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汽车4S店升降器操作规程

汽车4S店升降器操作规程

2024-02-18 阅读 1071

汽车4S店升降器操作规程

汽车4S店升降器操作规程

一、该升降器主要是用来吊装发动机等,适用吊装物品的重量为0.5―2.0吨。

二、吊装重物前应检查各部分连接处是否良好,升、降动作是否正常,否则禁止使用。

三、根据吊装重物的大小、重量,交四支支撑腿调整到合理位置,并坚固四支支撑腿的紧固紧钉。

四、根据吊装重物的重量,合理选择吊重档位。(0.5T;0.75T;1.5T;2T),严禁起吊超过该档位承重的重物。

五、吊装的物体要捆牢,要四平八稳。

六、吊装物体时,升降动作要慢,不得大起大落。

七、吊装过程中要移动机械,必须有人扶住吊装物品,不能在斜面上移动该机械,移动时要慢、要稳。

八、不能长时间将重物吊在升降机上,最长不和超过半小时。

制度大全-www.qiqUha.com.com

篇2:视频会议设备操作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

依照本项目的招标要求,我公司对本项目的售后培训做出如下安排

1.1培训承诺

抄写标书

1.2培训目的

为保证全系统软、硬件良好的工作,必须培训一批合格的视频会议设备操作人员、MCU系统管理员和系统高级工程师。经过培训后,这些技术人员应达到如下要求:

l视频会议设备操作人员:

能在设备使用中熟练地操作;能熟练掌握设备软硬件的维护工作,并按照操作手册和维护手册处理大多数软、硬件技术故障。此类型人员不涉及MCU的操作和维护。

lMCU系统管理员:负责本系统内的所有视频会议终端、MCU设备操作和系统管理工作,可指导视频会议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l系统高级工程师:除熟悉系统构成及操作外,还应掌握系统间的接口、网络的管理、系统扩展、多媒体设备和会议室建设等方面的知识。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经培训后能负责全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能够独立本次系统的管理,运营,维护等工作。

1.3培训计划

相关工作

内容概要

培训时间

讲师

备注

人员报到

受训人员报到

第一天上午

系统理论培训

系统的理论培训

系统内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介绍

第一天下午

厂商技术人员

理论培训为主

设备操作培训

系统内设备的操作培训

以设备连接、系统操作、系统维护等实际使用为主。

第一天下午及第二天下午

厂商技术人员

分组培训,且有厂商技术人员从旁指导

培训答疑

根据此前的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进行答疑

第二天下午

厂商技术人员

培训考核

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

第三天上午

厂商技术人员

由厂商人员进行出题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给客户

培训结束

受训人员撤离

第三天下午

1.4培训方式

l集中培训

1)培训地点:由用户指定

2)培训时间:由用户指定,建议在设备安装之前或者系统试运行之前进行

3)受训人员:由用户指定,建议系统内设备操作人员

4)培训内容:见本章1.3节

l现场培训

1)培训地点:所有系统设备的安装地点

2)培训时间:安装时进行

3)受训人员:系统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

4)培训内容:与安装设备有关的设备连接、操作、维护等技术细节。

1.5培训设备

集中培训时所需要的培训设备、培训老师、培训教材都由我公司负责协调和提供。培训教材保证每个学员一套。具体的培训用

l培训所需的设备、工具、测试仪表及器材等。

l全套培训教材(中文)和培训课程计划表。

l系统设备的操作手册、维护手册、快捷连接指导图、快速故障排除等

在集中培训前的一周,我公司会将培训所需要设备的清单交给客户,并和客户商量师傅需要增减某些设备。力争办好系统集中培训。

1.6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主要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对于培训不及格人员,我公司将组织再次培训,直到培训通过为止,另外,我公司将把此次考核通报给客户,以作备案。

l理论考核部分:(总分50分)

主要考核学员对视频会议系统的理论知识。题型已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

序号

内容

分值

1系统理论培训10分

2系统内设备的连接方式10分

3系统内设备的操作10分

4系统内设备的故障排除10分

5系统内设备的软件维护10分

l设备操作部分:(总分50分)

主要考核学员对系统设备的操作,以动手操作为主:

序号

内容

分值

1系统设备的连接10分

2系统设备的配置10分

3系统设备的操作10分

4、系统设备的维护20分

篇3: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1、司机接班时,要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在操作前排除。

2、开车前必须鸣报警,操作中起重物体接近人时,应给以断续铃声报警。

3、操作按指挥信号进行,对于紧急刹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4、闭合主电源时,应将所有操作手柄置于零位。

5、工作中突然停断电时,操作手柄回零位,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起重机的动作是否正常,灵敏。

6、司机在进行维修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正在维修、勿动电源”标志牌或者加锁。

7、起重机在工作时不得进行检查维修,更不准在有载荷的情况下调整起升和变幅机构制动器。

8、起重机工作时,吊臂、吊具、钢丝绳所吊特体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不少于有关规定。

9、吊运时物体不得从人的上空通过。

10、严格遵守十不准吊规定。

①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不吊

②超负荷不吊

③光线阴暗、指挥信号看不清又没有其它联系方法不吊④无“起重机登记证”不吊

⑤设备带病不吊

⑥埋在地下或凝固在地面上不知重量不吊

⑦钢丝绳不合格,捆绑不牢或者不平衡不吊

⑧有大雨、雷击或风超过5级不吊

⑨歪拉斜拽,有尖角未垫好不吊

⑩违章指挥不吊。

篇4: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所有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后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5、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5.1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5.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5.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5.4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同时医院启用住院病人(或家属)知情谈话记录,对住院患者入院后、住院病程、出院前必须要有三次谈话记录,评估结果必须在三次谈话记录中较准确的体现。

5.5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6、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6.1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6.2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首

次病程记录中进行首次患者病情评估及病例分型并有规范的记录。

6.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6.4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6.5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6.6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6.7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6.8入院48小时主治医师查房和72小时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查房时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并将病情评估结果记录于病程记录中,记录必须要标明“病情评估”字样.

6.9患者入院第8天,必须由上级医师再次对患者病情评估,并在查房病程记录中进行记录。

6.10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更改重要医嘱及患者实行重大操作(如血透、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等)、手术前及手术后第一日均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记录。

6.11转科病历必须在转出、转入记录中记录对患者的病情评估,转入病历视为新入院病历,转入后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必须在48小时或72小时内要对患者病情再次评估并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7、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7.1初次评估:

7.1.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包括:

①生理状态;

②心理状态;

③费用支付及经济状况;

④营养状况;

⑤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

⑥患者安全;

⑦家庭支持;

⑧教育需求;

⑨疼痛和症状管理;

⑩出院后照顾者和居住情况。

7.1.2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及帮助。

7.2再次评估

7.2.1护士至少每班对危重、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术后三天内患者进行评估、记录,主要内容:

①按医嘱定期测量生命体征;

②生理状态;

③心理状态;

④营养状况;

⑤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

⑥患者安全;

⑦家庭支持;

⑧教育需求;

⑨疼痛和症状管理;

⑩治疗依从性。

7.2.2在下列情况下,需对患者及时评估及记录;评估重点内容按医嘱及病情需要决定。

①判断患者对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反应;

②病情变化;

③创伤性检查;

④镇静/麻醉前后。

8、教育监督考核机制

8.1对于具备患者病情评估资质的临床医师及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由医务股、护理部每年组织1-2次患者病情评估培训和教育,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8.2本制度执行情况将纳入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中,与评优选先、职称晋升和奖金挂钩。

8.3医务股、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对患者病情评估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并限期整改。

8.4对于在执行患者病情评估过程中存在重大失误,造成恶劣影响者,相关职能部门将根据医院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篇5:X人民医院煎药室操作规范

*X人民医院煎药室操作规范

一、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可以使用确认符合卫生标准的管道自来水,建议使用桶装纯净水或直饮水。

二、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煎煮开始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三、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煎煮时间应当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搅拌药料的用具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棍棒为宜,搅拌完一药料后应当清洗再搅拌下一药料。

四、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

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五、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一)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

(二)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三)另煎药应当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另炖药应当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此类药物的原处方如系复方,则所煎(炖)得的药汁还应当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再行分装。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炖)药时间(用水适量)。

(四)溶化药(烊化)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五)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六)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料同煎。

(七)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相应的规范操作。

(八)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