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责大全 > 建筑集团公司项目竣工交付及后评价制度

建筑集团公司项目竣工交付及后评价制度

2024-01-15 阅读 8277

建筑集团公司项目竣工交付及后评价制度

zz集团公司项目竣工交付及后评价制度

根据国家关于项目竣工验收、交付的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项目竣工验收

(一)在施工前期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规章制度收集各种资料、办理各种手续和报批文件,进行各项工程的验收。

(二)竣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收集、整理、检查、装订好所有竣工验收资料。

2、集团公司项目工程部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内部全面检查、整改。

3、制定竣工验收时间计划安排,与各有关部门协商后,报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同意后实施。

(三)组织竣工验收程序

1、召集各单位参加验收人员在现场会议室集中,由主持人简单介绍验收项目的规模、范围、具体检测方法和验收的时间安排。

2、分组、分专业进行各部位的验收检测。

3、参加验收人员集中评议,并由监理公司负责记录、整理。

①施工单位介绍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

②监理公司介绍项目工程的监理情况。

③参加验收的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分别发言。

④接收和使用部门提出要求。

第二条验收合格项目交付

1、竣工验收:由相关部门组织,并出具有关证明文书。

2、管理移交:依据图纸进行现场实物清点;对有必要的部分进行实地运行,测试设备和器件的性能和数据,进行技术性能移交;管理部门写出接收函。

3、保修期的管理:依照国家和合同规定的保修期内对安装工程质量进行保修,但该项不应包含人为损坏和易损易耗物品。

第三条工程档案移交

1、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移交后一个月内,按有关规定将档案资料移交集团公司相关部门或所属企业。

2、集团公司相关部门或所属企业在收到档案资料后三个月内,整理移交档案部门管理。

www.qiquHa.com.com 制度大全

篇2:市医院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评价公示制度

市级医院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以促进临床用血更加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第三条评价方法

实行对临床用血全过程的评价,包括输血前、输血过程中、输血后三过程,每过程设立不同要求,共计14个要求点,对要求点采取缺陷A、B、C积分,如一份用血病历存在下列之一缺陷即为不合格:1个A、2个B、3个C、1个B+2个C。

(一)输血前评估有8个要求点

输血申请分级管理:B/A,其中大量用血未履行审批手续的:A。

输血前各种检测:B。

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A。

完整填写《输血申请单》:C。

输血适应症明确:A。

病程记录中输血指征描述:B。

符合贮存式自体输血适应症:是否采取该血液保护措施:B。

符合术中自体血回输适应症:是否采取该血液保护措施:C。

(二)输血过程管理有3个要求点

病历中记录输血过程观察及监测:B

输血反应记录:B

输血前输血报告单查对记录:A。

(三)输血后评价有3个要求点

输注疗效描述:B。

实验室检查指标:C/A。

输血后72小时内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A。

发生输注无效后措施:C。

第四条其他重要的数据评价指标

(一)各科室年度用血总量,年度间用血量对比。

(二)各医疗组用血量。

(三)平均每次输血数量。

(四)患者输血百分比。

(五)红细胞输注不合理输血的百分比,血浆输注不合理输血的百分比,血小板输注不合理输血的百分比。

第五条评价后的公示制度

(一)公示内容用血记录不完整的病历;各科室、各医疗组用血量;全院不合理输血或输血过量的病历。

(二)公示方式院周会;医院内网。

(三)公示频率每季度一次。

第六条评价后的处理

医院把合理用血作为用血科室和医生考核的重要指标。考核成绩记录到个人技术档案,作为个人晋升、评聘职称的参考及用血权限的认定。

本制度从发文之日起实行,《zz市第一医院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暂行规定》(z市医[20**]160号)同时废止。

篇3:附三医院合格供方评价标准年度评价准则

第三医院合格供方评价标准及年度评价准则

为了对采购供货方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我院医疗需要的药品、医疗器械、仪器设备以及其他耗材、检验试剂及其他原辅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及规范,确保临床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1.医院招标管理办公室与药剂科采购负责人员负责审核、考察供方的资质,对符合条件的供货单位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2.合格供方评价标准

2.1供方资质:有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质量保证协议、公司法人授权的业务代表及其身份证复印件;所供应的产品有产品注册证、生产厂商的营业执照与生产许可证。

2.2产品质量要求:产品有规定的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质量标准、规定及规范,样品检查质量符合本院采购技术标准,验收合格。

2.3产品价格:与同行业相比具有价格低,质量好的优势。

2.4近两年内合法经营,没有因产品问题受到技术监督部门的通报与处罚。

3.符合合格供方评价准则的供方可确定为合格供方。

4.合格供方年度评价准则

4.1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及规范。

4.2服务质量:认真履行合同约定,供货及时,售后服务好。

4.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为不合格供方,应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除去:

4.3.1所供应的产品因质量问题影响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

4.3.2供货不及时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

4.3.3服务态度及售后服务质量较差的;

4.3.4一年内有两次供应的产品达不到规定要求,致使医院让步接收的;

4.3.5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

5.药剂科应并定期对通过审核合格供方及首次供货单位的品种质量情况及科室使用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等评价,评价结果记入供方档案。每年对合格供方进行一次年度评价,评价结果记入供方档案。发现问题应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对不能达到年度评价标准的,应考虑从供方名单中除去,一年内不再使用。

篇4:中医院医疗技术监督评价制度

中医院的医疗技术监督评价制度

1.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2.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3.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与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有严格审批程序,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和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4.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5.进行的医疗技术科学研究项目,必需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不得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6.医院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7.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应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

篇5:医院新药准入筛选评价管理制度

医院新药准入筛选评价管理制度

为了药品使用的正确、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理》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对医院新药准入筛选评价管理进行规定。

新药:是指拟进入医院基本药品目录的药品。

一、新药准入的原则:

1.一般以国内外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在我院缺少的药品为主。

2.平?各专业科室的用药需求,

3.侧重考虑重点发展科室的专业用药需求,

4.疾病谱的范围,

5.经济合理的价格。

二、新药准入的数量:

1.每年准入新药的数量一般不超过20只。

2.每季度新药准入不超过5只。

3.一个专业科室准入新药的数量一季度一般不超过2只,一年不超过5只。

4.一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申请新药一年不超过3只。

三、新药申请:需由两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申请。填写《院级新药试用申请表》,写清药品的名称、规格、拟试用病例数、试用新药数量、药品介绍、申请理由。

四、审核:经医教科和药剂科根据计划初评,由药事委员会开会讨论表决通过,经院长办公会议核准。

五、审核时间:一年四次,每季度讨论一次。

六、试用:试用药品要严格按照核准拟试用病例数、拟试用新药数量小范围使用。试用期一般为半年。

七、评价:

1.药物安全性评价:包括副反应、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等。

2.药物有效性评价:包括药品的治疗作用、治疗范围、治疗效果等。

3.药物经济性评价:包括药品使用费用和相对治疗费用的评价等

八、正式使用:新药试用结束后,申请医师需书面汇报试用药品评价,填写《试用药品评价表》,报医教科或药剂科,由药事委员会开会讨论表决,通??后经院长核准进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