成性评价应注意的原则的是()。

A、激励性的原则B、教师主导性的原则

C、简单易操作的原则D、公平、公正的原则。

4、下述各选项中:①独立性②选择性③调控性④创造性⑤自我意识性,属于学生的主体性的有()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5、对于社会语言情景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是真实的社会语言情景和用实物、图画、手势、动作以及语言创设的社会语言情景;

B、二是话语范围,如正在进行的溢于言语活动的范围,包括语言活动的功能、话题和语言知识点等;

C、三是话语进程,谈话的参加者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身份激起在思想表达中的关系;D、四是说话方式,是通过口头交际还是书面交际的形式,是对话、问答还是叙述等。

6、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分级标准B、课程内容C、课程思想D、课程理念

7、教师应切实提高英语教学中语言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有下列几种说法①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②课堂与情景密切结合的教学原则③外语教学过程现实化的原则④利用各种游戏和小组竞赛⑤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④⑤

8、学生的情感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中不正确的是()。

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C、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携手合作,共同开发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

D、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三、简答题

1、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9分)

2、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12分)

3、英语课程标准对评价提出了哪些建议?(15分)

四、论述题(18分)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学生为本?

www.qiquHa.com.com 制度大全

篇2:以近几年某道高考试题为例教学中处理好教学与高考关系?

以近几年某道高考试题为例,谈谈教学中怎样处理好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发布者:胡新添

无论是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还是高三的高考复习,我们都应当明确高考对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的考查要求,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分析试题特点和发展趋势,把握高考命题的命脉,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应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主干,狠抓基础,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高考试题可以千变万化,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变,基础知识仍然是命题的落脚点,任何时候都不可轻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此,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脉络清晰地进行教学,应从高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树立结构意识、体系意识,建立知识体系;以主干知识为中心,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基础知识的内涵进行深层分析、比较分析,准确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规定性;更重要的是要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知识点,放在知识的整体中去把握。在20**年的高考政治学科试题中,主观试题的答案要点贴近教学内容,文字表述精练,基本源于教材,充分显示出试题贴近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学习什么,准备什么,就考什么。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达到对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刻化和精细化,尤为重要。须明确,教材只是从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背景对某一具体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的,若想做到在不同背景和角度中活化使用知识,则必须做到除了把握教材的显性知识外,对教材延伸的隐性知识,即所谓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重点把握。这种对知识的深层掌握绝不是机械背诵所能够奏效的,也不是教师单纯的讲解所能实现的,必须经过学生自己长期的、有意识的主动思考才能逐步做到,运用时也才能够得心应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对教材知识从面上有所把握;然后要做到整体把握,即某些知识在学科教材中的位置、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心中有数;以此为基础,就能纵横串联,找到同类知识之间的相异相同点,或不同类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即通常所说的教材背后的东西。只有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做到随“点”随“到”。一般情况下,在每一课、每一知识板块的教学开始和结束时,都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和及时总结其知识结构体系,在学习每一知识点时都会自觉地主动地把它放在一个系统之中去,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是行之有效的。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考政治命题的重要原则。我们之所以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作用,归根到底是为了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专家多次强调,“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尽量达到既不为服从主题而牺牲学科的主干知识,也不为服从学科主干知识而肢解主题”。因此,在平时的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将讲授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国内外形势中的重点、热点问题相结合,注意对课本知识结合我国的现行政策进行适当地拓展。应从高一起就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善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实际问题,增加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敏感度和对理论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

对重大热点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分析与思考。一种方式是以热点问题为中心辐射教材知识。比如针对近来发生的毒奶粉事件,高一年级虽然因教学进度的制约不能更多地联系教材知识,但完全可以运用已经学过的第一课商品、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去分析,高二年级就要引导学生,既可以用经济常识有关商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财政支出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去分析,又要结合高二教学进度从唯物论、辩证法的角度去分析,而高三虽然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虽然在第二轮复习中还会以热点专题的形式来学习,但毕竟已经学完了所有教材知识,毕竟这是当时发生的引人注目的鲜活事例,因此完全可以用经济、哲学、政治三科内容分别来思考。这无论对于高一高二学生,还是高三学生,都是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热情的,因为这个事件本身就是近来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间的热议话题。及时捕捉社会重大信息并引入课堂,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最好契机。另一种方式是以教材知识为中心辐射热点问题。比如,高一年级分别上到有关商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财政支出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同时联系问题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高二年级上到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知识时可以联系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等;高三年级上到政府职能时可以联系到问题奶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神舟七号(文化职能)等。第二种方式使课堂教学中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事例和用实际事例论证理论知识达到高度统一。在高三年级,一轮复习侧重以教材知识为中心辐射热点问题,二轮复习侧重以热点问题为中心辐射教材知识即热点专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多联系社会现实,多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多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提供材料信息,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样的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全面培养思维能力,着力提高考生的思维品质,优化思维过程与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高考着重考生四种思维能力: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即通过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去发现,收集信息的能力;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根据试题设问动用原有知识储备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描述阐释能力即把试题中的对象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语言借助一定的逻辑顺序叙述出来和解释出来;④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高考对这四种能力的考查最终是通过试卷反映出来的。不同能力的学生主要表现在解题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在陈述性知识表述上的差异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解题思维、或叫解题思维策略上的差异。很多学生解题策略的形成往往是盲目的,“跟着感觉走”。因此,一定的审题、解题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提醒我们,从高一年级开始,在平时训练和考试命题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向高考试题的方向靠拢,一定要以经典题为范例,精练巧讲,特别是借鉴近年的典型高考题来训练学生尤为重要,高考题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且高考题相对规范科学,同时高考题在命制中为了选拔区分度,往往是集中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弱点,所以高考题是平时课堂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典型教材,这些试题在训练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一定要引导学生总结各种题型的特点与要求,总结不同题型审题、答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同时又要根据各种题目的具体要求具体分析,创造性地回答问题,防止思维定势。在提升审题、解题的能力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优化思维过程与方法。作为学生,既要掌握从背景材料中归纳结论、观点的答题方法,还要掌握一般针对扩展性问题去发散思考、得出结论的答题方法,应对高考试题凸显综合性、开放性、创造性的更高要求。

高考试题,高考,教学

篇3:以近几年某道高考试题为例教学中处理好教学与高考关系?

以近几年某道高考试题为例,谈谈教学中怎样处理好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永安一中黄雪惠

一**年全国卷试题特点:

1.试题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考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试卷的背景材料很新颖,紧扣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政问题,有长效热点、也有短效热点,既显性考查,又隐性考查。

**年全国卷政治试题考查的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和国家大政方针

热点问题

题号

分数

结合具体热点问题的设计

我国成为第一大出口国

13

4

自主品牌的重要性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内容

15

4

信息技术产业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8

4

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38

26

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角度设题

2.注重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对考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年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注重考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第19、20、21、22、38(2)39(3),强调对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3.创设问题,注重探究

如38题的第(2)小题“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39第(3)小题“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就明显充满探究性、体验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4.试卷彰显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近年高考命题的方向,要求学生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年也遵循这一原则,如选择题18题的“同命同价”体现对公民平等权的尊重,39题妈祖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5.试题稳中有变

(1)选择题难度略有下降

**年12道选择题中有11道是“四选二”的组合选择题,这样的题干组合具有迷惑性,题支干扰性强,增加了选择的难度。而**年在12道选择题中有5道是单项选择题,这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但组合选择题的迷惑性仍然很强。计算题与**年相比难度也有降低。

(2)命题形式呈现多样化。

试题中既有漫画题(第21题)、民间谚语题(第23题),又有图表分析题(第38题材料一),能更全面考查考生的提炼信息的能力、知识概括的能力,达到了有效考查考生的目的。

(3)主观题设置趋于常规。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更细

**年新课标全国卷政治部分的主观题从设问到答案都没有超出学校平时训练的范围,答案的生成符合考生的思维贯性,并且部分答案直接来源于课本。总的设问个数减少(**年有8小问,**年只有6小问)

主观题问中有问,学科内交叉,设问角度很细,比如38题,第一小问考察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作用,39题第二小问,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该问。

通过以上对**年高考全国卷政治试题的分析,对20**年高考备考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1.以书为本,夯实基础

从**年全国卷政治试题可以预见,20**年高考政治命题仍会立足于考查基础知识,强调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书为本,回归教材,精心指导学生学会按考点进行知识整理,形成关于每个考点的知识体系,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把握每一个考点及其与其他考点之间的联系。

2、老师加强对考纲的研究

既要深入把握政治考试考查能力要求,同时要准确把握考点,要将考查能力要求与考点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平时的命题考试来体现。这就要求全组老师既有宏观的布局安排,又要有对每个具体环节的具体指导措施。

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考坚持能力立意的原则不会改变,而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托于扎实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训练。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就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解答问题的思路、思考问题的线索。

4、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每一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果学生平时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没有“活”的知识积累,想准确理解材料、组织答案是不可想象的。

5、重视学习备考方式方法的转变,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和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考命题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积极适应高考的变化趋势,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习,开阔视野见人之未能见,想人之未能想。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自主归纳知识,自主设计问题。

6、更加强化一轮复习的时效性针对性。

通过一轮复习解决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问题。此轮复习要做到不留死角。第二轮复习重点将知识进行整合,同时结合热点训练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解题能力。第三轮在查缺补漏抓重点。

7、加强对学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差别化的训练指导。

每个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会有所差异,尤其老师对自己所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一些归类,针对有共同问题的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差别化的指导,以其有针对性解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总之,**年高考全国卷政治试题既体现了今年的试题特色,又指明了20**年考试的方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以近几年某道高考试题为例,谈谈教学中怎样处理好

高考试题,高考,教学

篇4:教师招考试卷小学数学新课标试题

整理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B.概念C.素材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B.热情C.兴趣D.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B.意志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A】

A.解决问题B.修改问题C.研究对策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B】

A.多做题目B.经历探索过程C.科学研究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AB】

A.日常工作B.社会生活C.生活习惯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BCD】

A.空间观念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ABC】

A.计数B.测量C.实验D.计算

4.《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BC】

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算术

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BCD】

A.模仿和记忆B.动手实践C.自主探索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篇5:小学语文新课标知识与能力竞赛试题及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2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植根于_____、面向______、面向______。

3课程目标根据__________、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三个维度设计。

6语文课程资源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________。

二、判断题(2分×10)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更是权威的讲授者。()

3.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语文教学应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5.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6.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本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7.散文《格列佛游说》的作者是美国的斯威夫特。()

8.《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明末清初人。()

9.英国的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