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中毒事故预防

  煤气中毒事故预防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一、煤气中毒机理1.窒息性毒物的基本概念一氧化碳是剧毒性的窒息性毒物,主要是破坏人体的供氧过程,从而引起各种缺氧窒息的症状。氧气是通过机体的呼吸,经由鼻腔(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一、煤气中毒机理
1. 窒息性毒物的基本概念
一氧化碳是剧毒性的窒息性毒物,主要是破坏人体的供氧过程,从而引起各种缺氧窒息的症状。
氧气是通过机体的呼吸,经由鼻腔(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各级细支气管到达肺泡。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在血液中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再经过组织中的气体交换才得以进入细胞。氧气在细胞内,由于各种呼吸酶的作用,可将糖、蛋白质、脂肪等养料转化为能量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就是氧气的摄取、运输和利用的概要过程。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能影响机体的供氧,从而引起各种缺氧的表现。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阻断呼吸过程的任一环节,从而造成机体缺氧的物质,均可称为“窒息性毒物”。但目前一般所指的窒息性毒物,系指一些能直接妨碍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从而造成机体缺氧的物质。如最常见的三种窒息性毒物是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HCN)。按照致毒作用机理的不同,这些气体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1) 单纯窒息性气体?其本身毒性很小和属于惰性气体,但由于它们在空气中大量存在而降低了空气中氧的相对含量,从而使血液从吸入空气中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组织细胞的供氧量明显减少而发生机体的缺氧窒息。
正常空气中氧含量为20.96%,氧含量低于17%即可发生呼吸困难,低于10%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缺氧表现见表3-12。
3-12 缺氧表现
空气中氧浓度/%
缺氧表现
空气中氧浓度/%
缺氧表现
17
心跳加重,呼吸量增加
10
昏迷,失去行动能力,恶心,呕吐
16
眩晕
6
阵发性呼吸,痉挛,5~8min死亡
15
间歇呼吸,失去肌肉控制能力,判断力减弱
<6
立即死亡
12
判断错误,失去知觉,永久性大脑损伤
属于这一类的窒息性气体常见有:二氧化碳、氮气、氩气、氖气、甲烷、乙烷、乙烯等。
如在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10%时,就可能造成窒息。
(2) 血液性窒息性气体?它主要通过对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发生恶性作用,阻碍血液的携氧功能及在组织细胞中释放氧气的能力,从而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氧气供给,造成机体的窒息。属于这一类的常见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苯胺蒸气等。
(3) 细胞窒息性气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使之失活,直接妨碍细胞对氧的利用,从而造成组织细胞的缺氧。属于这一类毒物主要有氰化物和硫化氢。
2. 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大于氧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两者相差约24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速度很慢,相当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速度的1/3600左右,这样使体内的血红蛋白失去了与氧结合的能力,即丧失了携氧的能力,因而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3. 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分级
中毒的轻重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而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又与中毒现场中一氧化碳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同时,中毒轻重程度也与中毒者的健康情况、劳动强度、高温、高湿等有密切关系。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中毒。
(1) 轻度中毒?从表面上看,中毒者与一般正常人区别不大,但中毒者心跳加快,精神不振,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经吸入新鲜空气后便能使以上症状消失,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在10%~20%。
(2) 中度中毒?轻度中毒症状逐渐加重,病人呈嗜睡状态,并逐步进入昏迷或出现虚脱,出现面色潮红,呼吸、脉搏加快,可能有抽搐。如抢救及时也能较快苏醒,一般不留有后遗症,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在30%~40%。
(3) 重度中毒?昏迷程度加深,出现呼吸困难及潮式呼吸,四肢冰冷,脉搏细弱,皮肤黏膜呈樱红色,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并常伴有高热、脑水肿、肺水肿,此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在50%以上。严重病例治疗后尚有可能遗留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精神失常,智力障碍,瘫痪失语等。煤气中毒的抢救与急救
煤气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和急救,是减少事故伤害和损失,挽救中毒人员生命和防止事故扩大化的决定性环节与措施
① 迅速将煤气中毒者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通风,指派专人维护秩序,发生事故的岗位要清点本岗位人员。恢复后喝点浓茶,使血液循环加快减轻症状。随后可根据症状轻重对症治疗。必须贯彻先抢后救的原则。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
② 应立即报告煤气防护站,禁止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盲目指挥和进行抢救,所有抢救人员必须戴好氧气呼吸器,抢救活动必须有2人以上在一起分组进行;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或人员过度疲劳,应立即离开煤气危险区域;当抢救人员发生中毒等意外事故时,必须先抢救。事故现场设立危险区域,设立警戒线,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进入煤气危险区域抢救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严禁用纱布、口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中霉的器具。
③ 及时输氧效果较好,可加速一氧化碳排出体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送高压氧舱进一步治疗。
④ 注射细胞色素C,可对细胞内氧化过程起重要作用以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如呼吸衰竭时应立即注射尼可刹米等。
⑤ 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往附近医院急救。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通知煤气防护站和医院赶到现场急救。当呼吸停止或衰竭微弱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包括举臂压胸、仰压法、口对口人工呼吸)。
⑥ 如心跳停止可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摩,直至听到心音时方可进行其他方法治疗,切不可过早停止抢救。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医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医务人员护送。
⑦ 针灸治疗,可强烈刺激以下穴位: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涌泉、十宣等。
⑧ 抢救所使用仪器:可采用自动苏生器、电动呼吸器,同步呼吸机等。

煤气中毒现场急救方法如下所述。
1. 人工呼吸方法
人工呼吸有多种方法,如口对口(鼻)呼吸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和举臂压胸法,其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为有效。它的优点:换气量大,比其他人工呼吸法多几倍,简单易学,便于和胸外心脏挤压配合,不易疲劳,无禁忌。
(1) 口对口呼吸法跪或蹲在患者一侧,一手托脖,一手捏紧鼻孔,深吸一口气再对患者的口吹气,然后松口,靠患者胸腔回缩吸气,再吸气,再吹气,反复进行。吹气用2s,患者呼气用3s,一般以抢救者的自然速度即可。
口对口人工呼吸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① 观察患者胸腹部,若随着吹气扩张,松气后回缩,则证明有效;否则,可能是由于吹气时没捏住鼻孔或口没盖严漏气。
② 吹气量以感到患者抵拒力时停止为适度。如果吹气量过大或吹气过猛或患者肺部已经胀满还用力吹,空气会进入胃,可能打嗝或听见咕噜响声,心口窝、肚脐部、左肋缘下鼓胀起来;松口时胃内容物可能逆流出来。这时应将患者脸转向一侧,将口腔擦拭干净,以免异物进入气管。用两个手指轻压喉结,通过有弹性的气管将食道压瘪,有利于预防空气进入胃内。
③ 吹气顺利,表明呼吸道畅通。如果吹不进气,表明呼吸道被异物堵住,可从背后搂住患者胸部或腹部,两臂用力收缩,用压出的气流将气管中异物冲出,而且使患者头朝下效果更好些。
④ 若患者口不能张开,抢救者口小盖不严漏气,患者口有外伤等,无法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可用手托住患者下巴,使之嘴唇紧闭,对鼻子吹气。
⑤ 当患者有微弱呼吸时,吹气应在患者自行吸气开始时进行。
⑥ 对意识丧失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口对口吹气4次,同时(或吹气4次后)摸颈动脉,如无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摸颈动脉,宜用食指和中指紧贴喉结处气管向下平压,用手指腹部平稳而大面积地挤压,以查找颈动脉,手指不可竖起。摸颈动脉宜在脖子中下段,不要靠近下颌角,因颈总动脉在下颌角内侧,颈内动脉起始膨大处有颈动脉窦,按压此处有可能发生危险。
⑦ 同时应通知医生到现场急救,可根据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情况进行药物急救或针灸相关穴位。患者苏醒后,应用输氧或其他人工呼吸方法进行。
(2) 其他人工呼吸法
① 采用苏生器法?利用苏生器中的自动肺,自动地交替将氧气输入患者肺内,然后将肺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抽出。适用于呼吸麻痹、窒息和呼吸功能丧失、半丧失人员的急救。
② 俯卧压背法?此法对有心跳而没有呼吸,不需要同时做人工心跳的情况,是一种较好的人工呼吸法。其做法是:中毒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舌头凭借重力略向外坠,不至于堵塞呼吸道,使空气能较畅通地出入,患者一臂枕于头下,一臂向外伸开,使胸部舒展,救护者面向中毒者头侧,两腿屈膝跪在中毒者大腿两旁。救护者俯身向前,用力向下并稍向前推压,当救护者的肩膀向下移动到与中毒者肩膀成一垂直面时,就不再用力。当救护者向下向前推压过程中,将中毒者肺内的空气压出,造成呼气;然后,救护者双手放松(但手不必离开背部),身体随之向后回到原来位置,这时外部空气进入中毒者肺内,造成吸气。如此反复有节律地一压一松,每分钟16~18次。
③ 仰卧压胸法?由于中毒者为仰卧,舌头随重力后坠容易堵塞呼吸道,因此一定要把舌头拉出固定住,如能托起下颌,则效果更好。其操作方法:中毒者取仰卧位,救护者面向中毒者头侧,屈膝跪在大腿两旁,两手分别放在中毒者的乳房处,然后俯身下压,两手向下向前做推压动作。当救护者与中毒者的肩膀接近同一垂直面时,推压停止,完成呼气动作。然后救护者双手放松,身体回到原来位置,形成吸气。如此反复有节律地一压一松,每分钟16~18次。
应注意用力要适度,以免过大过猛造成骨折,孕妇和胸部、背有严重创伤者不宜采用。
2. 胸外心脏挤压
方法:先确定按压点,在胸骨下部1/3处,即为心口窝上方尖状软骨上二指横处,也就是心脏的部位。然后两手扣住用掌跟向下按压,压下3~4cm即可放松,反复进行,每秒1次。
应配合人工呼吸连续挤压,直到复苏。复苏的征兆有:恢复呼吸,瞳孔回缩,手脚晃动,睫目反射,咽唾液,面红,肌张力恢复等。如果出现上述征兆,但仍无脉搏,表明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必须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配合人工呼吸法的做法是:一人抢救时,先吹气2次,再按压15次。两人一起抢救时,每按压5次吹气1次;吹气时不可按压。
胸外心脏挤压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① 只能按压胸骨下部(这里弹性大),不要按压胸骨上部或下部肋骨,以免造成骨折;也不要按压腹部,以免伤害内脏。
② 按压时双臂伸直,双手相互重叠,借助于身体前倾重力用掌跟适度用力向下按压,使胸骨下段与其连接的肋软骨下陷2~3cm。按压速度应根据脉搏而定,一般成人每分钟60~65次,儿童每分钟70~75次。
③ 为增强抢救效果,可将患者双腿抬高,以利于下肢静脉血液流回心脏。
④ 抢救应坚持到复苏,或医生诊断已无抢救价值才可以放弃。
三、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
煤气中毒的抢救与急救固然非常重要,但解决煤气中毒事故的根本还是预防煤气中毒。
1. 工程技术方面
煤气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气泄漏。首先从根本上考虑杜绝和防止煤气泄漏,其次考虑减少或控制煤气泄漏,再次考虑采取个体防护装置。
① 采用和推广密封、密闭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各种煤气设备、设施的泄漏,这应包括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和维修等各个环节。
② 采用和推广煤气自动化、机械化技术。针对煤气人工危险作业,应根据条件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机械化设备取代人工危险作业,如煤气机械化取样装置或自动化取样装置来取代人工煤气取样,采用机械化的插板、眼镜阀等。
③ 采用和推广煤气安全监测和监控技术。如采用一氧化碳区域监控技术;在易于泄漏煤气的地点采用固定式或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煤气设备内作业,必须检测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允许浓度,并加强通风。
④ 突出强调个体防护。在煤气危险区域或经常有煤气泄漏的场所作业,或者进行人工煤气危险作业时,应严格佩戴氧气呼吸器等保护用具。
2. 教育方面
① 加强煤气专业人员的专业安全培训,包括煤气生产、净化、回收、储存、输送和使用各个环节直接有关的管理人员、设计人员、设备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煤气防护人员以及煤气工、维修工等操作人员。
② 加强煤气生产或使用工厂的全体职工的培训。
3. 管理方面
① 严格执行GB 6222—86《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和GB 12710一91《焦化安全规程》,建立健全煤气安全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预防煤气中毒事故的有关制度和措施。
严格遵守在煤气场所工作的安全许可时间的规定:
a. CO含量不超过30mg/m3时,可较长时间工作;
b. CO含量不超过50mg/m3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h;
c. CO含量不超过1OOmg/m3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0.5h;
d. CO含量不超过200mg/m3时,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5~20min;
e. 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泄漏区域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② 安全检查时煤气安全的基础工作,也是事故预防和预测的重要措施。

停电应急预案 防汛应急预案 h7n9应急预案

电工操作规程 保安工作制度 焊接工艺规程

煤气中毒事故预防】链接地址:http://www.qiquha.com/html/201611/248930.html,由制度大全网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分享或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