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育随笔:处理幼儿间矛盾纠纷

幼儿园教育随笔:处理幼儿间矛盾纠纷

2024-05-05 阅读 1209

幼儿园教育随笔:处理幼儿间矛盾纠纷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幼儿园教育随笔:如何处理幼儿间的矛盾纠纷

“老师,他打我。”在幼儿园里,类似的告状声常常不绝于耳,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纠纷(摩擦)接连不断,经常有孩子泪眼汪汪的跑到老师面前寻求帮助,可是经过了解,无非是幼儿之间玩耍时一些轻轻的碰撞和一些随意的比划而已,很多泪眼汪汪的孩子只不过是看到旁边的幼儿对自己用手比划或者被轻轻地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义上的殴打其实很少。特别是小班幼儿,这种情况就更多。

那么,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注意观察了解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小的孩子,因为他们年龄小,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还不能明辨是非,经常人云亦云,甚至会把想象与真实相混淆。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例1:户外活动准备排队时,李海昊和聂子涵互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紧,摔倒在地,子涵大哭起来向老师告状说李海昊打他,海昊一脸惊慌赶紧向我声明:“我是不小心的!不小心的!……”我先扶起子涵并检查他没有摔伤后对他说:“你们是自己互相玩耍不小心摔的,海昊没有打你,而且你没有摔痛就哭,男孩子能这么娇气吗?”子涵点点头不哭了,我进一步以柔和的声音引导海昊说:“老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你把子涵压倒了,应该说‘对不起’”,海昊见老师没有责备他不再惊慌并认真地向子涵说:“对不起”,子涵赶紧说:“没关系”,俩个人又成了好朋友。

例2:这两天,班上最乖的小女孩刘贝雨多次哭着告班上最乖的小男孩饶弘的状:“老师,饶红打我。”其他幼儿都跟着喊:“饶弘打刘贝雨。”并跑过去要扭饶弘到老师面前,我很纳闷,饶弘从来不跟人打架,怎么也开始欺侮人了,而且是欺侮班上最乖的刘贝雨,但是因为没有注意到事情的经过,只好一边安慰贝雨一边批评饶红并提醒他以后不敢再欺侮人,可是饶弘却极力辩白:“我没有打贝雨。”“没有打那贝雨怎么会哭呢?”我不相信,但饶弘却一脸不服气地说:“我没有碰到她,我就用手比了一下。”带着纳闷,我开始认真注意他们两个的表现情况,原来饶弘有时会模仿电视上的武打动作,对着同桌贝雨比划,虽然没有真的打到贝雨身上,但是娇气的贝雨却委屈得泪流满面。明白真相后,我找来饶弘和贝雨,进行了相应的教育引导,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二、及时解决问题

幼儿以暂时记忆为主,如果发生的事情没有及时解决,过后幼儿容易忘记事情的经过,就会失去最好的教育依据,从而失去教育意义,甚至造成冤假错案。

如班上有个最好动的幼儿吴嘉豪,经常磕磕碰碰弄伤自己。一天早接待时,他的妈妈指着儿子鼻子下面的一条条红斑向我告状:“我孩子的皮肤被刘畅(嘉豪的同桌)抓破了,老师帮忙教育一下。”我耐心地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嘉豪小朋友一下子点头一下子摇头,自己也搞不清事实真相,他的妈妈站在旁边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里问了儿子,他说是刘畅抓的,应该没错。”我正想找来刘畅进行教育,旁边的生活老师提醒我:“看样子不象被人抓的,如果是被小朋友抓的,伤痕一般是从上往下,而他的红斑大部分从左往右,还有一些不同方向没有规则。”我觉得有道理,就理智地找来昨天的当班老师了解事情真相,原来是绘画活动时,嘉豪小朋友自己用水彩笔在嘴巴旁边画画,是水彩笔的笔尖划伤了他的皮肤,刘畅并没有抓他。事实清楚了,在老师的启发和提醒下,嘉豪小朋友也渐渐记清了事情经过。我差一点就冤枉刘畅了。

三、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年龄小,他们幼小的心灵还很脆弱也缺乏经验,对成人的依赖特别强,碰到问题时无法自己解决,常常依赖老师的帮助来解决问题。但我们老师可以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即可以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在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时,还可以同时结合礼貌行为教育,引导他们之间互相道歉互相原谅,学习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四、进行“坚强”、“勇敢”、“宽容”等心理品质教育

很多幼儿动不动就流泪,容忍精神和挫折感非常薄弱,经不起一点点磕碰。针对幼儿脆弱、娇气等心理弱点,应该进行“坚强”、“勇敢”、“宽容”等心理品质教育,及培养他们经受挫折的能力。

如前面讲到的刘贝雨小朋友,就是个娇气十足的女孩。每次她流泪时,我都先鼓励她:“别哭!贝雨很坚强的!把眼泪擦干!老师喜欢坚强的孩子!”等她擦干眼泪后我再引导她:“好朋友一起玩,轻轻地碰一下是没关系的,你说对吗?”渐渐的她不再动不动就哭了,而且看到其他幼儿难过时,她也学着老师的口气说:“轻轻地碰一下是没关系的。”坚强的品质和宽容的精神慢慢地走进她的心田。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www.qiquHa.com.com 制度大全

篇2:五月份幼儿园教师随笔:学会冷处理

五月份幼儿园教师随笔:学会冷处理

冯成文

近期我们幼儿中有一个孩子,每到用餐时间,就会说自己头痛或者肚子痛,开始老师们都非常紧张,后来老师们发现他并没有这些症状,开始老师认为是他不喜欢吃这些东西,都会哄他吃,但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这种习惯,吃饭时,老师也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他身上,对于别的孩子关注自然就少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孩子似乎更加变本加厉了,这时我对我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大多幼儿都会有不喜欢吃的食物,这时他们需要我们的鼓励;但这名幼儿每天都会有这样的表现,因此我不应该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教育,我想他大概是希望以这种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实际上他的目的达到了,这时他便更加猖狂起来。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突然想起了《保姆119》中的一句话“有时我们要更多关注那些做的好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哪些表现好的孩子身上,让那些做得不好的孩子去像他们学习,相反的我这种方式,不光是纵容了不良的习惯,而且对于哪些表现好的孩子也极不公平。

于是我对这个孩子开始了一种“冷处理”的教育方式,对于他的用餐时的种种“坏毛病”我一概不理,并把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那些做的好的孩子的身上,并表扬他们。过了一段时候后,这个孩子了解“坏毛病”是无法引起老师关注的,也就慢慢改变了,当他做好的时候我会给予表扬,让他更有动力去进行改变。

篇3:幼儿园教师教学随笔教学小故事

幼儿园教师教学随笔教学小故事

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礼仪做好,更主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也要学会做文明人。自己从每天入园开始就要求孩子问候要积极,并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见面问好的习惯。在园我所要求孩子只要是别人给你东西就要说谢谢,在园里孩子做的很好,只是在家到底做得怎么样我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和一位家长聊天在制定,我们的孩子把这些好习惯带回家了。原来是有一次星期天孩子在家吃饭,妈妈给这位孩子盛好了饭,孩子主动和妈妈说了声谢谢,当时这位妈妈就特别感动。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付出总是不要求回报的,可是孩子的一声谢谢是真的触到了妈妈心底的那根弦,让妈妈激动的不行。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我们班小孩总会在不小心碰到别人后及时的说声对不起,在别人帮助自己时说声谢谢。当我看到自己所带的孩子能自己和善的解决一些小事时,心理特别高兴。尤其是当我和家长聊天时会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我家的孩子经常帮我整理东西,说是老师说的自己的东西要整理好,不要影响别人.还有的说:有时我不小心把垃圾弄掉在地板上孩子也会及时的告诉我垃圾掉了。当我躺倒家长的这些话时自己别提多高兴了。自己也因为能成为这一群孩子的老师而感到高兴

教师,幼儿园,小故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