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某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某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2024-05-19 阅读 6026

某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为确保9705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灭火工作的安全开展,特提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9705工作面位于9#煤七采区系统巷以东,北部为9706设计工作面,南部为9704设计工作面,东距563米至井田矿界。工作面标高748米~714米,工作面地面标高1174米~1098米,倾斜长180米,面积312840平方米。煤层分9#煤和8+9#煤合并区,合并区煤层平均4.9m,9#煤层平均厚度3.8m,煤层倾角2?~14?,平均6?。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为细粒砂岩;煤层直接底为砂质泥岩,老底为石灰岩。本面煤层赋存稳定,属复杂结构。

根据2010年9月煤炭科学总院重庆研究院的煤炭自然倾向性签定报告该工作面为三类不易自然煤层。

二、工作面防火措施

煤层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可以连续监测CO、CO2、O2等参数,根据这些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煤层火灾的预报。

1、一氧化碳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进风巷皮带头轮、尾轮滚筒上方下风侧10至15m巷道风流中,分别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Y,报警值≥24ppm。

2、粉尘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30m内巷道风流中,安装粉尘传感器M,报警值≥10mg/m3。

3、温度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进回连巷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温度传感器C,报警值≥30℃。

4、烟雾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进风巷皮带头轮、尾轮滚筒上方下风侧10至15m巷道风流中,分别安装烟雾传感器Q,能够正确反映进风风流中有烟无烟状态。

5、甲烷传感器标准设置

(1)9705工作面进风巷距工作面10m内巷道风流中,安装进风巷瓦斯抽放管路监测甲烷传感器T4,报警值≥0.30%,断电值≥0.30%,复电值<0.30%。

(2)9705工作面回风侧与密集柱支柱拉齐的回风道进度棚(或液压支架顶梁末端的切顶线)靠落山侧,安装上隅角甲烷传感器T0,报警值≥0.70%,断电值≥1.00%,复电值<0.70%。

(3)9705工作面后部溜电机上方靠落山侧风流中,安装后部溜甲烷传感器T1,报警值≥0.70%,断电值≥1.00%,复电值<0.70%。

(4)9705回风巷距工作面10m内巷道风流中,安装机尾甲烷传感器T1,报警值≥0.70%,断电值≥1.00%,,复电值<0.7%。

(5)9705回风巷中部巷道风流中,安装回风中部甲烷传感器T2,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

(6)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进回连巷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回风巷甲烷传感器T2,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0%。

(7)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采区回风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回风口甲烷传感器(也是回风口瓦斯抽放管路甲烷传感器)T2,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0%。

(8)9705工作面尾巷距栅栏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尾巷甲烷传感器T7,报警值≥1.80%,断电值≥2.00%,复电值<1.80%。

(9)9705工作面尾巷距采区回风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尾巷口甲烷传感器(也是尾巷口瓦斯抽放管路甲烷传感器)T7,报警值≥1.80%,断电值≥2.00%,复电值<1.80%。

(10)9705工作面采区回风巷距尾巷下风侧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尾巷混合甲烷传感器(也是尾巷混合瓦斯抽放管路甲烷传感器)T8,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0%。

三、火灾事故预防及处理

1、外因火灾预防及处理

外因火灾的预防

⑴工作面内电气设备必须安装使用各类安全保护装置,所有电器设备杜绝失爆现象。

⑵工作面选用阻燃性电缆,凡未经公司电缆检测站检测的电缆不得使用,要按规定高度悬挂。进风顺槽使用的皮带,必须有合格证,下井前必须进行阻燃性试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⑶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内所有电气设备运转情况,按规定加注润滑油,避免摩擦过热引起火灾。

⑷工作面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⑸进回风顺槽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安装消防洒水管路。

⑹工作面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废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专用铁箱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废纸等,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筒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仍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撒在巷道中。及时处理工作面各类机电设备油脂渗漏,严禁机电设备大量漏油运转。

⑺进入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井口检身制度,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穿化纤衣服下井。

⑻进风顺槽胶带运输机机头机尾,必须存有不少于0.3m3的灭火砂;胶带运输机机头机尾、设备列车及采面上、下端头必须配备至少2个灭火器。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保证合格。工作面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外因火灾的处理

⑴任何人发现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及时报告矿调度室。

⑵火区现场的跟班队长、班组长应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

⑶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及其它有害气体和风流风向和风量情况,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⑷在现场无法扑灭的情况下,由班组长、安检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佩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⑸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用不导电灭火器材灭火。

⑹对于油料着火不能使用喷水灭火,应使用砂子、干粉等灭火材料。

⑺用水灭火时,要从火源的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灭火人员要站在上风侧。

⑻井下火灾直接灭火法不能奏效时,必须迅速将火区封闭,然后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2、内因火灾预防及处理

内因火灾的预防

⑴工作面要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回采率,回采过程中要减少丢煤,推进速度符合防灭火工作的要求。

⑵防灭火系统必须完善,加强回采工作面一氧化碳的监测工作,做到对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一旦发现发火征兆,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采煤工作面要保证合理的回采速度,工作面停采后必须及时封闭,封闭质量必须达到要求,并定期检查。

⑶工作面采空区周围必须采取均压措施,减少漏风。

⑷保证进回风系统巷道断面,降低通风阻力。

⑸加强职工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防灭火意识和能力。

内因火灾的处理

⑴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的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发现自燃现象后,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值班矿领导及通风调度,撤出所有受威胁区域人员。

⑵发现自燃后,应立即查找漏风通道,判断火区具体位置。

⑶确定火源后,要采取消除火源、向高温点注浆、压注凝胶阻化剂、注惰性气体等手段,使高温点得到控制,直至消除隐患。

⑷当其它措施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

3、火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当工作面发生火灾,无法处理时,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立即配带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避灾线路为:

进风顺槽→9#七采区轨道巷→9#煤电车巷→集中索道巷→980行人巷→主斜井→地面(避灾路线图见附图)

以上未提之处,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和《9705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采编:www.QiquhA.com.com

篇2:集中回风下山延伸掘进工作面防灭火措施模版

一、2号煤层概述

我矿所采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k8砂岩底50.50米左右,下距4号煤层13.43米左右。煤层厚度0-2.00米,平均1.62米。仅在北部zk2-4处尖灭。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2号煤层顶板多为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细砂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以泥岩为主,局部为炭质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厚度、层位稳定、结构简单的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二、2102运输顺槽综掘工作面概述

2102运输顺槽综掘工作面设计为斜梯形巷道,净宽4.7m,净中高2.7m,锚网(索)梯联合支护,沿2#煤底板掘进,坡度预计在5~10°之间,平均为7.5°,东为一采区回风下山,西为矿界,南为2102回风顺槽,北为f3断层,主要用作2102综采工作面回采时的运煤、进风通道,设计长度为1265m,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09~0.17m3/min。2010年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我矿2号煤层所取煤样进行测试,检验结果为:2号煤层自燃倾向为ⅱ级,属自燃煤层。

2102运输顺槽综掘工作面采用ebz-160tp型悬臂式掘进机沿2#煤层底板截割煤体并自行装煤,由刮板输送机经2102运输顺槽溜煤眼运至一采区运输下山皮带,经采区煤仓到达集中胶带下山,经胶带下山运至主井底煤仓,经主斜井运至地面。

三、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1、2102运输顺槽综掘机割煤时要开启内、外喷雾,防止割煤时遇到硬矸或其它坚硬物品产生火花引燃煤炭。

2、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管理好煤层顶板,减少煤柱破裂,防止漏风增加,引燃巷道附近煤体。

3、掘进施工作业时尽量避免过分破碎煤体,以防煤体暴露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发生自燃。

4、2102运输顺槽工作面巷道支护材料使用不燃材料。

5、2102运输顺槽工作面供水管每隔50m设置洒水支管和三通阀门。管路的接头、三通不得有流线性漏水,三通阀门必须上手轮,手轮必须安在人行道一侧,

6、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在胶带机头、机尾至少各备有2个灭火器和1个沙箱及撒沙工具(铁锹)。

7、掘进工作面主要机电运输设备安装位置、配电点、风机开关及存放油脂地点等处,设置消防洒水水管,同时设置灭火砂箱、高倍泡沫灭火装置。

8、2102运输顺槽工作面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巷道内。

9、掘工作面主要机电运输设备安装位置等处,设置消防洒水及防尘水管,同时设置灭火砂箱、高倍泡沫灭火装置。

10、掘进工作面所有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知道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11、利用净化水幕防灭火

①距掘进头50m范围内安装一道净化水幕,距盲巷口30m以里安设一道净化水幕。

②净化水幕的连接:所有净化水幕的连接要统一(即阀门→过滤器→净化水幕)。阀门及所有连接处不得有流线性漏水。

③净化水幕水管:

a水管的长度不得小于巷道宽度20cm;

b水管要安装在距顶板不超过30cm的位置;

c水管的两端各安装一个喷嘴,其余喷嘴间距30~40cm。

④喷嘴的方向:

a距工作面50m范围内的净化水幕水管喷嘴方向与风流方向相反;

b喷嘴方向要略向下,与巷道顶板基本平行。

12、转载点喷雾防灭火:

①2102运输顺槽所出煤炭的运输线路转载点必须有喷雾设施,连接喷嘴设施时,必须连接阀门、过滤器、喷雾设施、管路接头,三通不得有流线性漏水,阀门必须安装在人行道侧。

②喷嘴高度安在距转载点高(40~50)cm、距转载点20cm远的位置,而且喷嘴必须正对转载出煤点。

③所有喷雾必须呈雾状。

13、定期对2102运输顺槽进行冲洗,使2102运输顺槽保持湿润,走路时煤尘不飞扬,巷道内的水管、风管、风筒、电缆、迎风风面的煤尘厚度不得超过2mm,巷道底板煤尘厚度不超过2mm,堆积段连续不得超过5m。

14、带式输送机防灭火措施

①带式输送机沿线敷设有消防洒水管路,每隔50m设置三通,便于消防洒水,每个三通配备阀门和接管,并配有25m的消防专用软管。机头尾不得堆放任何易燃物。

②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20m的巷道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③在带式输送机机头设有dmh型自动洒水灭火装置,水源取自井下消防洒水供水系统。

④在胶带机机头、机尾安装有洒水装置外,中部每50m设有洒水降温设施和烟雾防火保护;胶带选用了抗静电的阻燃输送带,选用的胶带输送机托辊及滚筒的非金属材料和橡胶衬垫,其阻燃性和抗静电性均满足mt147-95标准,此外胶带机机架刷防火油漆。

⑤结合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系统,于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一氧化碳及烟雾传感器。

15、工作面需要爆破作业时,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四、加强监测,防止煤炭自燃

1、21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若出现雾气或巷壁“挂汗”,巷道风流中有煤油味、松香味、臭味,巷道温度升高,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增加,如头痛、头晕、精神疲乏等都是井下煤炭自燃的征兆,发现上述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控制并消灭煤炭自燃。

2、井下风流中出现二氧化碳(co2),其发生量急剧上升,出现上述现象必须采取措施,查明原因及时控制并消灭煤岩自燃发火。

五、爆破作业时防灭火措施

1、严禁使用产生火焰的爆炸器材和爆破工艺。

2、工作面必须使用取得产品许可证的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毫秒。

3、炮眼封泥就绪用水炮泥,水泡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应用粘土泡泥封实。

4、炮眼封泥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无炮泥或不实的炮眼,严禁放炮。封泥长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29条的规定。

5、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散、透老空等情况时,不准装药放炮。

6、放炮母线、连接线和电雷管脚线必须相互扭紧并悬挂,不得同轨道、金属管、钢丝绳、刮板运输机等导电体相接触。严禁使用固定放炮母线。

7、在放炮地点20m内,有矿车、未清除的煤、矸或其它物体阻塞巷道1/3以上时,不准装药放炮。

8、处理瞎炮(包括残炮)必须在班组长直接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放炮员必须同下一放炮员在现场交接清楚。

9、放炮时,应采用正向超爆。

10、放炮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和“三人连锁放炮”(放炮员、班组长、瓦检员)制度,严禁采用糊炮、明火放炮和一次装药多次放炮。

六、掘进工作面灭火原则

1、要保持巷道的通风原状,即风机停止运转的不要随便开启,风机开启运转的不要盲目停止。

2、若发火巷道有爆炸危险,则不得入内灭火,而要在远离火区安全地点建筑密闭墙。

3、火灾发生在煤巷迎头、瓦斯浓度不超过2%时,可在通风的情况下采用干粉灭火器、水等直接灭火,灭火后,必须仔细清查阴燃火点,防止复燃。如瓦斯浓度超过2%且仍在继续上升,要立即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远距离进行封闭。

4、火灾发生在煤巷的中段时,灭火过程中必须检测通向火源的瓦斯浓度,防止瓦斯经过火源点,如果情况不清应远距离封闭。

5、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时,不管火源点在什么地点,如果局部通风机已经停止运转,无需救人时,严禁进入灭火或侦察,而要立即撤出附近人员,远距离进行封闭。

七、用水灭火应注意的问题

1、水是导电物质,不能用水扑灭带电的电气设备的火灾。

2、水比油重,不能用水扑灭油类火灾。

3、扑灭猛烈火灾时,不得将水直接射入火源中心,防止水蒸汽逆风而烫伤救火人员和发生水煤气爆炸。

4、灭火水量必须充足,若水量不足,在高温下可分解为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有混合气体爆炸的危险。

当无法扑灭火灾时,集中回风下山延伸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要按照下列路线及时撤离;工作面--集中轨道下山(集中行人下山)--副斜井--地面

篇3:采煤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1、工作面概况

15188采面位于15采区井筒东翼,西起15188运煤斜巷,东至15188切眼。采面走向长532m,倾斜长83~153m。该工作面的井下标高为+1647~+1700m,地面标高为+1876~+2196m,工作面煤层倾角20°~23°,煤层平均厚度2.2m,煤层老顶为泥质粉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工作面煤层赋存较稳定,属简单结构煤层。

土城矿18#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Ⅱ类自燃。

2、防灭火系统概况

15采区建有较完善的防火、灭火以及供水系统。

防火措施主要包括:束管监测、均压防灭火、阻化剂防灭火和采空区喷雾洒水防灭火。

灭火措施主要包括:注氮系统、凝胶防灭火。

井下供水系统:供水系统干管(井筒、井底车场)的管径不小于φ150mm,综采、综掘工作面管径不小于φ100mm,主要进回风巷、胶带运输巷、采区进回风巷、采面的进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煤仓、溜煤眼、运输转载点、装载点、卸载点等处设有防灭火管路。

二、采面防火措施

(一)束管监测

根据目前土城矿现状,煤层火灾的监测主要有矿井火灾束管采样监测系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工检测三种手段。

1、地面固定式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是借助束管将15188采煤工作面老塘的气体经抽气泵负压抽取、汇总到通风区气体分析室,在借助气相色谱检测装置对束管采集的井下气样进行分析,实现对CO、CO2、CH4、C2H2、C2H4、C2H6、O2、N2等气体含量的在线监测,其监测结果在以实时监测报告、分析日报等方式提供数据的同时,亦可自动存入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对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从而实现对矿井自燃火灾的早期预报。

2、安全监控系统可以连续监测CO、CO2、O2、T、V等参数,根据这些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煤层火灾的预报。

监测点布置

⑴本工作面回风上隅角:布置在工作面回风巷距切顶线1.0m以内的上帮,安设CO传感器、CH4传感器。

⑵综采工作面:布置在回风巷距工作面煤壁线10米范围内,有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H4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其中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监测数据用于防灭火预测预报。

⑶本工作面回风巷:布置在回风巷距离巷口10m处,有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H4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其中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监测数据用于防灭火预测预报。

⑷本工作面运输巷:布置在有皮带的运输巷的回风侧机头或机尾处及钻孔施工处,有CO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主要用于运输巷胶带运输机着火及打钻发生异常时的防灭火预测预报。

3、人工检测一直作为煤层火灾的主要监测手段,人工气体监测主要采用O2、CO、CH4等便携式气体分析仪,由人工直接在各测点进行气体检测,并定期采用气袋取气样,送地面进气相色谱分析,给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以此判断煤层发火程度。

(二)均压防灭火

1、本工作面回风上隅角及回风流中的CO浓度超过0.0024%且呈上升趋势,温度升高或工作面发现其他发火征兆时,也可采取均压防灭火方法。

2、均压防灭火有调节风窗调压、局扇调压、风窗—局扇调压等方法。我矿一般采取风窗-局扇联合降压调节法进行均压防灭火。

在进行风窗-局扇联合降压调节时,通风队须在回风巷设置好两道调节风门,在运输巷安装好局扇,按照风量分配方案进行风量调节,确保工作面风流的压能比原来有所降低。通风队必须保证回风巷的风门闭锁完好,均压风机必须设专职瓦检员进行管理,执行专用开关及专用线路并挂牌管理。

3、注意事项

⑴在均压通风实行后,通风队测风员必须每天对工作面风量进行测定,均压风门的完好性和风量每天随瓦斯日报表上报矿总工程师。

⑵当均压风机停转后,风机管理人员应立即电话通知调度室,并立即打开风门,专职瓦检员检查气体浓度,若CH4≥1%,CO2≥1.5%或CO≥0.0024%或O2≤18%时,必须按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的灾害事故撤人路线进行撤人断电。

⑶工作面实行均压防灭火时,由通风区另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三)阻化剂防灭火

我矿使用的阻化剂主要是MgCl2?6H2O,在采煤工作面喷洒药剂能够有效预防采煤的自然发火。

1、阻化剂浓度配比

阻化剂的药液浓度是阻化剂防火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防灭火效果,本工作面采用的为15%-20%浓度的MgCl2?6H2O溶液,其阻化率较高,防火效果较好。

2、阻化剂喷洒的次数

阻化剂喷洒的次数按照每班喷洒一次实行。

3、阻化剂喷洒的量

阻化剂喷洒的量按照每次喷洒不少于4桶。

4、喷洒的方式和地点

阻化剂喷洒的方式采用由采煤工作面下出口往上出口顺风进行喷洒,喷洒时喷头离底板高度不得高于500mm,凡有煤的地点以及煤壁均进行喷洒,喷洒时喷洒的人员应尽量做到喷洒均匀。

(四)采空区喷雾洒水

1、采区提前在采面喷雾洒水管路位置备足喷雾孔(在1寸的PVC管上每隔1m布置2个喷雾洒水孔)的喷雾洒水管路,随着采面的往前推移及时用喷雾孔德1寸PVC管替换已连接好即将进入采空区的1寸PVC管,并将其接头处用胶水粘好。

2、第二趟喷雾洒水管路在第一趟正常投入使用期间必须将其堵死,杜绝因第二趟喷雾洒水管路的漏水而影响第一堂的正常洒水工作,该项工作由现场瓦检员负责落实。

3、采面每推进60m时,即:第二趟喷雾洒水管路进入采空区10m时,由瓦检员将第二趟喷雾洒水管路堵死的位置拆除,保证第二趟喷雾洒水管路能正常投入使用,同时将第一趟喷雾洒水管路拆除并堵死,利用第一趟管路进行采空区喷雾洒水工作。

4、在采面推至距离投入使用的喷雾洒水管路三通10m时,由采空区完善下一组喷雾洒水管路。

5、每趟喷雾洒水管路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将其终端堵死,以提高喷雾洒水的效果。

6、当下一组喷雾洒水管路投入使用后,采区必须及时回收喷雾洒水管路三通位置往采面的2寸喷雾洒水管路,并用堵头将2寸喷雾洒水管路末端堵好,确保喷雾洒水管路的正常运行。

7、相邻2个喷雾洒水孔的方位不得一致,确保喷雾洒水管四周能正常喷水。

三、采面灭火措施

采面灭火措施主要有注氮系统和凝胶防灭火措施

(一)注氮系统

采用DT900/8型煤矿井用碳分子筛制氮装置,在工作面的进风侧沿采空区埋设一趟2寸注氮管路。

1、井用碳分子筛注氮设备安设在地面,主管路采用4寸、支管路采用2寸无缝钢管将氮气输送到需注氮地点。

2、从注氮泵出口处开始安设一趟4寸管直至15188采面运输巷开口处,从15188运输巷开口至15188采面下出口将4寸管变为2寸管口,该管路安装在15188运输巷下帮,在管路低凹处设放水器,从15188采面下出口往外每隔42m安设一个三通上并加设一个2寸阀门(每个三通上加设一个2寸阀门平时关闭),靠近采煤工作面的第一个三通处预埋一趟12m长的2寸支管,支管前方靠采空区侧用纱网包扎好,待工作面推至距三通5m时,将三通上的2寸阀门打开,根据采空区及采面回风巷一氧化碳情况对采空区进行注氮,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三通预埋12m长的2寸支管及使用按以上方法进行。注氮管路安装、维护由采区负责,并确保该管路系统的完好,能随时启用。

3、注氮设备由机电科负责停开和日常的维护、保养。

4、该面瓦检员加强对该管路系统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注氮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二)凝胶防灭火

凝胶防灭火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防灭火技术,该技术集堵漏、降温、阻化、固结水等性能于一体,较好地解决了灌浆、注水的泄漏流失问题;技术工艺及设备与井下有限作业空间等实际条件的适应性,使该技术在灭火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效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势。是煤矿井下必不可少的防灭火技术之一。

1、凝胶防灭火技术的特点:

⑴灭火速度快:由于胶体独特的灭火性能,其灭火速度很快,通常巷道小范围的火仅需几小时即可扑灭,工作面后方大范围的火也只需几天即可扑灭。

⑵安全性好:胶体在松散煤体内胶凝固化、堵塞漏风通道,故有害气体消失快;在高温下,胶体不会产生大量水蒸汽,不存在水煤气爆炸和水蒸汽伤人危险。

⑶火区启封时间短:注胶灭火工程实施完,不需等待(《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各项指标达到启封条件后还需观察稳定一个月才能启封),即可启封火区。

⑷火区复燃性低:高温区内只要有胶体渗透到的地点都不会复燃。

2、凝胶材料选择及配比

凝胶由基料、促凝剂和水按比例混合而成。主料为硅酸钠水溶液、促凝剂为碳酸氢钠。

设计比例:基料:促凝剂:水=10:4:86(重量比)。

3、凝胶防灭火时安全技术问题

⑴工作面实施凝胶灭火时,由通风区另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⑵预防水、电、机械等人身伤害事故。

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确保工程质量。

⑷材料要防雨、防风;包装带要收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⑸灌浆站及材料库要建立在洪水水位线以上。

⑹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各自行业规范操作。

⑺施工期间要严格监控地面灌浆浆液是否流入井下工作面和巷道,并加固所有与采空区联通的密闭。

四、火灾事故预防及处理

1、外因火灾预防及处理

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井下电气焊、喷灯焊、电钻电机、开关、插销、接线三通、电缆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火花,继而引燃可燃物;违章放炮导致引燃可燃物而发火;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引燃可燃物而引起火灾。

外因火灾的预防

⑴工作面内电气设备必须安装使用各类安全保护装置;所有电器设备杜绝失爆现象。

⑵、工作面选用阻燃性电缆,凡未经公司电缆检测站检测的电缆不得使用,要按规定高度悬挂。运输巷使用的皮带、胶管等橡胶制品,必须有合格证,下井前必须进行阻燃性试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⑶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内所有电气设备运转情况,按规定加注润滑油,避免摩擦过热引起火灾。

⑷工作面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⑸回风巷、运输巷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安装消防洒水管路。

⑹生产使用的液压油、汽油、煤油、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筒内,由专人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变压器油、液压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工作面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废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专用铁箱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废纸等,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筒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仍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撒在巷道中。及时处理工作面各类机电设备油脂渗漏,严禁机电设备大量漏油运转。

⑺进入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井口检身制度,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穿化纤衣服下井。

⑻加强预防地面火灾,防止地面火灾危及井下。

⑼运输巷内胶带运输机机头机尾,必须存有不少于0.3m3的灭火砂;运输巷内胶带运输机机头机尾、设备列车及采面上、下端头必须配备至少2个灭火器。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保证合格。工作面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外因火灾发生时的处理

⑴任何人发现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及时报告矿调度室。

⑵火区现场的区队长、班组长应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

⑶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矿值班长在矿长和总工程师未到之前,应立即会同矿山救护队、通风区长、通风队长和机电科科长、供电队长等根据具体情况,组织营救灾区人员和灭火工作。

⑷根据火区情况,确定矿井通风制度,在通风井口、井筒内及井底车场内的硐室及进风大巷着火时,可采用矿井反风和使用风流短路的措施;矿井内其它地点发生火灾时,应采取调整通风系统、减少风量、局部反风等措施,使火区有害气体直接进入回风巷;在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改变原有通风状态。需进入巷道侦察火情或灭火时,都必须制定安全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⑸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及其它有害气体和风流风向和风量情况,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⑹在现场无法扑灭的情况下,由班组长、安检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佩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⑺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用不导电灭火器材灭火。

⑻对于油料着火不能使用喷水灭火,应使用砂子、干粉等灭火材料。

⑼用水灭火时,要从火源的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灭火人员要站在上风侧。

⑽矿井发生火灾时要正常控制风流,必须保证人员安全撤出,缩小火烟蔓延范围,以降低损失,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火源附近进风侧修筑临时防火密闭,控制进风量,降低火风压和火烟的生成,再采取积极的灭火方法,迅速灭火或控制火情。

火灾发生在分支风流,特别是救人时期,灭火阶段不能采取局部通风机减风或停风措施,必要时还可以加大火区风量,以稳定风流,利于挽救遇险人员。

⑾火灾发生在采区内,首先注意防止风流逆转,一般不采取减风措施,并根据瓦斯积聚的可能性,自然风压和火风压的大小及其作用方向等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拟定合理的风流调节方法。

⑿工作面发生火灾时,要关闭防火门隔离风流。

⒀井下火灾直接灭火法不能奏效时,必须迅速将火区封闭,然后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⒁封闭火区时,要尽量缩小封闭范围,减小火区氧气的积存量,封闭时尽可能撤除器材、设备,以免腐蚀损坏。

⒂封闭火区的顺序和火区的管理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2、内因火灾预防及处理

内因火灾是残存的煤或可燃物在一定外部(适量通风供氧)条件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并积聚热量,使其温度升高,达到自然点而形成的火灾

内因火灾预防

⑴工作面要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回采率,回采过程中要减少丢煤,推进速度符合防灭火工作的要求。

⑵防灭火系统必须完善,加强回采工作面一氧化碳的监测工作,做到对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一旦发现发火征兆,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采煤工作面要保证合理的回采速度,工作面推过的溜煤眼、联络巷及工作面停采后必须及时封闭,封闭质量必须达到要求,并定期检查。

⑶工作面采空区周围必须采取均压措施,减少漏风,生产布置避免采空区两侧同时回采或一侧回采一侧掘进,防止破坏均压状态。

⑷保证进回风系统巷道断面,降低通风阻力。

⑸加强职工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防灭火意识和能力。

内因火灾处理

⑴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的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发现自燃现象后,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值班矿领导及通风调度,撤出所有受威胁区域人员。

⑵发现自燃后,应立即查找漏风通道,判断火区具体位置。

⑶确定火源后,要采取消除火源、向高温点注浆、压注凝胶阻化剂、注惰性气体等手段,使高温点得到控制,直至消除隐患。

⑷对发火地点应采取均压措施,减少向发火地点供氧。同时应设立火区CO监测点,利用束管对火区进行连续监测并进行取气样化验分析。

⑸当其它措施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

⑹启封火区时,应制定严格的防火制度,严防火区复燃。

⑺当下列条件同时具备时方可认为火区已经熄灭:

火区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火区内空气中氧气浓度降到5%以下;火区内不含乙烯、乙炔,封闭期间内一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并稳定在10PPm以下;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上述四项指标持续稳定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3、火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当工作面发生火灾,无法处理时,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在安检员、瓦检员、采区班队长的带领下有组织地离开灾区。

避灾线路为:15188回风巷→15188采煤工作面→15188运输巷→154运输石门→1运上→地面

附图:

15188采面防灭火系统示意图。

15188避灾线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