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某班组班前安全活动记录表

某班组班前安全活动记录表

2024-05-18 阅读 1614

某班组班前安全活动记录表

工程名称:殷柳庄南区平改1#、?表(五)?

班组名称

模板安装班组

参加人数

12人

作业部位

四层模板

今由陈永才模板班组负责本工程三层框架柱、四层梁板的现浇结构构件的模板制作、安装和模板拆除等工作。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并应系牢。

2、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处作业。

3、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扎脚和空中滑落。

4、安装与拆除5m以上的模板,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

5、高空、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6、遇六级以上的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空作业,雪霜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略干不滑时再进行工作。

7、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抛。

8、高空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许站立在墙上工作;不准在梁底模上行走。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业。

9、装、拆模板时,作业人员要站立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班组长签字

记录人

活动日期

制度大全-www.qiqUha.com.com

篇2: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制度

为使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更有实效,真正达到干部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使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厂(车间)开展的各项活动。

1、管理部门按月度开展安全活动。班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学时。主要内容:

学习国家和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

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

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

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像;

开展查隐患、防习惯性违章活动;

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

其他安全活动。

2、要求

2.1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活动,各部门、班组长要认真组织,严格考勤,不得无故缺勤。

2.2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内容要齐全,包括参加人数,活动内容、发言情况,记录要认真、真实,不走过场,不弄虚作假。活动要做到有领导、有内容、有记录(即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基层单位领导和安全员要定期对记录进行检查和签字,并写出评语。

2.3厂(车间)领导必须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公司领导每月参加一次,各部门领导每月参加两次,原则上各有关领导要参加所承包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班组安全日活动。

2.4安全管理部门要做好日常检查和考核,并将其纳入安全责任制考核当中。

篇3:化工公司班组开展6S管理活动办法

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在基层班组中开展的“6S”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场管理、TPM(全员维护)和精益生产结果,其管理水平决定着管理质量的优劣、生产成本的高低和安全生产水平,最终决定着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

在全体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入开展班组“6S”活动,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管理,突出物流管理及工作现场的管理,保持环境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条不紊、一目了然,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将资源浪费降到最低点,使广大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素质修养。

一、工作内容

班组“6S”管理,就是通过在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着力点--基层班组中全面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为核心内容的“6S”活动,对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工艺、检测方法)、环(环境)、资(资金)、能(能源)、信(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管控,使生产现场定置合理,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士气和责任感,从而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具体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洁(SETKETSU)、规范(STANDIZE)、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等六方面内容。这六个方面内容涵盖了员工岗位操作的全部流程,其意义在于规范人员的生产、工作行为,提升人员素养,进一步构筑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具体来说就是:

整理--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工作场所除了要用的物品以外,一切都不放置。例如:处理仓库里不需要的物品、产品;处理已没有生产效益的产物,及不能再使用的设备、工具;清除厂房四周的杂草。

整顿--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按照规定的位置合理摆放整齐,明确标识。例如:设备、工具以固定的方式及地点放置;先储存的原料、物料先使用,以免过期腐坏、生锈造成浪费。

清洁--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产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整洁。例如:定期清扫、检查工具与设备;定期检查厂房的设施、屋顶。

规范--将所做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得到贯彻执行。例如:制作设备检查记录表或记录看板,以免忘记进行定期检查工作;在仓库中制作各类储存标示牌,以利于正确定位、定量储存货物。

素养--规定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员工成为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例如:制作现场工作重点、流程看板,并养成遵守的习惯。

安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生产、工作中必须确保人身、设备、设施安全。例如:操作高速旋转机床时自觉佩戴防护眼镜,确保“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在进入汽油清洗间时,按要求规范着装,防止爆炸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二、推行办法

班组“6S”管理重点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使每位员工都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从而创造出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合理的工作场所和空间环境。在班组中推行“6S”管理,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员工对“6S”管理的了解和认识,使其自觉投身于“6S”活动中。要使员工认识到,只有彻底地改变面貌,企业才会进一步拓宽发展的空间,从而调动员工参与“6S”活动的积极性,使“6S”管理真正扎根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体现在本职岗位上。

2、自下而上地制定岗位“6S”管理标准。“6S”管理是把每一个员工都当作管理者,是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以人的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一种长期性的管理活动。要使每一名员工对自己的岗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熟知操作规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艺技术、质量安全要求,做到对“6S”管理的各项要求熟知并理解。在制定工作标准时,应广泛听取员工的反映,征求各层次人员的意见,标准不能过高,但也绝不能敷衍了事,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6S”管理的严谨性、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只有如此,才能使“6S”管理落到实处,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

3、严格执行标准考核,与经济利益挂钩。在执行“6S”管理标准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严格”二字。要加强对“6S”管理标准考核的监督检查力度,并将考核结果真正与班组成员的经济收入和各项评比挂起钩来。

三、作用效果

通过“6S”活动,在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管理,突出物流管理及工作现场的管理,保持环境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条不紊、一目了然,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并将资源浪费降到最低点,并使班组成员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素质修养。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优秀的工作质量及产品质量取决于班组中的三个方面,即制度的执行、人的能力和品质文化。而班组“6S”管理正是一种提高执行力、发挥员工潜能、塑造良好品质文化的科学方法,其作用和效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执行力

班组“6S”管理中有许多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红牌作战、定点摄影、形迹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通过这些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应用,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可以通过班组“6S”管理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质量、效率、士气、安全、成本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实现即时化无障碍沟通,为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通过上述方法并加以考核和适当的激励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2、提升人员能力

人的能力就是人员的高素质化,这也是“6S”的最终目的之一。其含义就是立足于己,不依赖别人,从培养遵章守纪入手,提升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改进、日事日毕。换句话说,“6S”就是将提高班组管理水平的目标逐一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逐步实现的过程。无论是生产现场,还是办公室,都要通过严格开展“6S”活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3、塑造品质文化

在班组中,品质文化的建立要以“6S”为基础,培养员工按规定做事、凡事认真的习惯。在推行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注重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强化“没有终点”的理念,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四、保障措施

一是营造氛围。通过营造“6S”管理活动氛围,明确活动目的。从思想上引导员工,使其明白“6S”管理是为自身营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只有对相关的制度、办法的理解深刻了,执行力自然就增强了。在班组中开展“6S”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善于“造势”,善于创造典型事例,通过典型事例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提高员工的关注度,扩大事件的影响力,达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是组织有序。在班组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组织者、推进者体系。将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班组和责任人,真正实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

三是全员参与。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班组人员均参与其中,以管理规定要求为努力标准,以自觉进行“三自一控”,也就是自己检查问题、自己记录问题、自己划分问题类别进行处理、自觉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工作方法,积极开展活动,逐步改善思想认识、工作环境、人员素质,才能真正达到“人造环境树形象、环境育人提素养”的目标。

四是持续改善。员工素质提高到一定阶段,必须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制定新的努力目标,树立“好一点,再好一点”的理念,给员工创造不断持续改进,进行尽善尽美追求的环境和舞台,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工作效果。

五是激发热情。在班组中要以激励手段激发员工参与活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员工不断创造和发明更多的操作工具和管理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班组长带头作用,在持续改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创新,达到持续提高、日新月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