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分层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应用

分层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应用

2024-05-05 阅读 3933

分层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应用

分层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者:钟福祥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自制能力不同,从大的方面来说,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在任何学科都存在着学生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其他学科,在所有学校都有相当的阵容,或者说普及率是100%的,再者,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目标,关键是有统一的考试,使对学生的要求有一个标准的评价尺度。而信息技术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还没有形成一个属于学科的独特个性,各个学校情况各异,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没有统一的考试,全靠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理解,虽说也有教学指导纲要,但实施起来真是困难重重。教师有保障吗?硬件设施有保障吗?课时有保障吗?如果万事俱备,在中国目前以应试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教育制度下,学生会接受吗?结合这些实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在努力的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能者要将自己的才干发挥到极致,弱者要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学生中真正高出他人很多的学生也就是三五个,而大部分学生处在相同的水平,即基本的操作可以独立完成,操作很陌生的学生也就是那么三两个。而我们都知道,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基本的操作掌握了以后,再学习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鉴于这样的情况。在以大多数学生为主的基础上,让尖子生不要感觉吃不饱,让门外汉顺利的踏进计算机的殿堂。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尖子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当讲到某个他熟悉的问题是,看他跃跃欲试的样子,作为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不如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让他在同学面前炫一炫,给他提更高的要求,鼓励他对提出的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否则他们一定会在整堂课无所事事,而且会觉得老师讲得太无聊,太没水平。而对于稍弱的学生,在排座位时可以考虑和操作熟练的学生在一起,得到他的帮助。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言简意赅,对某个问题太多的重复,会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反感.讲授的难度应该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保持原来的状态一成不变的。有的同学会不断地向高水平方向发展,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一个平时不起眼的同学变成了某方面的小专家,作为教师应该对这样的变化感到遗憾,遗憾的是这个学生就在你的眼前你却没有看到他成长过程,所以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走下讲台,走到能力弱的学生身边去,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在练习过程中,课堂任务可以说是一节课最关键的部分,我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布置多个任务,这些任务从难度和灵活度上来说是递增的。这样,我就会鼓励每个同学从第一个任务做起,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因为第一个任务体现一节课基本的内容,这个任务是在所有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而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掌握得还不错,不愿从第一任务做起,那我就要求他,必须要完成最后一个任务。有些"眼高手低"的学生在练习最后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还不能完成,就会从第一个任务重新做起.我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学生的学习念头.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不虚心,会一点皮毛,就觉得自己是高手,这样可以摆正他们的心态.

在课堂教学中,将分层教学渗透到各个环节,对推进学生的平衡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的,教学

制度大全-www.qiqUha.com.com

篇2:小学教学管理随笔分层小组胜于平衡小组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分组式教学势在必行,但怎么分组是个技术活。

许多专家、教师倡议的是平衡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种分组方法比较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讲是科学合理的。

但是,鲜有人知道它的执行难度和局限性。首先,就是各组之间的管理组织困难。老师想要长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得不首先培养一批有毅力、处事公义的组长帮助组织教学并及时统计各组间竞争结果的数据,这个过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实在太大了,没有多少老师会坚持下去。试联想在党纪国法高压限制下仍然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事件,官员们可大都是社会精英啊,他们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况身处社会底层的百姓的儿女们,有多少敢让老师放心交托任务呢?第二,组内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提升。那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层的学生,根本就不是什么学不会需要帮助的类型。他们往往智力更好、反应更机敏,就是“两天打鱼三天筛网”,惰性特别强,单调枯燥的学习任务他们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带得动他们啊!第三,坏习惯强大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负面影响力。在老师布置任务时,积极参与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温和习惯良好的学生,他们几乎包揽了绝大部分的小组合作任务,其余的组员们也不全是不愿意干,而是时间利用效率极低,半天也弄不出个像样的小小成果,太耽误事儿了。久而久之,他们干脆就退居二线,做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他们对学习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极其丰富,聊个八卦、传播点同学间的小秘密那是讲的眉飞色舞,不一会儿就把组内的“军心”给动摇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将班级分成了八个平衡小组之后,很快又确定了分层小组。我根据学生成绩将他们分成A,B,C三大层,每层两个小组。每一次布置任务时,我是分三个层次要求的。每一次统计把关的结果时,我很容易就能找出来各层里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名单,对他们及时进行督促或者批评。在平衡小组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型学生就不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了。那些曾经想破罐破摔的学生也不得不动起来。我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不多,只要他们肯干一定会完成。如果他们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组里成绩好的学生求问。注意,这可是他们自己主动求知的过程,比起被动接受辅导或帮助来说,效果绝对不一样。这种分组教学法我已经坚持了两年,班级成绩的确在节节攀升,而且这种分组法也更有利于班级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所以,根据我们学校生源质量差异太大的学情,我坚持“分层小组”为主,“平衡小组”为辅的分组教学法。

篇3: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初探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初探

摘要:

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学科优势。根据综合考评,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组,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利用网络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同异步参与,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后练习分层、课后辅导和课后评价分层,充分挖掘每一层次学生的潜力,换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做到因材施教,实现计算机教学零差生。

关键词:;因材施教信息技术环境;分层教学

如何实现计算机教学零差生?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而顺利得学习计算机技术?这是每一个计算机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有的老师肯定会说,计算机教学就是玩,让孩子会上个QQ、在网上冲浪就行了。错!计算机是一门技术,如果光会玩有什么用呢?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经常会有很多孩子,网络游戏玩得特别好,但是计算机的各种软件操作却乱七八糟。这是因为计算机教学初始阶段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内容的推进和难度的加深,不少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造成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的状况,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顾及到分层教学,从而达到教学零差生。这几年,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收效不错。

我们所提倡的分层教学,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方法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揽天下”的局面,面向每个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和谐地发展是进行分层教学最终的目的。

教师的工作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计算机教师恰好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信心技术环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同时摆正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让各学习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最大限度得发挥信心技术环境的巨大作用,引领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掌握这门二十一世纪的必备生存技能。

计算机教学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分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细心观察分清层次

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在分层的时候要注意,分层不宜过多,过多课堂教学将千头万绪,缺少系统性会很乱;也不能分层过少,过于少则流于形式,达不到分层教学的效果。对于计算机课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知识接受能力等因素,结合教材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可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优秀;B组中等;C组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三个组的成员在一定的时期可以互相调换,尤其是B组和C组的学生进步之后,要及时调换到A组。层次分好之后,计算机老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从网上发送一份分组明细和调组必备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明白自己的特点,真实掌握自己的水平,从而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