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度大全 > 薪酬管理制度解析

薪酬管理制度解析

2024-02-18 阅读 7034

薪酬管理制度解析

第一节薪酬制度的设计

01.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报酬:薪资、福利、保险等各种直接、间接的报酬。薪酬表现形式:精神的、物质的,有形与无形的,货币与非货币的,内在与外在的。广义来说:薪酬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

1)外部回报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从自身以外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回报,俗称外部薪酬,包括直接和间接薪酬。直接薪酬是主体组成部分,包括基本薪酬(如年薪)、激励薪酬(如红利、绩效工资等);间接薪酬即福利: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津贴、免费工作餐等。

2)内部回报是指员工心理上感受到的回报,主要体现为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包括参与决策、获得更大工作空间和权限、更大责任、个人成长机会等。

3)员工薪酬实质上是一种交换或交易,须服从市场交换交易规律。

02.薪资即薪金、工资的简称。薪金通常以较长时间为单位计算员工的劳动报酬:如月薪、年薪。工资通常以工时或完成产品的件数计算员工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如计时工作、计件工作。

03.报酬:员工完成任务后,获得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待遇。收入:员工所获得的全部报酬。薪给:分为工资和薪金两种形式。奖励:员工超额劳动的报酬,如红利、佣金、利润分享。福利: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福利项目,如带薪年假、各种保险。分配: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新创造出来的产品或价值即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04.影响员工薪酬的主要因素(*年5月):

1)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绩效;岗位职务;综合素质和技能;工作条件;年龄与工龄。

2)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企业工资支付能力;地区或行业工资水平;劳动力供求情况;产品需求弹性;工会的力量;企业的薪酬策略。

05.薪酬管理:是指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要求,通过设计完善管理制度及薪酬激励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最大限度发挥各种薪酬形式的激励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06.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

1)保证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并留住人才;

2)对员工各类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使员工及时收到相应回报;

3)合理配置企业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4)通过绩效激励机制的确立,将企业与员工长期、中短期利益有机结合,促进双方结成利益关系共同体,谋求共同发展。

07.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

2)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

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

4)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

08.企业薪酬管理的内容:

1)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包括工资总额的计划与控制及工资总额调整的计划与控制。工资总额组成: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助+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资总额的管理办法:首先考虑确定合理的工资总额需要考虑的因素:企业支付能力、员工生活费用、市场薪酬水平,员工现有薪酬状况等;然后计算合理的工资总额,可采用工资综合与销售额的方法推算、或盈亏平衡点方法推算、及工资总额占附加值比例的方法。

2)企业员工薪酬水平的控制。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实现劳动力与企业间公平的价值交换,即多贡献者多回报。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及社会消费状况,及时调整薪酬水平,调动员工。

3)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包括工资结构的设计完善。不同薪酬制度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关键要选择与企业发展战略及实际相适应的薪酬制度。

4)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a、开展薪酬市场调查,统计分析并写出报告。

b、制定年度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对薪酬执行情况统计进行分析。

c、深入调查了解各类员工薪酬状况,合理安排员工满意度调查。

d对报告期内人工成本进行核算,检查人工成本执行情况。

e根据公司薪酬制度要求,结合各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合理调整员工薪酬。

09.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体现保障、激励和调整三大功能。

2)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

3)体现岗位差别:技能、责任、强度和条件。

4)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

5)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

6)确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7)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如灵活的用工系统,严格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技能开发系统、动静结合的晋升调配系统。

10.衡量薪酬制度的三项标准:

1)员工的认同度。体现多数原则。

2)员工的感知度。明确简化的原则。

3)员工的满足度。等价交换的原则,及时兑现员工报酬。

12.在薪酬方面,国家主要政策法规主要体现在最低工资、经济补偿金两方面。在福利方面,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最长工作时间、超时的工资支付、企业代缴的各类保险等。

1)最低工资。确定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下列因素:

a、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b、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c、劳动生产率增加率。

d、劳动就业实际状况。

e、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最长工作时间。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若超过最长工作时间,则:a、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150%的工资报酬。b、休息日安排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200%的工资报酬。c、法定节假日安排的,不低于300%。

13.单项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实现经营目标的基本手段。)1)准确标明制度名称。2)明确界定单项工资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3)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4)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

14.常用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

一)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制定的基本程序:

1)根据员工工资结构中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所占比例,根据工资总额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总额。

2)根据企业战略等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分配原则。

3)岗位分析与评价或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

4)根据岗位评价结果确定工资等级数量及划分等级。

5)工资调查与结果分析。

6)了解企业支付能力。

7)根据企业工资策略确定各工资等级的等中点。

8)确定每个工资等级之间的工资差距。

9)确定每个工资等级的工资幅度。

10)确定工资等级之间的重叠部分大小。

11)确定具体计算办法。

二)奖金制度的制定程序:(*年11月)

1)按照企业经营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

2)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确定奖金分配原则。

3)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围。

4)确定个人奖金计算办法。

15.工资奖金调整的几种方式:

1)奖励性调整。主要方式是依功行赏。个人奖金=企业奖金总额×个人应得的奖金系数。

2)生活指数调整。当生活指数提高时,为避免员工因通货膨胀而导致实际收入无形减少,企业将不得已增加员工工资,当然,若状况持续,最终会导致裁员政策。3)工龄工资调整。4)特殊调整。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或属于市场稀缺人才,企业应采取特殊工资奖金政策。

16.工资奖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方法:

1)根据员工定级、入级规定,根据工作岗位、能力评价结果或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定级。

2)根据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和奖金。3)如果出现某员工工资薪酬等级降低,原来的工资水平高于调整后的工资方案,根据过渡办法有关规定,一般应维持工资不下降的原则,但薪酬等级按调整后的方案确定。4)如果员工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则应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方案。5)整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供上级参考,以便对调整方案进行完善。

第二节工作岗位评价

01.工作岗位评价:是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衡量标准,对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的大小,所需的资格条件及劳动环境等方面所进行的测量、评定。

02.工作岗位评价的特点:

1)岗位评价的中心是客观存在的“事”和“物”,而不是现有的人员。

2)岗位评价是对企事业单位各类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过程。

3)岗位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评比的过程。

03.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

2)让员工积极参与到评价工作中,以便其认同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应该公布。

04.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

1)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

2)对岗位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大小、所需资格条件等,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测评,从而以量化数值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综合特征。3)由于对性质相同相近的岗位制定了统一的测评标准,从而使各单位各岗位之间,能够在客观衡量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并具体说明在单位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4)系统全面的岗位评价制度为企事业单位岗位归级列等奠定了基础。

05.工作岗位评价信息的重要来源:

1)直接的信息来源,即通过组织现场岗位调查,采集有关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详细全面,但耗人力物力。

2)间接的信息来源,即通过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文件,如工作说明书、规章制度等,对岗位进行评价。虽节省时间和费用,但所获信息笼统简单,有可能影响岗位评价质量。

06.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1)按岗位的工作性质,先将单位的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大类。类别多少应根据单位的生产规模或工作规范、产品或服务的繁杂程度等具体情况来定。

2)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信息,过去的、现今的各种相关数据,既应当有文字性资料,也应当有音像等。

3)建立由岗位分析评价专家组成的岗位评价小组,培训有关的评价人员,使其掌握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独立完成各个层级的岗位综合评价。

4)制定出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5)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指标,列出细目清单,并对有关指标做出说明。

6)通过评价专家小组的集体讨论,构建工作岗位评价的指标体系,规定统一的衡量评比标准,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和测量评比的量表。

7)先抓几个重要岗位进行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及时纠正。

8)全面落实岗位评价计划,按照预定方案,逐步组织实施。包括:岗位测量评定,资料整理,数据处理存储,信息集成分析等具体工作的开展。

9)最后撰写出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提供给各有关部门。

10)对工作岗位评价全面总结,以便汲取岗位评价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岗位分类分级等工作奠定基础。

07.工作岗位评价要素是指构成并影响岗位工作任务的最主要的因素。

08.岗位评价要素的分类(就相关度来分):一般,次要和无相关因素不应当列在评价要素所属的指标体系中。

1)主要因素,即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8以上)或显著相关(相关度在0.5到0.8)的要素。

2)一般因素,即中度相关(0.4到0.5)的要素。

3)次要因素,即低度相关(0.3到0.4)的要素。

4)极次要因素,即相关程度极低或无相关(相关系数在0.3以下)的因素。

09.工作岗位评价指标是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的统一。一般,影响员工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劳动环境及社会心理等几个主要的要素。

一)劳动责任要素有:(劳动责任是指岗位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大小,反映劳动者智力的付出和心理状态。)

1)质量责任。

2)产量责任。

3)看管责任。

4)安全责任。

5)消耗责任。

6)管理责任。

二)劳动技能要素有:(劳动技能是指岗位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反映岗位对劳动者智能要求的程度。)

1)技术知识要求。

2)操作复杂程度。

3)看管设备复杂程度。

4)品质质量难易程度。

5)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

三)劳动强度要素有:(劳动强度是指岗位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身体的影响,反映岗位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和生理、心理紧张程度。)

1)体力劳动强度。评价岗位劳动者体力消耗程度。

2)工时利益率=净劳动时间÷工作日总时间。评价岗位净劳动时间的长短。

3)劳动姿势。评价劳动姿势对身体疲劳的影响程度。

4)劳动紧张程度。评价劳动者生理器官的紧张程度。

5)工作班制。评价岗位劳动组织安排对劳动者身体的影响。

四)劳动环境要素:(劳动环境是指岗位的劳动卫生状况,反映岗位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1)粉尘危害程度。

2)高温危害程度。

3)辐射热危害程度。

4)噪声危害程度。

5)其它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化学物理因素)。

五)社会心理因素。是指社会对某类岗位的各种舆论,对该类岗位人员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影响,主要采用人员流向指标。人员流向属于心理因素,是由于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地位对员工在社会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而形成人员流动的趋势。在上述岗位评价指标中,按指标的性质和评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评定指标。另一类是测评指标。

10.确定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

1)少而精原则。

2)界定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11.权重亦即权数,或称权值、权重值。在统计学中,从两方面来理解:

1)在加权算数平均数中,由于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多少,对其平均数有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通常将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称为权数。权数可用绝对数或比重来表示。

2)权数也是同量度因素,即将不能相加的总体过渡到能够相加总体的因素。

12.权重系数的类型:

1)从权数一般形态来看,有自重权数(绝对权数)与加重权数(相对权数)。

2)从权数的数字特点上看,可采用采用小数(可大于1可小于1)、百分数(是小数变形,总和为100%)和整数(整数是加倍数,虽便于计算,但无法细致反映岗位差别)。

3)从权数适用的范围来看,可将权数分为三大类:①总体加权。②局部加权。③要素指标加权。

13.权重系数的作用:

1)反映岗位的性质和特点,突出不同类别岗位的主要特征。

2)便于评价结果的汇总。

3)使同类岗位的不同要素的得分得以比较。

4)使不同类岗位的同一要素的得分得以比较。

5)使不同类岗位的不同要素的得分得以比较。

14.测评误差的分类:

一)登记误差。是在进行数据处理中产生的误差。

二)代表行误差。

1)随机性误差。

2)系统性误差。亦称偏差。

15.工作岗位评价标准是根据岗位调查、分析与设计及初步试点的结果,在系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专家组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各类指标的衡量尺度及岗位测量、评比的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15.岗位评价标准包括: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量化标准、方法标准等具体标准。

一)分级标准。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界定是制作岗位评价分级标准的前提。

1)劳动责任要素所属的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有:质量责任、产量责任、看管责任、消耗责任及管理责任指标的分级标准、操作复杂程度、看管设备复杂程度、产品质量难易程度及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的分级标准。

2)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社会心理要素所属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有:体力劳动强度、工时利用率、劳动紧张程度、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噪声危害程度、辐射热危害程度、其它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及社会心理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二)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制定。即量化标准。计分标准的制定,可采用单一计分和多种综合计分两类标准。

1)单一指标计分标准的制定。可采用自然数法和系数法。系数法可分为函数法和常数法两种。

系数法和自然数法根本区别:自然数法是一次性获得测评的绝对值,而系数法获得的只是相对值,还需要与指派给该要素指标的分值相乘,才能得到绝对数值,故亦称相乘法。

2)多种要素综合计分标准的制定。方法是其测评尺度建立等距水平或假设具有等距水平基础之上。具体方法有:简单相加法、系数相乘法、连乘积法和百分比系数法等。

三)评价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

四)工作岗位的误差调整。调整的方法有:事先调整和事后调整两种。事先调整主要是通过加权来解决,而事后调整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

五)岗位测评信度和效度。

1)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测评得分可信赖程度的大小。

2)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即测评结果反映被测评对象的真实程度。效度的实质是测评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问题。

a、内容效度。

b、统计效度。

16.工作岗位评价主要方法有四种: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前两种为“非解析法”,后两种为“解析法”,两者主要区别是:前两种不把岗位划分成要素来分析,而后两种则是岗位内各要素之间的比较。具体岗位评价方法详细比较表见书242页。

一)排列法。

1)简单排列法。亦称序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岗位评定方法,是由评定人凭着工作经验主观进行判断,根据岗位相对价值按高低进行排列。具体步骤:a、由有关人员组成评定小组,并做好准备工作。b、了解情况,收集有关岗位方面的资料、数据。c、评定人事先确定评定标准,对单位同类岗位的重要性逐一做出评判。d、将经过所有评定人员评定的每个岗位结果加以汇总,得到序号和。

2)选择排列法。亦称交替排列法,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有三个步骤。

3)成对比较法。亦称配对比较法、对子比较法、平行比较法、两两比较法。较以上方法更准确有效,步骤是:首先将每个岗位按照所有评价要素与其它所有岗位一一进行对比;然后,再将各个要素的考评结果整理汇总,求得最后的综合考评。该法缺点是:一旦岗位增多,则工作量很大。

二)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进,主要特点是:各种级别及其结构是在岗位被排列之前就建立起来。工作步骤是:a、由单位内专门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收集有关资料。b、按照生产经营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将单位的全部岗位分成几个大的系统。每个系统再按其内部结构、特点再划分为若干子系统。c、再将各个系统中的各岗位分成若干层次,最少分为5-7档,最多可分为11-17档。d、明确规定各档次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和权限。e、明确各系统、各档次岗位的资格要求。f、评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分类法可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度较差。

三)因素比较法。是从评分法衍化而来的。是按照要素对岗位进行分析和排序。和评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要素的权重不是事先确定的。其具体步骤是:a、先从全部岗位中选出15-20个主要岗位,其所得到的劳动报酬应是公平合理的(须是大多数人公认的)。b、选定各岗位共有的影响因素,作为岗位评价的基础。一般有以下五项:智力条件;技能;责任;身体条件;劳动环境条件。c、将每一个主要岗位的每个影响因素分别加以比较,按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排序方法与“排列法”完全一致。d、岗位评定小组应对每一岗位的工资总额,经过认真协调,按上述五种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找出相对应的工资份额。e、找出单位中尚未进行评定的其它岗位,与现有的已评定完毕的重要岗位对比,要素相近的,就按相近条件的岗位工资分配计算工资,累计后就是本岗位的工资。

四)评分法。亦称点数法。该法首先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价、评估,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的总点数。

其具体步骤是:

1)确定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所选是与岗位任务直接相关的重要因素,有四方面:a、岗位的复杂难易程度。b、岗位的责任。c、劳动强度与环境条件。d、岗位作业紧张、困难程度。

2)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征,确定各类工作岗位评价的具体项目。

3)对各评价因素区分出不同级别,并赋予一定点数,以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在确定各项目总点数以后,可采用等级差数规定出本项目各级别的评分标准。(见书250页。)

4)将全部评价项目合并成一总体,根据各个项目在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要性,分别给定权数。

5)为了将单位相同性质的岗位归入一定等级,可将工作岗位评价的总点数分为若干级别。

评分法的优点是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由于它是若干评定要素综合平均的结果,且有较多的专业人员参与评定,从而大大提高评定的准确性。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在选定评价项目及给定权数有一定主观性。因此评分法适于生产过程复杂,岗位类别、数目多的大中型单位的采用。

第三节人工成本核算

01.企业人工成本,亦称人工费或人事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和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包括:人员从业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教育、劳动费用、住房费用及其它人工成本等。人工成本不仅是企业成本中用于人工的部分,也包括企业税后利润用于员工分配的部分。

主要如下:

a、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b、社会保险费用。

c、住房费用。

d、福利费用。

e、教育经费。

f、劳动保护费。

g、其它人工成本。

03.确定合理人工成本应考虑的因素:

一)企业的支付能力。企业薪酬水平是由各种生产率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则:生产率增长先于薪资增长。影响企业支付能力的有:

1)实物劳动生产率。是衡量支付力的一般尺度。

2)销货劳动生产率。是一般尺度。

3)人工成本比率。是衡量支付力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是分析企业人工成本支付能力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4)劳动分配率。是重要尺度之一。

5)附加价值劳动生产率,亦称净产值劳动生产率。是一般尺度。

6)单位制品费用。是一般尺度。

7)损益分歧点,是企业盈亏的分解点。

二)员工的生计费用。是企业“非支付不可的薪资”。生计费随着物价和生活水平两个因素变化而变化。

三)工资的市场行情。亦称市场工资率。确定薪酬要考虑市场行情,也称为同工同酬原则。

04.人工成本核算程序:

一)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包括:

1)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

2)年人均工作时数。

企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工作时数=(企业年制度工时+年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3)企业销售收入(营业收入)。4)企业增长值(纯收入)。5)企业利润总额。6)企业成本总额。7)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它人工成本。

二)核算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

1)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与人工费用的比率。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人工费用÷员工总数)÷(销售收入÷员工总数)=薪酬水平÷单位员工销售收入。

2)劳动分配率。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

05.合理确定人工成本的方法:

1)劳动分配率基准法。是以劳动分配率为基准,根据一定的目标人工成本,推算出所必须达到的目标销售额;或根据一定目标销售额,推算出可能支出的人工成本及人工成本总额增长幅度。

合理的人工费率=人工费用÷销货额=(净产值÷销货额)×(人工费用÷净产值)=目标附加价值率×目标劳动分配率。

应用劳动分配率基准法的步骤:(具体计算方法见书259页。)

2)销售净额基准法。(该部分计算较多,详见书259-260页)。

3)损益分歧点基准法。(该部分计算较多,详见书260-261页)。

第四节员工福利管理

01.福利,本质上是一种补充性报酬,往往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而是以服务或实物形式支付。有多种形式:全员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难补助。

02.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确定福利总额,明确福利实施的目标,确定福利支付形式和对象,评价福利措施的实施效果。

03.福利管理的主要原则:

1)合理性原则。

2)必要性原则。

3)计划性原则。

4)协调行原则。

04.各种福利总额预算计划的制定程序和内容:

1)该项福利的性质:设施或服务。

2)该项福利的起始、执行日期,上年度的效果及评价。

3)该项福利的受益者、覆盖面、上年度总支出和本年度预算。

4)新增福利的名称、原因、受益者、覆盖面、本年度预算、效果预测、效果评价标准。

5)根据薪酬总额计划和工资、奖金等计划,检查该项福利计划的成本是否能控制在薪酬总额计划内。

05.社会保障应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具有经济福利性。

2)属于社会化行为。

3)是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包括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

同时,从国家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来看,社会保障应覆盖社会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二是服务保障;三是精神保障,属于文化、论理、心理方面的保障,是更高层次的保障。

06.社会保障的构成:社会保险(针对劳动者)、社会救助(针对贫困者)、社会福利(针对全体居民)及社会优抚(针对军人及其家属)等其它各种符合以上三要素的社会性保障措施。

07.有关住房公积金的计算详见书265-266页。

①附加价值=销售(生产)净额-外购部门=销售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

②附加价值=利润+人工成本+其他形式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利润+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

合理人工费用率=人工费用÷销售额=(净产值÷销货额)×(人工费用÷净产值)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费用÷人工费用率=目标人工费用÷(目标净产值率×目标劳动分配率)

目标劳动分配率=目标人工费用÷目标净产值

目标人工成本=本年计划平均数×上年平均薪酬×(1+计划平均薪酬增长率)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成本÷人工费用率

销售人员年度销售目标=推销人工费用÷推销员工费用率

推销人员人工费用率=推销人员人工费用总额÷毛利率

目标销售毛利=某推销员工资÷推销员人工费用率

销售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编辑:www.qiquhA.com.com

篇2:车间薪酬考核管理制度

车间薪酬考核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增产增效,实行产量与质量、成本、安全为一体的目标管理,通过对工资考核管理,实现公司增产增效。

  一、车间管理人员是公司基层主要管理,对生产车间的人、机、料、环境、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其待遇应取决于管理效果和成绩;因此,其工资应由以下各部构成:月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

  基本工资:只要签订聘用合同,按时上下班,积极完成公司下达、交办的工作任务,公司给每位车间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按出勤天数计算的750基本工资(未含工年补助)

  (工年补助:①1-2年补助30-50元/月,3-5年以上补助100元/月)

  岗位工资:是根据岗位等级规定的:车间主任为400-300

  车间组长为300-200

  车间后勤为300-100

  公司给每位车间管理人员岗位工资按月度岗位考核评定表,考评后计发。

  绩效工资:车间主任是每月按其所在车间或班组(流水线)全体员工生产合格数量的计件工资总额的平均工资55%计发,车间组长按40%,车间后勤分岗位①②③按40-10%计发。返工不计工价。

二、工资考核管理办法:

  1、旷工一天扣三天详见《公司考勤管理规定》、《违规违纪处罚标准》;

  2、旷工超过2或请假超过5天不享有或旷工2天以内或事假3天以内减免享有公司相关补助。

  3、按出勤天数计算绩效工资,

  4、对员工违反公司制度,仍按《违规违纪处罚标准》处理;考核时在考核打分。

  5、工年计算:连续时间计算,合同期内正常请假不得超过15天,并延长合同。

  6、凡是车间、部门出现安全、质量事故不享有或减免享有公司相关补助。

  同时,依据事故大小,其绩效工资考核下浮3-15%;

  7、①事故损失1000元或医疗费300元以下为一般,②事故损失5000元或医疗费1200元以上为严重事故,③在其之间为中等事故。

  8、员工因违反操作或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安全、质量事故不享有或减免享有公司相关补助,(包括的威胁、无理取闹、打架等之一的或违反吸烟规定)

  9、计件员工同样享有或减免享有公司相关补助,如工年补助。

  10、使用电梯的人员为领料员,搬运工。

  11、公司每月组织2次现场检查,其考核结果为参考对其车间责任人绩效工资±5-2%调整。内容详见《现场检查表》。

  12、免扣补助情况:是非主观原因失误造成事故同时因生产任务不足,其工资低于600元/月,本人一贯工作态度好;可以免扣工年补助。

  宁波金磊美容器具有限公司

  20**-1-22

附:考核表(一)

  考核表(二)

一、岗位考核评定表(管理人员)

  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评结论岗位工资实得岗位工资

员工管理(20分)

  1、有无对员工培训,抽查员工作业并记录(3.5分)

  2、有无明显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并记录(2分)

  3、有无对违纪现象不处理(2分)

  4、有无不服从工作安排,是否做到令行禁止等(3.5分)

  5、本人有无违反规定吸烟、(1.5分)

  6、不参加公司的会议、检查等(1.5分)

  7、本车间员工稳定,离职不超过30-40%(3分)

  8、本人出勤天数少于28天。(3分)

设备或模具(10分)

  1、有无对设备、模具、量具日常维护并记录(3分)

  2、有无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造成损坏或事故(4分)

  3、当班设备、模具、量具是否正常(3分)

工作环境管理(17分)

  1、工作场所所有物品是否按规定划区分类有序整齐堆放(3分)

  2、工作场所所有物品是否标识清楚(3分)

  3、工作场所是否清洁卫生(3分)

  4、地面是否有明显原、辅料(配件)、(3分)

  5、工作台基本上保持整洁。(2分)

  6、工作场所是否做好门、窗、电等管理(3分)

生产质量管理(35分)

  1、是否及时按安全操作规程装卸和保养模具(7分)

  2、有无及时更换生产作业指导书、调试模具及参数记录(5分)

  3、抽查员工作业并记录、产品监控、巡检、交接-班记录(5分)

  4、有无批量不合格品出现(8分)

  5、是否及时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10分)

原辅废料管理(8分)

  1、是否及时按定额领料,限额消耗(3分)

  2、是否及时将多余的原、辅料计量退库(1.5分)

  3、是否正确使用原、辅料并管理好废料,及时计量入库(1.5分)

  4、没有长流水、长明灯现象(2分)

安全管理(10分)

  1、安全器材保管完好,通道畅通(2.分)

  2、无违章操作和设备、模具或人员安全事故有一次全扣(5分)

  3、有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5分)

  4、有无擅自使用其他机器或随意乘坐电梯(1.5分)

备注:

  1、考核项目共有六大类,100分,每分与岗位工资对应;如岗位工资为400元,每一分就是4元。

  2、对每项考评分为五个等级来打分:①完全达标:满分②基本达标:③偶尔没达标及时改善:④偶尔没达标也没有及时改善:⑤没有达标:此项为零分。

  3、考评组成员:生产部、质控部、办公室。

二、位考核评定表(后勤人员)

  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评结论岗位工资实得岗位工资

规章制度(18分)

  1、有无参加员工培训,(2分)

  2、完成本职任务并记录(2.5分)

  3、有无明显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并记录(2分)

  4、有无对违纪现象不改正(2.5分)

  4、有无不服从工作安排,是否做到令行禁止等(4分)。

  5、本人有无违反规定吸烟、不参加公司的规定活动等(2分)

  6、本员工出勤26-28天以上,工作态度好。(3分)

设备或模具(10分)

  1、有无对设备、模具、量具日常维护并记录(3分)

  2、有无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造成损坏或事故(4分)

  3、当班设备、模具、量具是否能维护、使用正常(3分)

工作环境管理(17分)

  1、工作场所所有物品是否按规定划区分类有序整齐堆放(3分)

  2、工作场所所有物品是否标识清楚(3分)

  3、工作场所是否清洁卫生(3分)

  4、地面是否有明显原、辅料(配件)、(3分)

  5、工作台基本上保持整洁。(2分)

  6、工作场所是否做好门、窗、电等管理(3分)

生产质量管理(35分)

  1、是否及时按安全操作规程装卸和保养模具、或使用工具(7分)

  2、有无及时熟悉生产作业指导书、调试模具及参数记录(5分)

  3、抽查员工作业并记录、产品监控、巡检、交接-班记录(5分)

  4、有无批量不合格品出现或工作失误,如错领错用等。(8分)

  5、是否及时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10分)

原辅废料管理(10分)

  1、是否及时按定额领料,限额消耗。如珍惜使用工具、原料、配件等(4分)

  2、是否及时将多余的原、辅料计量退库(2分)

  3、是否正确使用原、辅料,并管理好废料,及时计量入库(2分)

  4、没有长流水、长明灯现象(2分)

安全管理(10分)

  1、安全器材保管完好,通道畅通(2.5分)

  2、有无违章操作和设备、模具或人员安全事故(4.5分)

  3、有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5分)

  4、有无擅自使用其他机器或随意乘坐电梯(1.5分)

备注:

  1、考核项目共有六大类,100分,每分与岗位工资对应;如岗位工资为400元,每一分就是4元。

  2、对每项考评分为五个等级来打分:①完全达标:满分②基本达标:③偶尔没达标及时改善:④偶尔没达标也没有及时改善:⑤没有达标:此项为零分。

  3、考评组成员:生产部、质控部、办公室。

篇3:设计部薪酬管理制度

设计部薪酬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为了全面评估员工工作绩效。提高公司工作效率。特定制本管理制度.

  二.本制度确立业务员奖励。处罚的方式和标准。

  三.凡公司设计师均适用本制度。

第二章 设计师薪酬构成

  一.设计师薪酬由基本工资+业务提成+体系提成+奖励提成+其他

  二.设计部经理薪酬由基本工资+业务提成+体系提成+奖励提成+部门提成+其他

  三.设计提成标准

  1、完成目标100%=底薪+目标额*对应的提成点

  2、超额完成目标每月200%内=底薪+目标额*对应的提成点+(完成额-目标额)*对应的提成点*1.2

  3、超额完成目标每月200%以上=底薪+目标额*对应的提成点+(200%完成额-目标额)*对应的提成点*1.2+(200%以上的完成额-200%完成额)*对应的提成点*1.4

  4、对应提成点为:一个单2%,两单3%,三单4%,四单5%,五单6%

  5、提成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如:本月设计师目标额为5万元,实际完成额10万,共计3单,超额完成200%内 则提成为:50000*4%+(100000-50000)*4%*1.2=4400 如:本月本月设计师目标额为5万元,实际完成额15万,共计5单超额完成200%以上 则提成为:50000*6%+(100000-50000)*6%*1.2+(150000-100000)*6%*1.4=10800

  6、直接下属提成为直接下属签单额的千分之三。如:直接下属签单为5万,则下属提成为50000*0.003=150元。

  7、连续两月超额200%完成业务指标的或者连续三月完成业务指标的,同时培养两个及以上的同级设计师的,升任更高一级设计师。

  8、由公司领导负责。设计师配合的项目。不计入设计师个人销售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奖励。

第三章 奖励提成的发放办法

  1、业主签订合同并缴纳工程首期款的,记为有效单,当月(自然月)有效单合同总额为本月业务提成计算基数。

  2、公司底薪统一为次月8日发放。提成统一为次月18日发放,节假日顺延。

第四章 设计师奖励办法

  1、全勤奖(当月无不良记录,包括请假、迟到、早退等)奖励50元,年底统一发放。

  2、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的。根据建议所创造的总效益的5%奖给建议者,50-200元不等。

  3、公司在扩展新小区时。设计师销售前第一套样板房 奖励 100元整,

  4、设计部经理在确保公司年度销售目标,全年无顾客不良反馈意见,奖励2000元以上

第五章设计师薪酬处罚办法

  1、实习设计师无指标、无底薪,优秀设计师业务指标为5万,主任设计师为10万,首席设计师为15万。

  2、设计师在当月没有完成业务指标的。

  (1)完成业务指标50%及以上的。 (底薪+提成)*对应提点*80%

  (2)完成业务指标50%以下的。 (底薪+提成)*对应提点*50%

  (3)连续两月不签单或者连续三月未完成业务指标,做降级处理,留岗查看,特殊情况除外。连续三月不签单或者连续四月未完成业务指标,降至实习待遇。

  (4)降级后在职设计师的直接下属提成不受影响。(降至实习阶段除外)

  (5)目前以上所体现的薪资待遇,包含了公司所应交付的五险一金。

  2、部门经理发现设计师有窜单、私单行为的;第一次严重警告,并罚款500元;如发现第二次。公司直接辞退,并取消所有底薪、奖金及提成,如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公司有权追取经济赔偿。

  3、设计师在日常工作当中不服从部门领导安排调遣、自作主张的,有损公司形象和利益,公司可以直接辞退。并取消所有底薪、奖金及提成,如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公司有权追取经济赔偿。

第六章 其他

  1、设计师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公司其他工作

  2、设计师在从事业务过程中,不得损害公司形象和公司利益,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设计师应遵守与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任职期间和任职期后不得利用公司客户资料从事业务以外的商业活到,

  3、业务销售任务指标,公司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以会议通知形式变更。

篇4:连锁门店薪酬管理制度

连锁门店薪酬管理制度

一、薪酬体系设计指导方针

  薪酬体系设计是建立现代薪酬管理制度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吉峰企业集团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基础性工作。根据基本的薪酬理论和薪酬功能以及影响企业薪酬的内外因素,结合行业基本情况和企业自身特点,有计划,分步骤,积极稳妥地筹划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薪酬体系,已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吉峰企业集团薪酬体系设计的指导方针是:

  本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适应连锁化、集团化发展战略,稳步实现工资基本形式的多样化。

  做好工作分析、职务评估等基础性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结构工资制、提成工资制、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双轨制及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等工资形式,提高工资政策的完整性和灵活性。

  提倡和完善职工福利的货币化与工资化政策,不断完善包括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和福利体系在内的公司治理机制。

  本着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原则,健全风险管理,完善内部股份、股份期权等长期激励机制,促使收入结构的多样化与合理化。

二、主要工资形式

  公司主要采用结构工资制、提成工资制、协议工资制、固定工资制四种方式,以月薪制为基础,以结构工资制为主体。具体适用对象为:

  结构工资制,主要适用于已稳定发展的各控股子公司、部分全资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及职能管理部门。

  提成工资制,主要适用于部分处于起步阶段、经营绩效易于量化到个人或班组或经营情况尚不稳定的子公司、事业部的一线员工或部门。

  固定工资制,主要适用于基层文员或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如司机、保安、保洁员、打字员、图书管-理-员、档案员等。根据各职位工作量的大小,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倡安排一人多岗。

  协议工资制,主要适用于公司聘用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非全职人员或临时合作人员,如某专业领域顾问、临时抽调人员等。

三、结构工资制主要内容

  (一)结构工资制的差别管理

  根据公司盈利能力,结构工资制实行差别管理,即根据各子公司及事业部年度税后利润大小把各子公司分为A、B、C、D、E五个级别:

  A类公司,年度税后利润75万元以上的子公司;

  B类公司,年度税后利润50--75万元的子公司;

  C类公司,年度税后利润30--50万元的子公司;

  D类公司,年度税后利润15--30万元的子公司;

  E类公司,年度税后利润15万元以下的子公司。

  (二)结构工资制主要内容

  1. 基本工资,是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工资形式。本年度所有员工均为每月500元。

  2. 驾驶津贴

  (1) 获得C照级别驾照,实际驾龄1年以上的非专业驾驶人员,给予50元津贴;对C照专业驾驶人员,给予100元津贴。

  (2) 对B照专业驾驶人员,且驾驶对应车型人员,给予100元驾驶津贴;对驾驶技术优秀且有较好维修保养能力的,给予150—200元津贴。

  3. 学历及职称津贴

  第一档,职高、三年制中专学历,给予50元津贴;

  第二档,1990年以前毕业的中专学历或四年制中专学历,或者获得与岗位直接相关的助理级专业职称,给予100元津贴;

  第三档,第一学历为中专学历或大专学历,通过进修获得与岗位直接相关的大专学历(第二学历),给予150元津贴;

  第四档,大学本科学历,或者获得与岗位直接相关的中级专业职称,给予200元津贴;

  第五档,(经过公司计划批准的)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及以上学历,或获得与岗位直接相关的高级专业职称,且岗位表现较好的,给予300元津贴。

  特别说明:① 与担负岗位不相关的学历或职称,原则上下降一档。② 非学历教育获得的学历证(如函授、夜校等)、党校系统的学历证书、非国家法定机构统一考试获得的职称证书,须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考核,适当参照对应档次或下降一档执行。

  4. 企业工龄津贴:根据在本企业连续工作年限的前5年,每满一年给予30元企业工龄津贴,自第六年起不再增加企业工龄津贴;实际企业工龄津贴已超过本规定上限的,维持现有企业工龄津贴。

  特别说明:① 因故中途离开本公司时间达3个月以上,又重新加入本公司工作的,原有企业工龄不予计算工龄。②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以后的工龄)不再计算企业工龄。

  5.工作能力津贴

  本津贴是对员工胜任岗位职责必需的专门业务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运作技能的补偿。这些知识和技能大致分为两大类:①实际操作的工程技术类(如维修、电脑维护等);②经营管理类(如会计、人力资源、营销等)。本项津贴须结合”绩效考核方案中工作能力”的考核要点所进行的定期考核结果。它包括三个方面:

  (1)专业技能。与担负岗位相对应的专业领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了解或掌握程度,可定性描述为6等18级:

  第一等,具备基本的职业基础知识,在专业主管人员指导下可以从事一定的后勤支援性工作。

  第二等,具备初等的与岗位相适应的业务知识,在专业主管人员指导下可以从事一定的辅助性工作。

  第三等,具备中等的与岗位相适应的业务知识,在专业主管人员指导下可以分担(分摊)一部分专业性工作,对于会计、人力资源、营销等专业类工作,原则上还应获得助理级专业职称。

  第四等,具备较高等级的与岗位相适应的业务知识,在专业主管人员协助下可以负责某一类专业性工作;对于会计、人力资源、营销等专业工作,原则上还应获得中级专业职称。

  第五等,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可以独立全面负责某一类专业性工作。

  第六等,精通某一类甚至相关类别专业知识,可以指导或领导某一专业类工作。

  特别说明:对于处于本项第三等及以上等级工程技术类员工,通过在职学习,具备本项第三等级所要求的营销类专业知识水平,可以上靠一个等次或一个级次;如系营销类员工,获得对应工程技术类专业知识水平,亦照此原则上靠。

  (2)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利用自已所能支配和借助的企业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及协调等活动,从而达成组织目标的技巧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级可定性描述为6个等级:

  第一等,具有起码利用岗位直接资源,基本完成本职工作目标的技巧与能力。

  第二等,具有一定口头表达能力和协作意识,在主管人员指导下,具有利用与岗位直接及紧密相关的资源,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目标的技巧与能力。

  第三等,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口头表达流畅,乐于助人,有较好的帮扶意识;在主管人员指导下,具有利用与岗位直接及紧密相关的资源,能娴熟处理日常事务,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目标的技巧与能力。

  第四等,具有积极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主动服务观念强,合理带好部属或助手;决策合理,执行力较强;在主管人员的协助下,具有独立利用与岗位相关的多样化资源,较好地负责一定范围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五等,具有较为深刻的说服务力、影响力及培训能力,部属或助手成长快;决策科学、合理,执行力强。团队氛围好,工作环境融洽,在主管人员的协助下,具有独立利用与岗位相关的多样化资源,高质量完成一定范围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六等,具有灵活运用并挖掘多种资源,创造性完成具有挑战性组织工作的能力与技巧。

  (3)综合与创新能力。是指合理利用企业对内和对外两种资源,善于审时度势,实现工作价值提升的技巧与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可定性描述为4个等级:

  第一等,能比较合符规范地、按时按质地完成日常工作。

  第二等,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墨守成规,思路清晰,对经常性及程序性工作处理娴熟,极少差错;具备一定的与岗位工作相匹配的资料收集、整理与书面表达能力。

  第三等,善于学习、总结和提炼,工作富有预见性,时常有针对性强的工作建议和改进意见,对非程序工作、流程或突发事件能作出明智判断与合理规划,决策较为果断,执行力强;具有很好的与岗位工作相匹配的资料收集、整理与书面表达能力。

  第四等,在自已所属及相关专业领域内,具有创新精神和远见识卓,善于从僵局中寻找突破口,具有攻坚精神。

  将构成工作能力三个方面的专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的等级组合成工作能力津贴等级表(见表1),据此对员工进行评价并套级,相邻等级之间保持10%-15%级差(为方便均保留为整数)。工作能力津贴的计算公式如下:

  工作能力津贴=专业知识水平所对应的基准津贴×组织管理能力等级系数×综合与创新能力等级系数

  表1 工作能力津贴等级表

  工作能力考核因素能力等级、能力基准津贴及系数

  专业

  技能等级123456

  能力基准津贴8090105120140160185215250290335385445510585675775890

  组织管理能力等级123456

  系数1.001.101.211.331.531.76

  综合与创新能力等级1234

  系数1.001.101.271.45

  套级原则:在同一津贴等次中具体选择级次(上中下),应参照职位所处工作环境中对完成工作时需要创造性思维的程度:

  常规性、标准化、模式化的职位,靠较下的级次,如打字员、基层库管人员、开票员、出纳等;

  ② 广泛规定的(无明确标准)、需随机适应的职位,靠居中的级次,如技术服务人员;

  ③ 抽象规定的、无先例的,需创新应变的职位,靠较高的级次,如专业营销人员、高级企业管理人员。

  6.特殊津贴

  (1)对在营销、企业管理、专有知识、客户网络、公共关系等方面具有公司急需的资源,对公司现有业绩或未来核心竞争力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的,视情况给予特殊专长补贴,幅度在150~500元之间。

  (2)对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或危险性较高的,视情况给予特殊工作环境津贴,幅度在50~200元之间。

  7.职务津贴,是指对因担负一定领导职责付出超额劳动的补偿。

  (1)等级和标准: 职务津贴分为10个薪等、38个薪级,具体标准为(详见表2)

  表2 职务津贴等级表

  薪等薪

  级职务

  津贴级

  差各部门及子公司职务类别职务

  津贴薪级

  总部A类公司B类公司C类公司D类公司E类公司

  112525业务主办

  业务

  主办业务

  主办业务

  主办业务

  主办业务

  主办251

  250502

  375753

  4100部门经理助理1004

  5125部门经理助理1255

  6150部门经理助理1506

  2720140二级部门经理助理部门经理助理部门经理助理部门副经理2014

  8250部门副经理2508

  9300部门副经理3009

  31035050二级部门副经理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35010

  11400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40011

  12450部门经理45012

  41350050二级部门经理部门经理50013

  14550部门经理

  总经理助理

  55014

  15600总经理助理

  60015

  516700100一级部门经理助理或部长助理总经理助理70016

  17800总经理助理

  80017

  18900总经理助理副总

  经理90018

  619900100一级部门副经理或副部长副总

  经理90019

  201400副总

  经理100020

  211100副总

  经理110021

  221200总经理120022

  7231200150一级部门经理或部长副总

  经理总经理120023

  241350135024

  251500总经理150025

  261650总经理165026

  8271650200总经理助理 165027

  281850 185028

  292050总经理 205029

  302250225030

  9312250300副总经理 225031

  322550255032

  332850285033

  343150315034

  10353150400总经理 315035

  363550355036

  373950395037

  384350435038

  (2)对应关系

  1) 职务津贴,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年度中间任命的,自任命期下月开始执行。

  2) 内部员工晋升,一律从相应薪等的第一个薪级对应职务开始(即每个薪等第一个级为见习期,见习期一般为3 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3) 对外引进人才的薪等薪级,试用期满综合考评后针对具体情况决定。

  4) 年度绩效考核后的对应原则:

  ① 年度绩效考核为“优秀”等级的,在薪等序列中上靠一个薪级;连续两年为“良好”等级以上的,上靠一个薪级。

  ② 年度绩效考核为“不合格”等级的,分别下靠1-2个薪级,或取消职务津贴;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合格”等级的,分别下 靠1-2个薪级(可以突破薪等)。

  ③ 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虽不属于“合格” 或“不合格”等级的,但连续两年为所属职位段最后两名的,下靠1个薪级。

  5) 对新开发业务项目或新设立的子公司、事业部,员工职务津贴的确定须参照原工作岗位或类似员工的情况确定。

四、固定工资制适用办法

  1.驾驶员、保安、门卫等工勤人员,其薪酬水平参照同行市场调查情况,实行固定工资制。同时,综合其各方面表现,适当确定绩效工资。

  2. 鼓励工勤人员一岗多能,提高工作的复合性并稳步提高其薪酬水平。

五、提成工资制适用办法

  1.实行提成工资制的子公司、事业部,其薪酬水平可灵活制定,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2.对经营绩效易于量化到班组或个人的子公司、事业部的一线员工或部门,尽量推行“底薪+提成”的工资形式。

六、集团派驻人员/直管人员薪酬适用办法

  1. 总部派驻各子公司行政财务专员,派驻各事业部的行政财务专员、采供专员,其基本工资、职务津贴标准分别由集团管理办公室、集团运营办公室征求所在子公司、事业部负责人意见后提出方案,经集团董事长审定,由所驻子公司、事业部直接发放;应计提的绩效工资,分别统一归并到集团管理办公室、集团运营办公室,集团管理办公室、集团运营办公室统一对所有行政财务专员、事业部采供专员考评。

  2.为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由集团董事会推荐到各子公司出任执行董事或副董事长并承担“双主管制”职权的在职副总、总助,其职务津贴等级、绩效工资基准系数及相关待遇的确定,根据其实际贡献及实际绩效可在其管理职务序列向上浮动,具体标准由集团管理办公室与子公司董事长提出意见,并由集团董事长审定。

七、月薪发放办法

  (一)实行固定工资制的员工,原则上按月全额发放。

  (二)实行结构工资制、提成工资制的员工,构成月薪的基本工资及各项津贴,按月薪总额的一定比例实行浮动或考核,具体情况如下:

  1. 一级部门经理助理以上人员实行按月浮动,但浮动部分不超过月薪总额的30%。每月发放工资时扣除浮动工资,根据年终目标考核结果发放。具体浮动金额、发放办法及发放时间详见表3)。

  表3 高层管理人员月浮动工资额度表

  薪等职 务浮动金额考核办法及金额发放时间

  5总部一级部门部长助理或经理助理,子公司总经理助理400① 事业部及子公司:基本利润目标完成100%,全额发放;未完成基本利润目标时,按完成基本利润目标的比例发放。

  ② 职能部门:根据《绩效考核办法》所评定的等级确定发放比例,“良好”以上等级按100%发放;“合格”等级按80—90%发放;“不合格”等级的不予发放。年终发放(次年1月)

  6总部一级部门副经理、副部长,子公司副总经理500

  7总部一级部门部长或经理,子公司总经理650

  8总部总经理助理800

  9总部副总经理1000

  10总部总经理1200

  2.二级部门经理(含)以下人员实行考核浮动工资,每月发放工资时扣除考核浮动工资,依据季度或半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具体考核浮动金额、发放办法及发放时间详见表4。

  表4 基层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月考核浮动工资额度表

  职务考核浮动工资发放办法(考核浮动工资系数)发放时间

  考评“优”考评“良”考评“合格”考评"不合格”

  业务主办和基层员工2001.1-1.2倍1.00.8-0.9倍不予发放季度发放(次季度10日)

  约占考评人数30%约占考评人数40%(约占考评人数30%)

  二级部门中层管理人员3001.1-1.2倍1.00.8-0.9倍不予发放半年发放

  (7月或次年1月)

  约占考评人数30%约占考评人数40%(约占考评人数30%)

  实际发放考核浮动工资=基准考核浮动工资*考核工资浮动系数

  (1) 考评方式为由上至下,考核指标分为:日常工作态度和日常工作质量两大类。

  (2) 考评办法参见《绩效考评办法》

八.绩效工资计提及发放办法

  绩效工资,是在所属子公司、总部或部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情况下,给予员工奖励性的工资。

  (一)绩效工资总额计提方法

  1.集团总部:

  考虑到总部各事业部(事业部制专业子公司)的营运背景、市场竞争强度、业务开发难易程度等客观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事业部个体发展与总体发展应保持协同平衡,集团总部所属各事业部或按事业部制管理的专业性子公司均不作为绩效工资计提的主体,集团总部作为一个整体核算单位,按以下方法计提:

  (1) 总部基本利润以下的部分,不计提;

  (2) 总部基本利润目标与计划利润目标之间的部分,按25%计提;

  (3) 总部计划利润目标与超计划利润50%之间的部分,按30%计提;

  (4) 总部超计划利润50%以上的部分,按35%计提。

  2.区域子公司:

  各区域控股子公司绩效工资计提办法,按各子公司董事会相关决议执行,即:

  (1) 净资产收益率在15%以下部分,不计提;

  (2) 净资产收益率在15--30%的部分,按25%计提;

  (3) 净资产收益率在30--45%的部分,按30%计提;

  (4) 净资产收益率超过45%以上部分,按35%计提。

  3.对从事新开发业务的事业部(如四川吉康车辆工程机械及粮油加工机械业务),经集团董事会研究决定,可以另行制订绩效工资计提方法。

  4.已实行“底薪+提成”工资形式的岗位,已计提的提成工资总额的30--50%应纳入公司按上述办法计提的绩效工资总额之中,不得列为其它费用处理。

  (二) 个人绩效工资等级及标准:

  为充分体现责权利的结合,推动员工把个人利益与部门利益、团队利益协调配合起来,个人绩效工资等级及标准按如下程序确定:

  1.根据岗位责任与职级对应的原则,确定管理人员(含业务主办)绩效工资基准系数(10等38级),详见表5。

  表5 管理人员绩效工资基准系数表

  薪等薪

  级基准系数级

  差各部门及子公司职务类别基准系数

  总部A类公司B类公司C类公司D类公司E类公司

  110.400.10

  业务主办业务主办业务主办业务主办业务主办业务主办0.40

  20.500.50

  30.600.60

  40.700.70

  50.80部门经理助理部门经理助理0.80

  60.90部门经理助理0.90

  271.000.10二级部门经理助理部门经理助理部门经理助理部门副经理1.00

  81.10部门副经理1.10

  91.20部门副经理1.20

  3101.400.20二级部门副经理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1.40

  111.60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1.60

  121.80部门经理1.80

  4132.100.30二级部门经理部门经理2.10

  142.40部门经理总经理助理2.40

  152.70总经理助理2.70

  5163.100.40一级部门经理助理或部长助理总经理助理3.10

  173.50总经理助理3.50

  183.90总经理

  助理副总

  经理3.90

  6193.900.6一级部门副经理或副部长副总

  经理3.90

  204.50副总

  经理4.50

  215.10副总经理5.10

  225.70总经理5.70

  7235.700.80一级部门经理或部长副总

  经理总经理5.70

  246.50总经理6.50

  257.307.30

  268.10总经理8.10

  8278.101.00总经理助理 8.10

  289.10 9.10

  2910.1总经理 10.1

  3011.111.1

  93111.11.20副总经理 11.1

  3212.312.3

  3313.513.5

  3414.714.7

  103514.72.0总经理 14.7

  3616.716.7

  3718.718.7

  3820.720.7

  2.根据《绩效考核办法》,所评定的绩效等级,确定绩效工资个人修正系数。“优秀”等级的,修正系数为1.1—1.3;“良好”等级的,修正系数为0.91—1.09;“合格”等级的,修正系数为0.7---0.9;“不合格”等级的,修正系数为O。

  3.根据事业部、职能部门、子公司目标计划管理完成情况所评定的等级,确定绩效工资团队修正系数。“优秀”等级的,修正系数为1.1—1.3;“良好”等级的,修正系数为0.91—1.09;“合格”等级的,修正系数为0.7---0.9;“不合格”等级的,修正系数为O。

  4.根据上述1—3项的确定系数,计算出个人绩效工资系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绩效工资系数 = 个人绩效工资基准系数 * 绩效工资个人修正系数 * 绩效工资团队修正系数

  1. 计算个人绩效工资额:

  个人绩效工资额 =所属子公司或独立核算单位绩效工资总额* 个人绩效工资系数

  该子公司或独立核算单位个人绩效工资系数之总和

  (三)绩效工资的发放办法:

  1. 为便于财务核算与审计,绩效工资的发放时间定为次年第一季度。

  2. 一级部门经理助理(含)及相应级别专业技术以上的管理人员,各子公司总经理助理及以上管理人员,总部直管的财务负责人及其它重点骨干人员,其绩效工资现金发放部分原则定为50%,余下部分作为员工股份准备金;员工股份准备金实行专帐管理,在未转为公司股份前,按同期银行贷款利息(一年期)计息,员工股份准备金在公司扩充股本时优先考虑转为正式股份。

九 、薪资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1.本制度经听取员工代表意见后,经高管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2.本制度由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将根据公司发展和实际需要进行适时修订,在新制度未出台前执行原制度。

篇5:关于薪酬保密管理

关于薪酬保密管理

  1、按劳取酬、同工同酬”的分配观念在我国有着极深的思想、文化渊源,人们不仅把企业给予自己的薪酬作为劳动报酬,而且很自然地将其作为企业对自己工作效果的评价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对企业薪酬制度的基本要求就是公正、公平、公开,而保密工资制所采取的员工工资额由企业与员工之间单独谈判的方式确定,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成了必然的存在。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企业员工看来就是不公正、不公平的具体表现。为了避免这种不公正、不公平的薪酬制度带来员工之间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只能采取不公开的方式了,而恰恰是这种不公开的方式引起了员工更多的猜疑。

  2、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个人隐私,西方人把打听、议论个人隐私作为人际交往中的大忌,而中国人则不同。中国人天生具有打听、议论别人隐私的习惯与能力,越隐秘的事情对中国人越具有吸引力。因而。保密工资制度对中国人来说很难做到真正保密。事实证明,希望通过工资保密来避免因工资差距而造成的员工之间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的。恰恰相反,好奇心往往使谈论工资成了员工间的主要话题了。

  3、科学的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乃至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最关键的内容,而绩效评估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在所有的绩效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的结果都要在员工的薪酬方面体现出来,如果员工的薪酬是保密的,那么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就是毫无意义的。

  4、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一般都要把企业的目标与任务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同时要求对这些分解目标的确立与考核实现100%的量化。在很多实行保密工资制的企业当中,企业员工的工资是直接与总经理或人力资源总监谈判确定的,除了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财务部相关人员之外,其他人很难了解到,就连作为部门目标及职责的责任人的部门领导都很难真正了解到自己部门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门负责人如何对本部门的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有效测算?

  5、在保密工资制的工资确定过程中,企业谈判代表的好恶及员工的谈判水平的高低对员工的工资额的最终确定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都是构成不公平、不公正的要素。

  6、实行保密工资制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当企业需要专业技术水平高的职工时,愿意为其支付较多报酬;当企业对其依赖性减弱时,便减少其工资或降级使用。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这种“卸磨杀驴”的用人方式不仅起不到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效果,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程度。

  7、保密工资制与新《劳动法》有较大冲突。新《劳动法》关于员工薪酬制度方面的规定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保密工资制是一种直接与新《劳动法》相抵触的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