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2024-05-11 阅读 8118

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年6月――20**年10月,我校进行了了科研课题《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在学校德育处和教科室的领导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在我们目前的物理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所有物理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2、物理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3、物理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

4、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注重德育实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

充实了德育体系理论,充实了素质教育理论,对全面素质教育起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成员是一批素质精良的中、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教育基础,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此外还有许多本地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课题的顾问,能随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2、实践价值:

(1)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

(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的理想。

(3)我校得到了县教科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经费保证,目前已做好前期准备,本课题现已积累大量的参考文献与资料。

(4)本课题组已发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四、研究目标:

研究在新时期条件下,深入研讨物理学科中德育新内涵、新功能;研究物理学科中渗透德育、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途径、策略方法,做到如何有意、有情、有度、有效地进行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渗透的途径、渗透的策略三方面作了侧重研究,于整体着眼,从课堂着手,紧扣教学,联系生活,多维渗透,细节滋润。为培养具有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现代公民打下基础。

(一)循序渐进,形成物理学科德育渗透序列。丰富和深化对物理学科课程德育渗透的认识。理清德育与物理教学的辩证关系。

(二)理论研究,寻找德育与育人的切合点,探究其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切实研究物理学科德育渗透方法与形式,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

(三)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为培养德才兼备新型人才打下坚定基础。通过打通物理学科渗透德育的主渠道,强化物理学科渗透德育的体验场,创建催化物理学科渗透德育的评价机制,通过物理学科自身德育模式的探究和物理学科“沟通”方式途径的探索,形成整体的教育合力。

五、研究内容:

(一)开展德育理论创新研究,探究其必要性、重要性。通过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现状调查与分析,剖析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现状与对策;通过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内涵、要素、特征的理性思考,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构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要点、内涵原则,实践途径。

(二)研究各物理学科德育因素并形成序列,有机沟通物理学科课程。通过开展富有物理学科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实践课程的活动化;增强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意识,实现活动中育人的目的。

(三)研究物理学科的德育渗透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以符合现代教育。扎实开展德育活动。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综合实践等阵地,把物理学科的德育活动纳入到课程中来,实现活动课程化。

六、研究重点:

1.编制物理学科德育渗透实施细则,物理学科渗透德育的案例征集汇编。

2.按照新课程标准必修内容,立足于课堂教学,收集物理学科德育渗透课例并形成文集。

3.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并形成文集。

4.整理好成果,并形成主题性教育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七、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6月开始实施,2013年6月完成,周期为两年。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首先分析研究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时存在的问题,并以物理课程中课堂、活动、评价等方面,注重德育环境氛围的营造、德育途径的探索,德育评价的实施,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育人环境,开创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形成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模式,创设全面育人的格局。

(二)研究过程:

时间为2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2.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并向上级申报。

3.组织学习有关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1月――2013年2月)

1.开展课题研究,完善研究方案。

2.继续学习德育知识,完善各种记录。

3.优课展示,优秀个案展示,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1.成果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2.编辑优秀论文,优秀个案集。

3.申报成果,结题验收。

4.总结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过程性材料,全面展示“物理学科德育渗透”课题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1.目标渗透法:教师根据教材,找准德育目标,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地渗透德育。

2.情感陶冶法: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3.榜样示范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

还有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心理咨询法……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教学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价法等研究方法。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本课题主持人为学校德育副校长,一直任教初中物理物理学科,曾获得县“优秀教师”、“先进德育工作者”等称号,是我校德育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曾参与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员包括所有物理教师、几位中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及优秀班主任等。主持人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组织、管理,并以研究工作会议、讲座、论坛等方式部署研究任务,协调研究力量,组织研究活动,评价研究成果,指导和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2、课题组对所有人员进行了分工。开题以后,在全校范围进行宣传,通过座谈、研讨,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兴趣,寻找自己的兴奋点,确定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了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课题研究,定期交流、研讨、评价、调整。

九、课题保障措施:

1.本课题所在学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校领导班子更是教科研的先行者,陈通伟副校长在德育方面颇有研究,学校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将给予本课题物质及人事上的支持,学校将邀请学术专家和特级教师来校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开放课堂,吸收评价,为课题研究提供交流平台。

2.本课题的研究将邀请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倾力支持,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物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发展,实现育人为本,培养更多具有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教研室的指导与参与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证。

3.本课题的研究将得到充分时间的保障,学校每周三举行物理组教研活动以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素质,课题组成员每月一次工作交流会以确保研究的方向和进度,保证本课题的有效实施

十、研究成果:

1、通过德育渗透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德育渗透的方法。

(1)、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2)、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哥白尼的日心说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坚持真理、勇于为科学献身方面的教育。

(3)、解疑答难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4)、兴趣教学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介绍坎儿井时。教师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漠高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榜样启迪法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在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

(6)、开展活动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7)、参观教育法

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花园实践基地,锻炼他们体能的同时参观科学实践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改变了以前重智轻德现象普通。真正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做到了实处,也避免了物理学科德育标签化。将德育渗透于物理教学,很多的时候,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有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德育的途径也避免了以前的单一的弊端。呈现出了多样化,生活化,生动性等特点。

3、充分利用德育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陶冶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规范的日常行为,提高了学生自理、自学、自治、自律、自强的能力。学生在家勤动手,能讲礼貌,守社会公德。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

4、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物理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校其他的工作的开展,校学生篮球队在县比赛中中荣获了第六名。在县中小学课间操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还荣获了主题征文优秀组织奖等。

5、推动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展开。

本学期,我校以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发展点,以实施德育日常工作全程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通过落实德育建设,构建良好的德育体系和扎实的德育科研实践,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学生的德育在学科中的有机渗透,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保障机制。开展德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科学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6、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这次课题研究中,努力下功夫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取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物理教师在课前课后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教材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进一步提高了物理课的德育实效。

物理课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但由于德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不重视等原因,德育不能入心入脑。现在,我们把物理课的德育与学校团委、德育处的德育活动相结合,同时,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教育,大大提高了物理课的德育实效。

8、物理学科的优秀教案共上交38份。

9、物理教师学科德育渗透研究论文及教育故事集征得文章30篇。

10、各类相关发表、获奖论文达20篇

11、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十一、反思及困惑

1、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分配时间以及渗透德育的方式上还没有完全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式。如何在单科的物理教学中去培育学生新的民族精神,大家在认识上还处于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因而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实践,引导教师研究利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增强教师传授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还有个长期的过程。

2、难以面对全体学生

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难以做到。诸多的德育活动需要在课后有大量的工作,优秀的学生总是积极收集资料,在课堂中积极表现,这样的锻炼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越发优秀,而困难生则显得无事可干,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怎样做到以点带面,还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3、在过去两年中,虽然我们在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策略作了部分探索,但不尽人意,还需要改进和深入研讨。如何建立符合学生发展性的评价机制,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我们还在研讨之中,也恳望专家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采编:www.QiquhA.com.com

篇2: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校文化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阶段小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优秀的学校文化不只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革新,对于引导同学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智力,丰富文化生活,协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和对同学的健康生长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定要求;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在学校文化建设和研究中,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规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同学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学校文化、美化的学校文化环境、提高教师文化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学校文化活动为载体,力求突出学校文化的个性化、系列化、人性化与生态化,不时完善办学理念文化,逐步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

一挖掘文化积淀内涵提炼学校理念文化

我校位于恩施城区土桥坝将军山脚下,始建于1938年,系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的前身。原名湖北省恩施市土桥小学,**年改名为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七十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保守和独有的学校文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学校经历了gg开放的教育思想大讨论,着力于课堂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使我校成为本地的强校之一;学校走“科研兴教、科研强校”之路,进行了小同学主体发展的教改实验,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教研文化,办学综合实力不时增强。学校已成为“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恩施州“德育研究先进单位”、“德育研究基地学校”、“德育十佳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恩施市“十星级文明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科研兴校先进学校”,**年度还被市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年8月,被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德育研究中心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时深入,学校领导一班人带领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时转变教育观念,不时探索和实践着“学校声誉、教师师德是三实小的灵魂,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是三实小的生命,教育环境、学校文化是三实小的形象”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办规范的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同学”的办学目标,确定了“养成习惯、塑造性格;主动发展、发挥潜能;学会生活、勇于创新”的育人框架。这无不闪耀着三实小人的智慧之光,这无疑形成了我校所独显的巨大凝聚力、强大的推动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形成了无形的学校理念文化。

二加快学校环境建设优化学校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的校风校貌,传送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显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规范,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看,用环境,用同学自身周围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为了把学校建成师生精神的家园和生长的乐园,我们在学校环境建设上围绕学校文化定位,对全校学校文化作了整体设计,力求充沛利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使学校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起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使学校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人性”化氛围,展示出学校的文化底蕴。

(一)优化学校环境

学校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学校人文环境。一是积极发明条件,加快对教室、办公室的维修改造,更换了陈腐的同学课桌椅和教师办公桌,完成“班班通”等设施设备,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步伐,努力构建数字化学校。二是对学校的美化绿化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规范,给人以整洁、美观之感。将绿化区、绿化带、绿化树划到班级,实行责任管理,并开展评比活动。三是不时优化学校音响广播系统,红领巾广播站坚持轻声播放经典名曲,让师生得到美的享受。四是坚持学校内所有教育活动、生活场所洁净。五是搞好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学校周边环境平安、健康,防止不良风气、行为、文化对同学的身心侵害。让每位同学在精心设计与安排的学校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六是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负责,进一步完善统一了学校各种形象标识,规范使用各类标志,美化各类指示牌。

(二)营造成人文氛围

学校根据小同学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安排学校的静态环境,充沛利用学校环境资源,全面构建、立体布局,努力营造让学校每面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文化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一是精心设计学校育人环境。主要是在学校操场四周墙面,明确提出我校“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同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感染。二是创设学校文化氛围。主要分布在宣传橱窗内,各走廓、楼梯、花坛的文化牌上,其内容包括新实行的《中小同学守则》、《小同学日常行为规范》,还包括*x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和名人名言、人生警言佳句等,使同学理解“习惯就是素质”的内涵,从而养成遵纪守法、言行规范、文明自律、全面发展的良好习惯。三是坚持以正确舆论为导向。我校对舆优秀论文化的建设很重视,注重加强学校文化阵地建设,坚持健康高雅的文化舆论为导向。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新闻报道、光荣榜等,分管人员都要审检稿件,进行严格把关;严禁低级、不健康的内容在校内宣传、播放或演出,达到真正为师生员工服务,为育人服务,进而确保了学校文化的先进方向,真正做到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四是建设好红领巾广播站、班级图书角、班级黑板报、学校网站等学校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书香外部氛围。

(三)建设现代化学校

学校随着互联网的开通、学校网的建成,特别是去年“班班通&rdquo

;工程的实现,使学校绝大多数教师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无粉笔化”上课。利用网络提供的生生、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使同学有条件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与人交流,感受到网络的便利和现代科技的力量,改变了保守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通过网络寻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与学习培训,这些均为整个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突出以人为本管理完善学校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局部,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证机制。“一套好的制度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都说明只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师生行为,才干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三实小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积极进行制度文化建设,充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倡议以同学发展为本,尊重人的权利,促进人的发展的办学思想,让制度走进教师心中,让制度融入学校文化。为此我校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学校制度:

(一)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与教育活动的各项制度。如:学校平安卫生制度、学校绿化制度、升降旗制度、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

(二)建立与完善教研制度。如:校本研训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

(三)建立学校管理、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如:教师考勤制度;教师请假制度;建立了较科学规范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激励机制,即把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发了教师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保证了学校文化建设内容的落实。

(四)建立园丁工程制度。一是实施“教师阅读工程”。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二是实施“四课赛讲工程”。即每学年在全校开展一次“新进教师汇报课、中青年教师优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研组研讨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择人选、定目标、铺路子、压担子”等活动,积极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和生长提供机会与平台,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生长。

四搭建多彩展示舞台构建学校活动文化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血脉,是学校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它不但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气、发展个性的舞台,还有利于同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还能提高了同学的综合素质,使学校充溢生机与活力。使得在学校内形成了天天是发明之时、处处是发明之地、人人是发明之人的文化氛围。

(一)广泛开展德育活动,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1、常规德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德育文化氛围。首先是狠抓班集体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抓好同学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此,学校开展了以“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立活动,深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中午红领巾广播、同学一日常规检查、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主题班队活动、学校和班级黑板报月查、优秀同学评选、“流动红旗班”月评、文明班级争创等常规活动的开展,对同学进行了爱国教育、集体教育、养成教育,努力在同学中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节日活动搭建广阔的德育平台。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进了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清明节,学校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四、五年级同学到方家坝祭扫烈士墓,对同学进行革命保守教育;儿童节,举行“迎奥运,庆六一”艺术节、趣味体育活动,让同学在愉快地活动中了解奥运;“五?一”和“七一”专题板报与演讲活动,对同学进行国情教育、党史教育,培养同学爱劳动、爱党的情怀。

3、品德学科教学充沛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为提高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实效性,学校以课题形式,对小学品德课程与其它德育途径相结合的战略展开研讨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学校结合品德学科开展了“忠、孝、雅、诚”教育活动。同时,学校严格依照教学常规对品德教学进行监督管理,充沛发挥了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

4、加强养成教育。我校始终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突破口,以礼仪教育为载体,按“在家是个好小朋友,在校是个好同学,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的要求,根据小同学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知识结构,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结合本校实情制定了《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同学一日常规》等规范。积极开展对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养成教育转化为活动,落实到课程,让同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师生的文明言行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营造出了和谐融洽的学校氛围。

5、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健康,人生的第一财富,也是教育的目标追求。健康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之一。为此,学校设立了心里健康咨询辅导室,经过培训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我校在抓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具体落实“阳光体育”工程。将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细化到每周的日常布置中,同时积极开展校内和参与校际间的小型体育竞赛,一学期除了运动会外,还布置有年级为单位的篮球赛、拔河竞赛等多种群体性竞赛项目。

6、积极组织多彩的学科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作文竞赛、科技制作竞赛、“中华魂”演讲竞赛、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平安教育、环保教育、组织同学参与课外活动小组等活动,这既丰富了同学的课余生活,又开阔了同学视野。

7、深入开展学校读书活动。由德育处牵头,其他科室协商指导的“品读诗文经典,营造书香学校”书香学校读书活动,形成了“读--诵--演--写--评”一系列活动,提高师生文化品味;在教室建立班级图书角,集中优秀图书方便同学随时阅读;学校广播站开辟读书专栏;图书室设立了师生图书借阅登记册;专为同学设计了“课外阅读积累本”;并由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开展“我是朗读小明星”、“读书之星”、“书香班级”评比活动。

(二)深入开展督查活动,促进教学规范。

学校严格执行《恩施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定》,注重教学工程规范化管理。一是认真制定学校和处室工作计划,做到计划可

行、必行。同时督促教师拟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并监督落实。二是加强平时督查,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分析等环节进行检查,对违规行为如实记载,通报批评,并在教师绩效考核中扣分。三是在学期末进行常规工作检查,并用检查结果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常规管理的落实,让教学井然有序,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一是组织各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参与申报课题的全程研究工作。二是对即将结题的课题做好资料整理汇编。三是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积极申报新课题工作。

篇3:以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结题报告

**年9月,我校开始了苏州市“十五”课题《以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苏州市教科室、常熟市教科室、学校教科室的领导关心和指导以和全体师生的一起努力下,通过三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效果。现小结如下:一、课题的提出理论背景:1、****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精辟地提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时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只要加强对同学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同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江总书记一贯重视教育工作,总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以国运兴衰,民族振兴的高度来掌握教育问题,将教育问题置于整个社会的大视野、大背景下加于考虑,学校如何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同学的主体人格,必将成为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的崭新课题。2、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世纪之交,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变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给青少年同学带来了消极影响。当前研究如何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是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3、面临新世纪的到来,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本主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智能优异人格健全的一个个完整的人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明确任务。面向新世纪,我们必需培养新型的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作为新的要求。实际背景:1、长期以来教师保守的教学观念,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负面效应和“应试教育”带来的对同学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同学主体定位转轨不到位,特别是研究小同学学习心理、品德行为很少顾和,挫伤了同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弱,不注重发明性地探究知识,学习处于麻痹状态,缺乏兴趣,导致出现厌学情绪。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凡此种种告诉我们教育中还同学主体人格地位,形成了我们学校研究的德育课题。2、通过调查分析,本地区小同学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少单薄的地方:小同学物质拥有“过剩”,精神营养“不良”,社会商品与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由此导致少年儿童思想迷茫,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偏向,人格扭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轻校外教育,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学校正面教育显得惨白无力,而党风、社会风气不够好,同学又受到各种不良社会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力量还显得单薄。调查发现,同学校内校外的表示差异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据于国际格局的转化,国内社会的革新,基础教育的转轨,对小学德育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3、目前本校在“九五”期间已完成了“探索小学德育目标,提高同学思想道德素质”课题研究,在探索小学德育目标上已取得了初步效果,以此为基础,为继续深入研究“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作了奠基工程。二、课题实施的意义面对新世纪的素质教育新内涵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本主义教育,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智能优异、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人格是人的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儿童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认为,儿童期是心理和行为方式形成的敏感期、关键期,0至6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启蒙,6至12岁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10岁左右儿童性格开始形成,而至16岁左右独立人格基本形成。小同学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因此必需重视人格的形成、完善、发展。另一方面,儿童发展中的消极影响,例如独生子女得到过多的维护和溺爱,家庭社会乃至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不恰当的伤害和压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儿童期人格的某些缺陷,如何防止乃至克服这种人格缺陷,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儿童处于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文化、知识,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如何协助儿童学习和适应社会是儿童发展的又一敏感问题。我们认为,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对环境的适应与克服,有助于以积极的心情去面向生活,面向未来。三、实验目的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理交融的教育方法,增强同学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同学的主体能力,培育和提高同学在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发明性,使同学在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四、实施过程(一)抓实环境建设,强化德育管理1、学校环境对同学人格的影响。a、学校主要环境。随着我校总体布局的调整,我校校舍面积一扩再扩。目前,教育区、活动区、生活区、休闲区错落有致,并辅以绿树成荫,草地成片、花坛紧簇,使得我校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观、优雅、宁静、合理,再加上板报、橱窗、穿廊摆设等综合配套,使得我校的育人环境更增添了几许人文因素,同学生活在这样一片美丽的七彩天地之中,随时随刻都受到这些育人环境的隐性熏陶教育,不能说不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b、学校文化环境。学校文化不只需要学校环境的美化,更需通过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的开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自**年开始,我校开始了每年一届的学校文化艺术节活动,这项活动集征文、数学、朗诵、演讲、歌唱、舞蹈、书画、课本剧、队活动、学校情景短剧等于一身,可谓应有尽有,同学参与面广,共有近五百人次参与,占到辅导组同学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且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获得了等级奖,获奖面占参赛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学校文化艺术节活动充沛发挥了同学的自主性、发明性,培养了同学的综合素质;围绕学校生活开通的同学个人网站,空虚了同学的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审美能力,同学的自主创新精神得到了充沛展现,营造了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改善了同学的学校环境。c、学校风格环境。我校历来坚持“忠实发奋、严谨创新”的校风,倡议“勤学守纪、健康向上”的学风,在此基础上各班自行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班风。可以说,这“三风”已成为我校治学治校的宗旨与灵魂。前年,我校又在“三风”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全新的“乐思博新”四字校训,使得学校的治校风格更趋明朗规范。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之下,同学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性格、品格等综合素质均得到健康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全面、细致、规范化管理创设了条件。d、行为规范分解实施建设。我校已连续多年实行了小同学日常行为规范分解实施制度。学校在学期初就将小同学日常行为规范与我国的保守节日、重大纪念日、法定节日等相结合,把日常行为规范20条分解细化,依照次序排定日程,确立每周的德育周重点,通过每周进行有偏重点的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确保小同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到位率,使之成为同学的自觉行动。2、家庭环境对同学人格的影响我们通过较为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学校、“家长之友”专刊等)对不同层面的家出息行调查、指导,从而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全面的教育观,这里突出的就是“人格本位”。具体专题有: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何协助小朋友迈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其方法等。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家长的自身素质,转变了局部家长的育人观念,沟通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我校的家长学校也连年获得苏州市合格家长学校、常熟市先进家长学校荣誉称号。(二)结合课程改革,构建乐教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求教师能依照课程改革总体目标,不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运用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法、学法指导教学实践,努力体现同学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同学的主体意识。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乐教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乐教乐学”教学模式是教育者在“乐教”思想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乐学”思想的指引下,教育者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发展动身,注意激发同学的情绪,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胜利愉快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同学主体形成健全人格的一种课堂教学操作样式。同学乐学是教师乐教的结果。如何让同学在和谐、合作的情境中,愉快地、主动地、发明性地掌握知识呢?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营造和谐氛围课堂教学是否能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我们认为教师要为同学的乐学发明条件,通过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优化同学的心理状态,开发同学的潜能,使同学在良好的认识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下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编儿歌、送卡片、猜谜语、当导游、当小老师、排练课本剧、闯关等游戏活动。同学在这种情境下学习,思维活跃,参与意识较强。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是为了同学的学,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同学,做好同学的的引导者,因此,我们倡议课堂教学要充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干促进同学的自主发展。不难看到,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同学接受知识的这种“单向灌输、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少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自主学习的方式多了。在教学中,教师不时给同学创设考虑的空间,提供“创新”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发明性,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3、培养同学自学能力,教给同学学习方法埃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