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总结: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

总结: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

2024-03-09 阅读 5380

总结: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总结:浅谈如何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

幼儿数学活动课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统属科学领域,《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要实现上述核心目标,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运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

教师在数学活动课中要努力达到核心要求,在设计活动前做到: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好模仿,喜欢游戏;好提问,喜欢成功;好活动,喜欢称赞;教师要尊重儿童特点,尊重儿童的人格,树立正确儿童观,保护幼儿、爱护幼儿,蹲下来和儿童平视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万万不能对孩子的好奇、好问、好动等表现出不耐烦或过多的管束,随意数落孩子缺陷和缺点,不按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要用爱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二、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正确的发展观认为:“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真正动力,没有幼儿活动便没有幼儿发展,活动是连接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和中介,儿童只有在活动过程中,外在的影响才能“内化”而形成幼儿某种能力和素质”,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真正做到“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空间、时间”,让孩子真正自主地活动起来。

如:学前班数学活动课“得数是7的加法”,教师用三个游戏活动交待知识,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知。游戏一:大屏幕打出:熊猫、蘑菇、燕子、让幼儿认一认、数一数,使幼儿懂得7是多少;游戏二:分合积木:让幼儿把自己桌上准备好的7块积木分成二堆,7可以分成几和几,不会分的幼儿可以同别的小朋友共同完成,合作学习,可以问别的小朋友,幼儿分完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幼儿很容易回答出老师的问题,然后再把二堆积木合起来,幼儿积极性高,思维踊跃,很快在动手玩中学习了知识。游戏三:玩气球,巩固所学知识。此例中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真正的地动起来,互相合作,寓知识于各个游戏之中,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数学活动课中要努力达到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做到:

一、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幼儿数学活动课是由活动内容、教师、幼儿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整体中,幼儿是主体,活动内容是客体,教师则是将主体和客体连接起来的纽带。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精心组织活动,设计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了开启幼儿学习数学,感受事物数量关系,体验学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应在“趣”字上下功夫,做到激发“趣”。

例:中班“6的分解”数学活动课(此活动课是在秋天讲的),做律动手指操后,教师提问:“小朋友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看谁最聪明能回答出来?”幼儿纷纷举手,回答――秋天。教师接着提问:“小朋友再观察一下,秋天来到了树叶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回答:“树叶变黄了,也有的树叶变红了。”师小结:“小朋友答的非常好,大多数树的叶子变黄了,象杨树、柳树的叶子都变黄了;有的树的叶子变红了,象枫树的叶子就变红了,树的叶子变了颜色,随着天气的渐渐变冷,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做树叶纷纷坠落的动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踊跃发言。”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放课件),教师紧接着问:“那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个拾树叶的游戏好不好?(幼儿齐回答:“好”),以上教师的提问设计和游戏安排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游戏讨论――转化兴趣

幼儿园孩子最讨厌枯燥乏味的“纯上课”,因此,教师要掌握和应用幼儿心理学,在保证教学科学性前提下千方百计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时效性,注意幼儿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的转化过程,要通过竞赛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兴趣的持久性,为此,教师应改变过去“一张图、一张嘴”的简单说教方法,要利用区域和区角采用游戏练习、讨论、演示、实物、电脑课件辅助手段进行数学活动课教学。

比如:大班数学活动课认识“>”和“<”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为让幼儿理解、掌握“>”“<”,用“动物王国趣事多”游戏,用电脑课件出示“动物王国”一些动物,让幼儿比较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幼儿喜闻乐见,容易理解;然后进行“摸口袋里的水果”游戏进行教学,老师同念:“奇妙的口袋游戏多,请你跟我摸一摸”;幼儿从口袋里摸出各种水果卡片,水果卡片上写着各种数字,让幼儿拿2个,进行比较,幼儿有兴趣,学的积极,通过这样幼儿的游戏活动把比较枯燥的知识借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而具体化、形象化,进而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掌握了数学知识,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

三、巧用多媒体――保持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化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教师的角色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启发者,在数学活动的活动课中教师更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幼儿在整节活动课中保持兴趣,学习情绪进入最佳状态。

如:学前班数学活动课“10加几”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用电脑课件,在幼儿律动过后,大屏幕上打出数学王国图案。师问:“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游玩,好不好”?师生同去“数学王国”,这时教师用电脑课件逐步打出,“王国中的鲜花,果子、动物”等,激发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数学王国里的鲜花、果子、动物”的数量在10的基础上增多,使幼儿逐渐理解10加几的加法问题,边游玩边学习了知识。最后,幼儿动手巩固延伸,教师再利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进行“摘桃子”游戏,这样电脑课件辅助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幼儿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综上所述,教师要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必须要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教育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在教学活动中转变自身角色,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参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大全 www.qIquha.com.com

篇2:小学数学活动课实施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和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局部,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同学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同学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沛发挥同学个性特长,强调同学的个性发展。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加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同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时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同学素质。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1、趣味性。小同学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同学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同学所喜闻乐见。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同学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同学不只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2、考虑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需让同学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丈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同学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同学总结出“聚少为多,化曲为直,变长度为重量”的方法。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一下子聪明了许多!”3、实践性。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中,小同学往往感到数学知识笼统,学起来很枯燥。数学活动课则测重于指导同学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实际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同学走出校门,组织“小交警”活动,不只在繁华地段协商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图,小朋友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效果1、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同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初步形成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设置活动课程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全面推行活动课程和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经验。通过研究,课题组总结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两个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时要根据小同学的年龄“特点”以和同学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作为对活动内容的“支撑点”;“围绕三个字”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时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于一个“趣”字,体现一个“能”字。做到同学寓学于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学,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同学的知识面。3、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流程的探索,为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幼稚的教师为主导,以同学为主体的活动课程的教学“流程”。这一在教师主导下同学自主学习的“流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终身学习理论,是在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4、使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亦有明显的提高。四、问题研讨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1、缺乏完整、科学的教学内容序列;2、缺乏对活动课程的有效评价等。

篇3: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增加了“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课用来解决数学中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小学数学知识传授课,也不是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课呢?

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活动目标

实践活动课在总体目标上非常强调联系和综合。具体到一节课,笔者在备课时,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中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拓展的范围,除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外,还注重分析活动的落脚点,考虑到数学活动以什么数学知识为依据,保持其应有的“数学”味,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再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本节课中既有统计知识和长方形、正方形知识,又渗透了家校之间的联系。鼻子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儿童的心理需求:双休日我该干什么?什么事情是我双休日最愿意做的?其他小朋友们双休日都在干什么?这可能是三年级小朋友经常会思考的问题。正确引导儿童校外活动,使学生在校外特别是在双休日中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2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优化活动课的课堂效果

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在设计上更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更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对于一堂实践活动课来说更是如此。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来,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的教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现。

3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素质教育观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看到这则内容,笔者心底那一股儿时的思绪不由地涌现在眼前。小时候,每当和妈妈手牵手走在阳光下,总会这样说:“妈妈,你看我的影子有多高呀!”有的时候也会这样不高兴地说:“妈妈,我怎么变矮了呢?”当时妈妈总是急于去干活,而无心给笔者说个明白。今天面对这个实践活动内容,那股急于让学生弄清影子的知识,让学生参与的激情荡漾满怀,于是这个星期天,便给学生留下这份具有探索意义的作业:“阳光的伙伴

篇4: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增加了“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课用来解决数学中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小学数学知识传授课,也不是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课呢?

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活动目标

实践活动课在总体目标上非常强调联系和综合。具体到一节课,笔者在备课时,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中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拓展的范围,除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外,还注重分析活动的落脚点,考虑到数学活动以什么数学知识为依据,保持其应有的“数学”味,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再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本节课中既有统计知识和长方形、正方形知识,又渗透了家校之间的联系。鼻子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儿童的心理需求:双休日我该干什么?什么事情是我双休日最愿意做的?其他小朋友们双休日都在干什么?这可能是三年级小朋友经常会思考的问题。正确引导儿童校外活动,使学生在校外特别是在双休日中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2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优化活动课的课堂效果

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在设计上更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更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对于一堂实践活动课来说更是如此。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来,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的教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现。

3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素质教育观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看到这则内容,笔者心底那一股儿时的思绪不由地涌现在眼前。小时候,每当和妈妈手牵手走在阳光下,总会这样说:“妈妈,你看我的影子有多高呀!”有的时候也会这样不高兴地说:“妈妈,我怎么变矮了呢?”当时妈妈总是急于去干活,而无心给笔者说个明白。今天面对这个实践活动内容,那股急于让学生弄清影子的知识,让学生参与的激情荡漾满怀,于是这个星期天,便给学生留下这份具有探索意义的作业:“阳光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