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江临中学二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总结

江临中学二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总结

2024-03-09 阅读 6046

江临中学二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总结

江临中学二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总结

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求实而又创新的一学期,科学组的老师们握协作之手,兴教研之风,展百家之长,结丰硕之果,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组工作思路:

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科学教师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科学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开创我校科学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本组具体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新学期一开始,科学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了学校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和各学科教师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贯彻和落实。本组教师经常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展开讨论,提高认识水平,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老师们自学研讨,并经常交流心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外出学习、听课的老师,回来后能热心地向组内其他老师介绍学习内容与经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这已成为我们科学组教师的共识。我们组的每一位教师利用空堂时间学习各种业务杂志,记业务、政治笔记几万字,虚心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只要有公开课,我们组的老师都会抽时间去听。

2.加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教研活动能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以集体的力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并且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我们组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本组教师从备、教、辅、改、研、评等各个环节,树立教育教学质量第一的意识,在备课中不仅考虑教师的教,而且更多思考学生如何学,并且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我们还坚持集体备课,人人上研究课制度。在工作中我们做到精益求精,求真务实.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学论文。

三、反思与改进

反思我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我们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失误和不足,我们的教科研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步骤相应的实施还不是百分百落实,有时候只流于形式;外出培训和听课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对老师视野的开拓有很大的限制;还有教学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许多实验设备和器材与新教材不配套。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今后我们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力求科学教研组建设日臻完善,掀开一个新的篇章。

科学组

www.qiQuha.com.com 制度大全

篇2:湾龙实小第一学期科学组校本研修总结

湾龙实小第一学期科学组校本研修总结

--拐角,遇见更美的风景

对于我们科学组来说,本学期是一个“拐角”,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学期。挑战在于我们人员紧缺,而且增加了创客这个我们也不太熟悉的领域;机遇在于我们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把握住了许多展示团队的智慧的机会,让孩子和老师们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冲击。下面,围绕我们的研修核心词--创新实践,从四个方面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小结。

1.钻研导学方案

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和助学活动设计能力,引导教师继续践行“学本课堂”理念,落实市“新常规”要求,本学期,湾龙区小学科学教师将全体总动员,经历学习-设计-实施和改进“助学三单”的过程。区里的“助学三单”主要指向科学课堂的探究和研讨,通常有“活动帮助卡”、“组内研讨帮助卡”、“小组汇报帮助卡”。“助学三单”和我校一直在做的“导学单”的功能导向一致,都是一种帮助孩子实现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助学三单”的范式可能更具科学味。

本学期,我们科学组在导学方面,根据区研修精神结合我们校级的三单教研进行整合版的导学创新活动,科学教研组的所有成员都参与到“助学三单”的开发、实践和修改中。我们本学期的6次教研活动都围绕该主题进行,其中3次是针对基础性课程的,还有3次是结合拓展性课程进行的。我们借助范例研读、课例研究、网络研讨(微信)、主题发言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此期间,李璇、王翔翔、张建芬3位老师开出公开课;组内7人分工合作,开发了三年级第三单元的7课助学单与全区科学老师共享;冯幼义老师的导学案例获得市一等奖。

将校本的“导学三单”和区里的“三单导学”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我们的课堂在慢慢地靠近“学本”!

2.打造精品课程

我们曾经对4-6年级孩子的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85%以上的孩子认为玩中学、学中玩,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能拥有自己喜欢课程的选择权是他们所期待的幸福。学生对动手实践类的课程期待值最高,因此,课程研发团队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发现孩子对变废为宝,挑战创意制作等活动非常感兴趣。而动手能力,将课堂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恰恰是基础课程中学生缺少锻炼的部分。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开始酝酿课程目标,试图通过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给孩子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将自己的创意想法变成现实的机会。总结历年指导社团活动的经验,我们确定“创新实践”为拓展性课程的核心目标,开发了“创意孵化”课程。经过多方指导,我们的《创意孵化》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深化评价改革

虽然我们科学组只有几个人,但是在课程改革方面,特别是课程评价中我们一直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我们科学组从**年9月开始科学币的评价,三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积累,一直在前进。我们整理总结三年来的实践经验,撰写的课题报告《小学“科学币”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获得了市级一等奖的好成绩;除此之外李璇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获得区级二等奖;在市级的课程评价现场会中展示我们科学币的由来。

4.营造创客文化

因着创客基地的申报工作,我们科学组在校级层面大力营造创客文化,围绕“创新实践”做了两条线的工作。第一条线--主题活动线:从开学初的教师代表讲话,到学期中的科技节暨创客节开幕式,再到后续的创客节系列活动。第二条线--打造创意孵化空间:我们将教学楼六楼的三个教室和两个阳台进行统筹安排,设置了创意孵化教室、3D打印区、百变积木区和生物园地,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场地,另外通过创客基地的经费配置了10万左右的器材,为孩子的提供硬件支持。当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活动,他们从“没有听说过”到“慢慢地了解”甚至是“深入地参与”,大家收获的不仅是新奇,对于孩子来说,更多的是发展在基础性课程中缺少的创新、动手和实践的能力。

除了营造校级层面的创客文化氛围之外,我们还组织对外开放的活动或者走进社区进行公益活动。本学期我们迎来了往届的毕业生和区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创客空间体验MBOT机器人和乐博士积木;我们也将机器人和3D打印笔带到社区,让家长和孩子体验科技的魅力。上述活动,我们组会通过创意孵化社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让更多的人加入创新实践的队伍中!

不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携手走在创新实践的路上。以上就是对本学期的一个简单小结,我们在“拐角”遇见了更有潜力的自己,我们在“拐角”遇见了学生更好的一面,我们在“拐角”遇见了更美的风景!

本组教师业务成果记录

姓名题目类别级别等次时间

精品课程《创意孵化》省级**.12

精品课程《创意孵化》市级一等奖**.11

《我们的奇思妙想》市级公开课**.12

课题《小学科学币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市级一等奖**.10

案例《三单导学--科学概念发展的脚手架》市级一等奖**.7

新常规新设计《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市级

一等奖

**.9

科学教师实验操作

市级

二等奖

**.11

优秀教师

区级

**.9

课例点评《各种各样的岩石》

区级

**.12讲座《创客教育--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区级

**.9讲座《创客与STEAM》区级

**.10

案例《以评促学,叩开课程改革之门》区级二等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