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行走在思考的道路上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行走在思考的道路上

2024-05-05 阅读 6089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行走在思考的道路上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行走在思考的道路上

20**年3月23日至25日,“z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z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个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采用几位教师同上一节课的方式进行,由10位近几年来获省一等奖以上的骨干教师执教。前来观摩的人员是各县区的数学教研员、骨干教师,我也有幸作为一名“骨干”参见了本次会议,尽管是在分会场但也收获颇丰。

一、我的感受

1.教学设计--独具创新

本次会议主要是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课例。回放10节课,不论是3的倍数特征的形成、毫米和分米表象概念的建立、还是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验证,尽管课题相同,所追求的目标一致,但是10位教师的设计思路各不相同,都与以往的课堂设计相比有所创新。“3的倍数的特征”臧晓梅老师采用的是“先知其所以然,再知其然”的方式,其他三位老师走的是“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但是在各个环节的处理上也不尽相同,充分体现出“创新是数学课堂进步的灵魂”。

2、细节处理--独具匠心

回味10节课,回放10位教师台上的一举一动,在各个环节的处理上都让我们耳目一新。“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课中,在处理“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一问题时,臧晓梅老师在引导时,步伐细腻,层层引导、点拨,由16到24到138再到450,数据由小到大,并借助小棒3根3根地分,让学生清楚明白每一位上分之后剩几根小棒,在形象直观的小棒图中让学生清楚明白“为什么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相加”,让学生经历“设疑--猜想--观察--验证”的过程。于丽华老师在此环节的处理上,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更是铺路架桥,在分小棒之后又引导学生学生借助计数器将“数字”与“数位”之间的关系融为一体,便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陈兴远老师在引导此环节是则是采取了“紧追逼问”的方式,出示54之后,问“5是哪儿的”、“4是哪儿的”“5是五个什么”、“4是四个什么”.......步步追问,让学生在矛盾的碰撞中激活思维,深度明白其中的道理。米文梁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寻找“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时小窍门的引导,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米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样的课堂上,还有什么疑难不能得到解决呢?

3、驾驭课堂--独具风格

纵观10节课,有考细腻引导让学生层层明理的女教师z、z,有靠幽默机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男教师z、z,在z师范附小的z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更是一直处于鼓励、表扬之中,青岛实验小学的z老师不乏女教师的温柔也兼具男教师的干练......所有这些,都能看出这些教师的个人素质水平是我们不能比拟的,他们不愧为我们省小学数学教师的骄傲,感觉他们在课堂上一举一动都那么得心应手,每一次点拨引导都恰到好处;在他们的课堂上,更能看到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更易欣赏到学生精彩的表现。

二、我的思考

思考一:课堂现状思考

观摩10节课就如同在品尝十顿“大餐”,虽然没有听到10位教师的设计理念介绍,但是也让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入反思:课改已经进行了十一年,在这十一年里,市县镇层层培训,《新课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在我的笔记上也许抄过不止一遍,但是对我没有太多影响,有时感觉只是应付检查,日常教学中很难变成现实。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又重新革新了大脑,加深了对“新”理念的认识。感觉到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低效和伪高效现象,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⑴关注教师多,思考学生少。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满堂灌、包办课堂,学生思考少。

⑵关注知识多,思考人性少。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忽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记住知识而忽视过程优化,学生作业负担重,学得苦,学得累。

⑶关注媒体多,思考整合少。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利用网络优势照搬现成教案、媒体资源,忽视集体与个人备课,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不能深挖教材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量媒体资源不加整合直接应用于课堂,整节课华而不实。

⑷关注形式多,思考本质少。个别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气氛上的“热闹”、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课堂上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只重视了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这些现状的存在,导致了课堂的低效,课时的紧张,教师课上工作课下补,学生作业量大,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没有形成积极的学习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明显不足。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教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同时它也是一门科学,作为一名教师追求“有效教学价值”将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思考二: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国家督学刘长庆主任《谈小学高效课堂教学》中说“提高课堂效率,精讲多练最有效。精讲:知识的总量原本不多,没有必要在讲的时候浪费那么多时间,而多练就是巩固,使学生由知识转化为技能,再由技能转化为能力。”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要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由让学生被动地适应我们,转变为我们主动地适应学生。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促进高效课堂构建。

思考三:做好学法指导与习惯培养,促进高效课堂构建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重要保障。

三、我的困惑

1、情境创设怎样做到更有效?

回想“毫米、分米的认识”4节课,在这4节课中,为引出毫米、分米,4位老师都采用了“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孙悟空得金箍棒,一节课围绕测量金箍棒的长度展开操作活动,随着悟空的“变、变、变”引出毫米、分米两个长度单位,并借助“找、看、想、说、画、估、量”等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整节课中看出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但是从练习来看,教学效果并不令教者满意,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

2、我们的课堂是否追求枣庄师范附小张彤彤老师的风格?

听过张老师“三角形内角和”的老师不知是否有同感:一节课中张老师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说,需要点拨时时说、学生思考时说、学生合作时也在说,总之,感觉一节课张老师挺累的(当然有些必要指导是应该有的)。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的话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思考?

总之,参加本次会议让我收获很多、感受很多、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我会带着这些困惑,行走在“思考”的道路上。

www.qiQuha.com.com 制度大全

篇2:参加快乐玩有效学: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参加“快乐玩,有效学―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年4月15日我们乘客车千里迢迢、一路奔波来到了四川成都,参加了有关“快乐玩,有效学―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研讨会”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在这两天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了解了不少、学习了不少、懂得了不少;总之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通过各位专家的讲座、培训,引发了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其实,我们的孩子应该回归到游戏中,在游戏中成长、学习。针对我园的教学实际情况,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问题一:对游戏教学化、教学游戏化的认识误区;问题二:游戏是幼儿自己的,应让幼儿回归到游戏中;问题三:正确认识教学与游戏的关系。

一、游戏教学化、教学游戏化的理解及运用

游戏教学化即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关注游戏;教学游戏化即避免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倾向,关注幼儿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本体性游戏即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还可以运用手段性游戏即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在教学活动中,游戏可以运用在开始部分,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游戏还可以运用在高潮部分,让幼儿加深体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也可以运用在结束部分,让幼儿运用经验,延伸拓展。总之,游戏运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其组织策略也不同。

二、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及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游戏与教学对儿童发展的促进:发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游戏有具特殊的发展价值。游戏与教学对儿童发展的效应:即未来效应与即时效应;潜在效应与显在效应。教学让幼儿直接获得知识技能,游戏让幼儿变得聪明和智慧。游戏的两个特征表现在:一是重过程轻结果,二是转换替代。游戏生成教学―游戏中捕捉教学契机―不中断游戏。这时,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准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二是判断课程目标与幼儿当前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支持幼儿行为意愿前提下的引导机制。

三、当前教师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关于游戏的时间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自由游戏时间不够,但没有时间可增加了。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因为按照教师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同的。保证一次连续游戏时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2、关于区角活动的性质

有了区角活动游戏反而减少了,这是教师普片意识到的问题。为什么区角活动不是游戏呢?因为区角活动中的大量材料都有教师预设了特定的目标,规定了玩法,而幼儿对很多内容并不感兴趣,常常需要教师引导着去选择。教师的困惑是区角活动究竟应当如何定位,它是自发性游戏还是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应该是游戏性的还是个别化学习性的?我的观点应该倡导游戏性的区角活动。

3、关于主题活动与游戏的关系

大部分幼儿园都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实施课程的。然而,如何通过有内在联系的各类活动来展开主题,可以反映教师对主题活动的不同理解,从而决定游戏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差异很大,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分科教学,那么游戏至多就是服务于某种特定教学目标的手段;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那么具有游戏意义的自主探索和自发表现就会渗透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与主题名称相关的系列活动,那么教师就会根据这些活动的需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游戏;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那么幼儿的美工建构活动就会占据主题活动的主要过程。

无论我们怎么理解游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的活动,因此教师只需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与主题相关的某些材料。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模糊教学与游戏的界限,是两者融合互为生成;二是分清游戏与教学的界限,是两者并列,相对独立。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3:聆听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聆听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4月9日至10日,我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中,我共观课5节,听讲座3个。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语文视野,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在专家的课堂示范与思想引领下,我只感到学习--提高--修炼教师基本功,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现将这次学习感受表述如下:

一、语文课堂是情智教育。

主要体现在曲晓芸老师所上的观摩课上。她所执教的是古诗《乞巧》。她的课堂更是“情”的引导,“智”的生成。她的课犹如舞台上演出的评书,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断气不断,课堂中无不体现曲老师尊重学生的情感;既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极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听者无不感叹:听这样的课真是一种精神享受哇!这也告知我们:语文课不仅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

提到阅读,我们可能会想到我们的语文课本。然而小学六年,学生仅仅读那薄薄的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马琴老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中国小学的语文教学实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们中国的孩子阅读开始的时间晚;二是中国学生的阅读量少;三是中国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她还强调:阅读要注重质量。好的阅读可使学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让学生打好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该少一些,而学生的活动要多一些,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

三:教师要永保一颗童心

陈明祥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灿烂的微笑使人感觉在面前的不再是老师,而是最和蔼可亲的爷爷。他执教的是一节作文指导课,题目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在这一节课里,他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处处表现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在让学生听闫维文的歌《母亲》时,陈老师边唱边演,那声音虽有些苍老却很入耳,动作虽有些僵硬却配合协调。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能保存着一颗纯洁的童心,是多么的难得。那么作为我们长期与小学生打交道的老师,不是更应该永远保留一颗年轻的心吗!只有具备一颗年轻的心,才能真正溶入到孩子中去,做好“孩子王”。

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听到各位教育专家精彩的演讲,看到他们让人动情的观摩课,我感到自己与他们相差甚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拥有讲台,要热爱讲台,更要研究讲台,要让自己的生命因讲台而精彩。那么我们如何能让自己的讲台流光溢彩呢?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平时多钻研,多学习。多看别人的公开课是学习;多钻研教材是学习;与同行之间交流是学习......

五、语文教学的真谛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晰地找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那就是“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文章。”这就需要识字与写字的有效结合,读说写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语文课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涵养学生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健康情操,而并非教两个生字,熟读课文,写两个千篇一律的作文。

读,让学生在教师、文本中进行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进行情感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说,解放学生的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说出内心的体验,开启表达的源泉;写,让学生将内心的感受与想象,倾注于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探索。我们当以专家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勇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窦桂梅老师这样说道:“一个教师在他自身的成长状态里可能他懂得了要学习,这就给他带来了好处和实惠。”“书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丽的容颜。”我们教师本身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书本打交道,如果我们离开了书籍,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我想起了陆游在《观书有感》中写到的这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就是我们老师的源头活水。吸纳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们都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我们应该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应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更应该阅读学生这一本本无字的书,来让我们攀登上教学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