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电缆线路运行管理火灾预防措施

电缆线路运行管理火灾预防措施

2024-05-20 阅读 5533

电缆线路运行管理火灾预防措施

电缆线路投入电力系统运行后,运行管理部门就负起运行维护责任,保持电缆及其附属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确保电缆线路安全可靠供电,提高电缆线路可用率。1.运行管理的基本任务电缆线路的运行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其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确保电缆线路安全供电和减少事故发生。基本任务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1使电缆适应电网和用户供电的需求电缆运行管理部门必须严密监视电缆设备的运行状态,使电缆线路始终适应电网和用户供电的需求,运行管理人员要使管辖范围的电缆线路处于受控状态。电缆的绝缘、导体和护层这三大组成部分,必须符合运行要求。(1)绝缘一定要合格。电缆及其附件的绝缘,必须与电网的绝缘水平相匹配,它的U0/U要与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相一致。而且,绝缘要有一定的裕度,以承受系统可能出现的内、外过电压。(2)导体截面要足够。要能满足长期负载电流和短路容量的需求。电力电缆不允许长期过负荷运行。电缆过负荷运行有三个害处:一是加速绝缘老化,缩短电缆寿命;二是严重过负荷可能导致电缆绝缘的热击穿;三是过负荷运行增加了电缆的线路损耗,即提高了供电成本。(3)电缆护层要适应运行需要。电缆护层,包括内护套、铠装层和外被层(外护套),要与运行环境相适应。首先,要有合格的内护套,油纸绝缘电缆和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要有金属护套。根据电缆运行中承受压力或拉力情况,要有相应的铠装层结构。根据电缆周围媒质情况,要有相应的外护套。1.2为电缆造就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电缆线路发生故障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属于电缆和附件的内在因素,例如绝缘老化、护套浸水、设计、施工不良和制造及材料缺陷等。第二部分属于电缆线路的运行环境问题。两方面的原因,大约各占一半。电缆运行管理部门要为电缆线路造就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从而尽量避免事故,使电缆能充分发挥其传输电力的功能。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1)依法做好电缆线路保护,防止机械外力损坏。根据《电力法》和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运行管理单位应会同当地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法规,建立保护地下电力电缆的管理制度。同时配备足够的电缆护线人员,设立护线专责部门。(2)防止电缆护层遭受化学腐蚀或电解腐蚀。电缆直埋敷设,当金属护套受到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的电解腐蚀时,会导致护套穿孔,使水分侵入。油纸电缆侵入水分后,绝缘立即遭到破坏,交联聚乙烯电缆浸水后将引发水树枝。防止化学腐蚀的措施是控制土壤的酸碱度,要求土壤呈中性,即PH值在6~8之间。(3)防止电缆遭受热机械力、震动和地沉的伤害。由于负荷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热胀冷缩(一般称为热伸缩),使电缆本身受到一定的热机械力。这种热机械力有时会导致电缆或附件的损伤。电缆过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震动的影响,地面的不均匀沉降,也会对电缆安全构成威胁。2.电缆线路火灾成因从电缆线路发生火灾的情况来看,分析电缆火灾的原因有:一是由于本身故障引起的,二是由于外界原因引起的,即火源或火种来自外部。(1)电缆本身存在问题。一是电缆在材料、型号上选择不当,造成使用寿命短,绝缘性能降低,发生相间短路,酿成火灾事故。二是电缆线路截面选择不对,长期连续通过负荷电流时,发热温度会超过允许工作温度,使绝缘加速老化,严重时引起火灾。三是电缆绝缘损坏,由于受到机械损伤,接触不良等,绝缘老化或达到寿命期,或短路故障都会引起火灾。(2)外界火源或发热引起的燃烧。一是电焊施工等明火作业引起可燃易燃物品造成的火灾。盖板或管路不密封、封闭不严密等使管沟混入木屑、油品等可燃易燃物品,此时进行电气焊(割),焊渣和火星落入管沟就会引发火灾,烧毁电缆。二是堆积在电缆上的可燃粉尘受高温起火。如果可燃粉尘散落在电缆架和电缆上,由于不及时清扫,受电缆表面高温或热风管道的烘烤,引起自燃起火。三是充油电气设备故障喷油起火。由于变压器保护装置振动而使变压器爆炸起火,把电缆线路烧毁。四是电缆线路遇高温起火。发电厂的汽轮机油系统,如漏油遇到高温管道就会造成火灾,从而引燃电缆线路,将电缆烧毁。五是电缆架设走向敷设位置不正确。如架设时靠近可燃物、油气管道以及建筑物等等,在发生火灾时很容易把电缆线路烧毁。3.预防电缆线路火灾的措施遏制电缆线路火灾事故,也要根据燃烧的3个条件来预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预防措施:(1)要远离控制火源、热源。在架设和布置电缆线路时,要尽可能远离蒸汽和油气管道,控制线路与它的距离。如距离较近或在交叉处1m的范围内要采取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在可燃气体、液体的管沟内,不得敷设电缆线路;如敷设在热力管沟中,应有隔热措施;在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不得架空布置电缆线路。(2)隔离易燃易爆物品。在敷设电缆时,容易受到外界着火影响的电缆区段,电缆线路应采用防火槽,涂刷阻燃材料,用不燃材料设置隔离措施,以防止火灾的蔓延。对于处于充油电气设备附近的电缆管沟,应当采取密闭措施,外部需要包装好,最好采用埋地敷设,或者穿管设置。(3)将电缆线路途径的孔洞封堵严密。电缆线路布设走向非常复杂,对通过控制室电缆夹层的孔洞和管沟、竖井所经过的孔洞,都必须要用不燃材料封堵填空。穿过控制柜箱、仪表盘下部的电缆孔洞等,应当采用专用的耐火材料严实封堵。严禁使用木板等可燃材料临时封堵,以防止火灾通过电缆线路到处蔓延,造成严重后果。

(4)按照电缆线路的布置设置防火分隔。在电缆线路的一定区段设置防火墙、阻火夹层,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不致蔓延扩大。在电缆隧道、管沟及托架的下列部位应予设防火分隔:不同车间和厂房的交界处,进入室内处,不同电压配电装置交汇处,不同机组及主变压器的缆道连接处,隧道与主控、集控、网控室的连接处,要设置带门的防火墙进行分隔。距离较长的缆道每隔100m的地方也要设置防火墙分隔。电缆竖井可采用防火夹层分隔,对于电缆中间接头的地方可设阻火隔离段来达到防火目的。

制度大全 www.qIquha.com.com

篇2:电缆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范本

应急处理:

1·应及时判明着火电缆所属的系统和走向,调整运行方式,并切断着火电缆的电源;

2·在电缆着火部位两侧设置阻火带,延缓和阻止火势发展。

3·进入火场应及时救援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止中毒,窒息,并且避免碰触导电部位;

4·进入电缆间·隧道等密闭场所火场的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两人一组,佩戴正压式呼吸器,进入时间不易过长,并充分预留出撤回时间所需要的呼吸器的供气量;

5·电缆着火优先使用干粉式灭火器,若火灾无法扑灭,电缆间,隧道用水灭火时,应确保排水系统正常。

6·电缆间,隧道电缆着火,消防器材不足时,导致火势一时无法完全控制时,

应及时将救护人员撤离,关闭防火门,以使火焰窒息;

7·灭火施救人员在灭火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烧伤及燃烧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人员中毒,窒息,并严防触电。

篇3:电缆火灾预防和扑救措施

一、电缆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1.电缆本身故障引发火灾。

(1)电缆头制作质量不良,导致运行中电缆头过热爆炸起火。

(2)电缆经长期运行绝缘老化,运行中击穿短路引起火灾。

(3)电缆长期过负荷运行造成电缆过热、损坏,运行中造成短路引起火灾。

(4)电缆受外力机械损伤,造成绝缘损坏,短路引起火灾。

(5)充油电缆漏油引起火灾。

2.外部火灾引燃电缆。

(1)电气设备故障起火,导致电缆着火。

(2)电缆周围杂物起火,导致电缆着火。

二、防止电缆火灾的措施

1.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是电缆头的制作质量一定要严格符合规定要求。

2.加强电缆运行监视,避免电缆过负荷运行。

3.按期进行电缆测试,发现不正常时应及时处理。

4.电缆沟、隧道要保持干燥,防止电缆受潮,造成绝缘下降,引起短路。

5.定期清扫电缆上所积粉尘,防止所积粉尘自燃引起电缆着火。

6.加强电缆回路开关及保护的定期校验维护,保证其动作可靠。

7.电缆敷设时要保持与热管路有足够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米;动力电缆不小于l米。控制电缆与动力电缆应分槽、分层并分开布置,不能层间重叠放置。对不符合规定的部位,电缆应采取阻燃、隔热措施。

8.安装火灾报警装置及时发现火情,防止电缆着火。

9.采取防火阻燃措施。电缆的防火阻燃措施有:(1)将电缆用绝热耐燃材料包扎,当电缆周围着火时,包扎的电缆被绝热耐燃材料与火隔离可免遭烧毁。如果电缆自身着火,因包扎体内缺少氧气可使火自熄,避免火势蔓延到包扎体外。(2)将电缆穿过墙壁、盘底、竖井的孔洞用耐火材料封堵严密,防止电缆着火时,高温烟气扩散和蔓延造成火灾面扩大。(3)在电缆表面涂刷防火涂料。(4)用防火包带将电缆需防燃的部位缠包。(5)在电缆层间设置耐热隔火板,防止电缆层间窜燃,扩大火情。(6)在电缆通道设置分段隔墙和防火门,防止电缆窜燃,扩大火情。

10.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和设施。架空电缆着火可用常用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但在电缆夹层、竖井、沟道及隧道等处宜装设自动或远控灭火装置,例如1301灭火装置、水喷雾灭火装置等。

三、电缆火灾的扑救

电缆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电缆火灾扑救需特别注意防护。扑救电缆火灾时注意事项如下:

1.电缆起火应迅速报警,并尽快将着火电缆退出运行。

2.火灾扑救前,必须先切断着火电缆及相邻电缆的电源。

3.扑灭电缆燃烧,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1211、130l等灭火剂,也可用黄土、干砂或防火包进行覆盖。火势较大时可使用喷雾水扑灭。装有防火门的隧道,应将失火段两端的防火门关闭。

4.进人电缆夹层、隧道、沟道内的灭火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以防中毒和窒息。在不能肯定被扑救电缆是否全部停电时,扑救人员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扑救过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触电缆外皮。

5.在救火过程中需注意防止发生触电、中毒、倒塌、坠落及爆炸等伤人事故。

6.专业消防人员进人现场救火时,需清楚带电部位、高温部位及高压设备等危险部位情况。

7.扑救结束后,应及时对着火现扬进行记录、拍照、录像,并保存起火处电缆残留段,以便对起火原因进行分析。吸取教训,防止再发生类似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