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小结:放飞幼儿游戏回归游戏本源

教育小结:放飞幼儿游戏回归游戏本源

2024-03-09 阅读 1261

教育小结:放飞幼儿游戏回归游戏本源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教育小结:放飞幼儿游戏,回归游戏本源

近期有幸去上海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聆听了上海的幼教专家们围绕“幼儿园区域游戏及自主游戏设计指导”这个主题而展开的讲座。在各讲座中,专家们分别以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主题下的游戏开展为切入口,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了幼儿园区域游戏及自主游戏该如何设计和开展,让我们都受益匪浅。

一、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再认识

说到自主性游戏,很多老师觉得就是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玩,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愉悦与发展。那么在这个自主性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老师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老师要不要介入?要不要指导?满足幼儿内在需要的同时要不要发展?教师追求发展是否会抑制幼儿的游戏快乐?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幼儿的内在需要融合?带着这些问题,专家们给出了解答:①愉悦是其它发展价值的基础,先于发展。强调愉悦作为游戏的本质,让孩子在游戏中先快乐后发展,不快乐则谈不上自主发展,这是游戏课程改革的方向,也为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调:先愉悦,后发展。②教师应将教育意识(从成人角度)转化为发展意识(从幼儿角度),目标从发展性转换到愉悦性,通过促进愉悦来达成发展。

反思:我们在进行游戏指导时老师不应急于达成心中的教育目标,而打断或直接控制孩子的游戏,应该是基于观察的基础上来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是否在学习,发现孩子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再进行游戏材料的调整,这样不但能让幼儿真正感受到自主性游戏带来的愉悦,更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即满足了幼儿的内在需要,也达成了发展目标。

二、自主性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以故事、童话内容为依据,让幼儿装扮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演一定的情节而进行的游戏。这种表演游戏带来了问题:这究竟是“表演”,还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能体验到愉悦吗?它能满足幼儿的内在需求吗?为何表演游戏总是女孩的天地,怎样才能吸引男孩的加入呢?

反思:我们现在开展的表演游戏形式比较单一,主要内容就是唱歌、舞蹈、故事表演等,这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内需,所以我们可以将表演游戏、音乐游戏及其它幼儿感兴趣的、与艺术相关的活动内容相兼容,全部纳入幼儿表演游戏范畴,划分为四大模块(戏剧类、歌舞类、“杂”技类、欣赏类),便于幼儿自主选择、自由表演。

戏剧类:以自主或创编故事表演为主要内容,包括真人表演、手偶、纸偶、木偶等形式。课程中熟悉的内容:三只熊、狼和小羊、小红帽;幼儿感兴趣的故事:西游记、白雪公主幼儿自编故事。

歌舞类:以音乐活动为主要内容,包括歌曲、舞蹈、音乐剧等。如:森林音乐会、民族舞。

“杂”技类:除戏剧、歌舞以外,其它幼儿感兴趣的表演内容,包括打击乐、时装表演、杂技与魔术、双簧、武术及其它语言艺术等。

欣赏类:以欣赏经典、趣味作品为主,包括各类经典作品、相关主题作品、时尚作品,包括建议家长组织亲子艺术欣赏等。

而对于小中大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他们在游戏中的方式也不同,小班幼儿一般以个体游戏为主,在游戏情境中自选角色和道具、自主装扮、自由游戏。中大班幼儿喜欢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游戏,从个体活动逐渐向合作活动演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老师在表演游戏的介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①进入游戏:当幼儿需要时,如无法继续游戏,教师以同伴的角色参与活动。②退出游戏:当幼儿自然游戏、或有困难能自行解决时,教师应退出游戏,旁观欣赏。③变换角色:教师根据游戏进展、幼儿需要变换各种角色,如欣赏者、合作者、求助者、引领者等。

三、自主性建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

幼儿的建构游戏能力需要大量时间成本投入;需要长时间对建构游戏材料的熟练操作,才能是看到幼儿在一段时间的自主建构游戏中获得成长。而我们年轻教师在建构游戏师幼互动中经常会遇到:对于幼儿建构作品的优劣难以判断;对于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不善于反馈;对于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突如其来的冲突矛盾不懂得把控等,导致了面对在建构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总是手足无措……那么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案例1:告诉老师“我不知道搭什么”或坐着发呆;开始搭了一会儿就拆掉,此行为反复,始终说不出自己搭的是什么;看其他幼儿的建构行为,试图模仿,但很快失去兴趣而放弃。

具体方法:1.通过和蔼的交谈了解该幼儿的前经验中有哪些内容合适建构(对小班)。2.联系往日该幼儿在主题环节下的兴趣点。(需要日常的关注)3.可以利用语言诱导幼儿先自己说出接下来的操作:做什么,用什么材料,怎么做(主要针对对中大班)

案例2:有搭建的想法,面对材料无从下手;能说出接下来想要搭什么,但不知道选择怎么样的材料;搭建的结构由于不牢固反复倒塌,兴趣降低,消极抱怨。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幼儿年龄特点的推进(以中大班为例):1.中班年龄阶段幼儿的建构游戏水平处于“无意构造”――“想象构造”,中后期出现:“想象构造”+“模拟构造”。教师策略核心:把握该阶段幼儿平行游戏的基本特征教师的指导是可以与幼儿一同进行“平行建构”。2.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处于“模拟构造”+“自由构造”并存的时期,可能出现“照图模拟”,教师策略核心:同伴学习。

案例3:作品建构完成,不知所错;有继续作品的想法,但无从下手;收到投放材料的限制无法继续自己的想象;幼儿的想象过于天马行空,不知所云。

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充足的材料投放和游戏的指导性语言来延伸幼儿的创意。

案例4:鲜有合作;出现矛盾不善解决;在合作团队中一会儿就无所事事了。

这是我们就要引导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材料投放不充足的情况下,幼儿会产生由于使用材料不均导致的矛盾。在无法自行解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互利交换”,“材料替代”的方法解决矛盾。在合作团队中出现意见分歧,导致团队合作的终止,教师可以合理评估分歧意见,引导开展团队内部讨论,使分歧意见产生折中办法,促进问题的解决,推进合作行为的继续。

在此次的讲座中,专家们结合案例给予我们很多可行性的操作方法,相信在专家的引导和我们后续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在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和指导中将得心应手。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www.qiQuha.com.com 制度大全

篇2:教育小结:别让分享成为孩子另一种借口

教育小结:别让“分享”成为孩子的另一种借口

虽说中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会略懂事些,但是“独占行为”在我们班级中依然存在。无论是晨间活动

还是自由活动,经常能听到小朋友的小报告:“老师,他拿我的玩具”“老师,他抢我的操作材料”等

等。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为此我设计了主题社会教育活动――《我

愿意分享》。

所谓分享教育就是引导幼儿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

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整个活动我主要围绕两个目标来进行:1、让幼儿理解朋

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和学习分享的经验。2、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活动开始时,我便

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要做些什么,孩子们急切地举起小手都想来介

绍自己的好朋友。听着孩子们细说他们曾经和好朋友发生过争吵还有分享的经过,我心里一阵感动。接

着,我鼓励几名幼儿上来进行情境表演,让其他幼儿来判断对与错,其实很多孩子已能初步是非,只是

有时自控能力还不够。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分享活动,活动前一天我便鼓励孩子们事先将自己的喜爱的玩

具和食品带入园并在活动中与同伴进行分享,这一环节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分享的乐趣,也将活

动推向了最高潮,直到活动结束后很多孩子还意犹未尽。

自从开展这一活动后,孩子们已形成初步的分享意识,发生争吵的现象减少了,但是却经常上演着“分

享”事件,不是偷偷带点小零食就是携带一些小玩具。这是集中活动的时间,瑞斌小朋友旁若无人地拿

出小恐龙玩具与身边的嘉颖小朋友开心地在玩。我轻轻地走过去并蹲下来想看个究竟,他却抬起头茫然

地望着我说:“老师,我和嘉颖在分享玩具!”啊,多么可爱的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

”他小声地回答:“上课时间!”“那上课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做?顾着玩还能学到本领吗?”他摇了摇

头。我决定先把小玩具收起来,找个合适的机会再跟他好好沟通一下。放学后,我马上向他妈妈了解一

下这个玩具是怎么带进来的,因为我们晨检时会检查小朋友是否有携带零食、玩具或者尖利物品,如果

不是教师组织的活动需要一般是不允许小朋友带入园的。跟他妈妈沟通后才得知原来自从分享活动结束

后,瑞斌小朋友每天都吵着要带玩具或者零食带入园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刚开始他妈妈是不同意的,

但是拗不过他的性子便妥协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将“分享时应注意什么”这一话题放在早谈中,让孩

子们来讨论与交流。在一番讨论中,孩子们意识到分享不应只是分享实物,还可以分享经验或趣事。此

外,我和孩子们也一起建立了分享规则:不能私自携带小物品入园,不能在上课或者睡觉时分享。规则

明确后,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也能随之提高。

这一事件的发生为作为幼儿老师的我敲了一下警钟,在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过程中,除了要幼儿真正认

识到“分享”的意义,还应注意发挥榜样作用的力量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别让“分享”成为孩

子的另一种借口!

篇3:教育小结:让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儿生活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教育小结:让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儿生活

排练班级童话剧《大肚子河马》时,我们进行演员的海选。

首先是主角河马的海选。“谁愿意来当河马的?”我料想定有一大波孩子报名,谁知只有3个孩子稀稀疏疏地举手。“为什么你们不愿意当河马呢?”“因为河马是坏的,他抢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喜欢他!”当面对无人参演的尴尬局面,我们进行了一番思想沟通,从表演的角度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一个好演员,并从故事文本出发,告诉孩子们,虽然小河马一开始喜欢抢别人的东西,没有礼貌,但是他知错就改,还是一个好孩子!再次问道谁愿意参加时,多数孩子还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此环境下,有个小女生举起了手:“我愿意当小河马!”事后帮她梳头发时,她告诉我:“老师,我喜欢小河马,因为她最后改好了!”事后证明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下,她的自荐成就了童话剧精彩的表演!

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或许我们可以利用教师的权利,高效率地直接为幼儿选好角色。然而独裁是人类态度上的极端,面对幼儿与我们的意见相左,或让我们感觉困惑时,还能以一种关怀、支持的态度来运用对幼儿的“权力”,向幼儿说明原因,并且尊重幼儿的意见、感觉和想法,这着实不易,却才是教师专业真正的表现。要相信家庭和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一生的基础,让民主和尊重从小根植在孩子心中。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4:教育小结: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养成幼儿环保意识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教育小结: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养成幼儿的环保意识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小班幼儿对于很多知识都非常匮乏,对于环保的意识一比较薄弱,我们可以将环保知识渗透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

一、日常行为中的渗透。

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单靠一节环保课程是很难引导幼儿形成环保习惯的,需要我们在幼儿的日常行为中,渗透环保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有“心”的眼睛,及时把握住教育的契机,比如每天我们都会有吃点心的时间,幼儿在吃水果,扔果皮的时候,就会注意他们是否扔到垃圾桶,有没有随便乱扔东西。在外面参与户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随便乱踩草坪、采摘小花等,都需要我们及时提醒,从而在一点一滴的行为中,养成一种环保的意识。

二、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小班幼儿对于游戏的开展都非常感兴趣,将环保活动融入到游戏中,在游戏的促进中,形成一种环保习惯。在开展游戏活动中,会需要一些游戏材料,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如:易拉罐、硬板纸、牛奶盒等废旧材料,与幼儿一起讨论可以变成什么,制造出新的游戏材料,知道有些物品还可以循环利用,而且还能做出更好玩的玩具,让幼儿感受到这些物品也是非常宝贵的。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儿歌、故事等游戏形式,使环保活动变得更加游戏化、趣味性。

二、教学活动中的培养。

教学活动是幼儿活动中的一大环节,教师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使幼儿得到各个方面的发展。在环保教育的活动中,针对性的围绕环保的话题,从而得到更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在一次活动活动《青青的草地》中,请幼儿感受草地的一片绿意,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由绿油油的草地变成枯萎的杂草,幼儿的心情也随之转变,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自己能领悟到这种心情的变化,在出示各种污水、废旧排放等图片的时候,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会把小草给破坏,有人去踩草地的时候,也知道我们应该走在石板路上,让小草也能健康的成长。在一次次的教学过程中,让幼儿了解到环境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幼儿环保的意识,从而形成一种环保习惯。

总之,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已与环保环环相扣,未来的环境是今天的幼儿所创造的,他们的思想将是我们未来环境的一大重要因素。将环保的意识融入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将环保意识转变成一种环保行为习惯,共同为我们环境所努力,还我们一片绿色的世界。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5:教育小结:小班行为习惯培养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

教育小结:小班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学会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习惯的养成会伴随着人一生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加强对他们的养成教育的培养,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生活习惯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涵涵是家中的独生女,家里大人都很宠爱她,生活上过度照顾,所以养成了一些娇气的性格。在幼儿园涵涵还算是个听话的孩子,但她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做每件事情都特别慢,尤其是吃饭,每次都是最后几个吃完的。

有一天,涵涵又吃到最后几个了。我不时地用眼神提醒她,她却丝毫没有反应,我给她讲道理,但是没有效果。怎么办呢?我环视了一下四周,看见涵涵最感兴趣的娃娃家里有几个小朋友玩得正热闹。于是,我的主意来了。我走到后面的娃娃家,对其中一位小朋友说了几句话,然后快步走到她身边,轻轻地对她说:“二宝,涵涵在玩娃娃家,他刚才告诉我,还缺一个人来当妈妈。你快吃饭,跟他们一起玩,娃娃家的宝宝们还没吃饭,你快给宝宝们做饭去好吗?”二宝往后看了看,连说“好”。

终于涵涵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了。本来不多的饭,很快就被吃完了。最后涵涵来到了娃娃家,经过老师的几次引导,她吃饭越来越快了。老师的教育不能只依赖于说教,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进行引导,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转变自己的行为。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其感兴趣的地方,从而改正了她吃饭慢的毛病。这种做法既不影响孩子的情绪,又让孩子乐于接受,还满足了她的游戏欲望。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反思,不断尝试用积极正面的方法鼓励幼儿吃饭,从而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老师也能组织好幼儿的各项活动。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