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知识管理:教师专业生长新视角

知识管理:教师专业生长新视角

2024-05-05 阅读 7837

知识管理:教师专业生长新视角

【内容提要】当前知识管理运动日渐兴起,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生长的新视角。由于个人理论的提出,特别是对教师隐性知识、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揭示与关注,知识管理转向协助教师形成个人理论的知识,而非公共领域的知识。其中,偏重个体层面的生活史叙述和关注一起体层面的学习型组织,是进行有效知识管理并促进教师生长的新途径。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师/专业生长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知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有学者称,未来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是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以和组织能够较其竞争对手拥有更快速学习的能力(Senge,1994)[1]。近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的《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一书也特别指出,“我们的社会正经历一项重要的转型,而知识是兴起中的生产模式的核心要素”(2000)。随着对知识在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同,以和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管理运动日渐兴起,并成为引发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师教育革新的新切入点。

一、个人理论:知识管理的新转向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是一种自团队组织的无形资产发明价值的过程,“它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体系、人工智慧、软件工程的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以和组织行为之组合概念”(Liebowitz,2000)[2]。简言之,知识管理就是一种有意的战略,将系统组织的合宜的知识适时提供给适当的人员,并协商人们分享,以和将各种有效信息应用于增进团队组织表示的行动中(Broadbent,1998;O'Dell%26Grayson,1998)[3][4]。而在教育特别是教师教育领域,知识管理更多地转向教师的个人理论,即教师经由个人实践而形成的知识与理论,而非保守意义上的书本、教材上的公共知识。这是与近年来学者对教师个人理论的重视分不开的。有学者指出,保守教师教育之所以是低效的(lowimpact),那是因为缺乏对教师个人理论的重视,培训内容难以使教师形成丰富的个人理论(Zeichner%26Grant,1981)[5]。教师的个人理论是指教师对于教育、教学以和教师专业的一整套的观点、价值、理解、假设等,其形成主要包括教师三方面的知识: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以和实践知识。由于对教师个人理论的关注,当前知识管理已转向教师的隐性、个人、实践知识。

1.教师隐性知识。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是相对于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而言的。显性知识是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予以说明和阐释的,通常以书面方式出现,即书写下来的知识。显性知识的种类包括写在书本或其他文件中之事务流程的书面说明。此类知识可以促使教师容易取得并加以应用。而隐性知识是指尚未予以外显化的知识。隐性知识往往是教师个人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也不可能传达给他人或传达起来非常困难。从20世纪90年代起,知识管理对教师的个人理论、个人知识开始普遍关注。知识管理可分为产出、收集、整理与分享等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出与分享知识。产出在于设法使存在于教师个人认知的“内隐知识”转化为组织形式认知的“外显知识”。因此如何把教师的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再利用转化后的显性知识扩大到教师团队组织中个人的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

2.教师个人知识。高德逊(Goodson,1994)[6]曾指出,要真正促进教师发展,就必需对教师的知识构成形成新的认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要树立“实践科学”(practicalscience)的转向,即重视教育实践在教师自主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特别是要关注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个人知识的形成。目前,学者们(Connelly%26Clandinin,2000;Elbaz,1990;Britzman,1991)[7][8]对个人知识逐渐达成了共识,认为教师在每日的课堂活动中会经常运用“自身”的教与学的理论,它们构成了教师的“个人知识”或“个人实践知识”(personalpracticalknowledge)。因此,个人知识就是源自于教师真正的教育经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混合体。克莱宁(Clandinin,1991)认为个人知识是教师对各种教育问题的看法与信念,它来自于教师的经验。巴特(Butt,1991)指出,个人知识是教师通过以往经验而形成的对教育的各种主张,它联结着教师的过去(经验)、现在(当前对教育的看法与主张)以和未来(以现有的知识体为基础对未来行动的预期与决定)。因此如何对教师的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就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关键。

3.教师实践知识。以往的知识观认为教师知识就是关于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公共知识,它是不依赖于教师个体而存在的。假如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就必需去掌握这些外在的公共知识。因此,保守的教师知识观排斥了教师在形成知识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性、能动性与实践性。而新的知识观则指出实践在教师知识形成中的重要意义。它区分了教师的两种知识,一是公共知识,二是实践知识。前者是不具有信念、判断、倾向等价值成分的知识,而后者则包括了各种价值判断。教师的知识更多地不是来自于公共领域的,即通过接受外部培训而信服某种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在教育现场中通过种种实践与体验而形成的“现象”。然而人们经常混淆了公共的知识与实践的知识,将教师知识局限在公共领域,在教师教育中传授给教师的主要是公共知识,却要让教师用这种公共的知识指导其个人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由此可见,公共知识不具有实践性的特征,而通常教师所形成的知识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为它是个人化的、情景性的,这必定是与教师的实践分不开的。因此,知识管理就是要去研究如何有效揭示与合理组织教师的实践知识,使其成为公开、自觉的学习过程。

那么,如何通过知识管理协助教师形成个人理论,或者说形成教师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呢?我们认为,可以从生活史叙述与学习型组织,即个体与一起体层面来研讨教师的知识管理,从而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二、生活史叙述:教师知识管理的个体层面

前文所述,教师知识主要是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因此它经常是教师未能明确意识的。正如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要让她说出子丑寅卯来,即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其背后有什么样的理念,她可能很难清楚地表述。为使教师的个人理论成为可以传送和分享的显性知识,就必需对教师的这种知识进行管理,而个人生活史叙述就是一种很好的知识管理法。生活史叙述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很像是自传、日记、日志、个人故事小说(Knowles,1993)[9]。但它决不是简单的日记,因为它要叙述的是自身教育生活的生长史,反映的是教师教育行为、观念是如何建构的,“当我们阅读‘生活史’时,它反映的是教师的完整或是局部生活,无论采用的是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是被他人或他事所激发出的或是影响而形成的”(Watson%26Franke,1985)[10]。正如诺尔斯(Knowles,1989)所说的:“生活史是反映在学习、教育过程中,知识偏好以和角色典范的态度、原型观点等是如何影响教师个人经验的形成的。因此,关于教育的哲学立场、学科、课堂管理、课程取向、课外活动以和其他一切学与教的问题,都是生活史要重点研讨的。”可见,生活史主要叙述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历史。撰写生活史可以使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生长历程进行逐步的梳理,这有助于教师反思其教育行为形成的历史原因,从而促进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教育特点的来龙去脉:是因为从小就受着这样的教育,还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有着胜利与失败的经验,所以形成了今天教学的风格。因此,通过生活史叙述这样的一种个人知识管理活动,使得教师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逐渐显性化,成为可以分享与交流的知识。

因此,教师的大局部教育行动都是与个人过去的生活历史密不可分的。通过生活史叙述,教师将过去所发生的生活历史知识,慢慢发展成为足以支配教师日后考虑与行为的“影响”知识,对其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组发生了重要的影响(Goodson,1994)。可见,通过生活史叙述,可以很好地协助教师理解其自身的实践。教师专业实践知识所具备个人的、经验的、建构的与再诠释的特性标明了教师不但是一个具有建构知识能力的专业者,而且其“自身”的知识是在生活历史中,基于主观的实际认定与需求,通过诠释的过程,以自身的语言所建构出来的实践性知识(Butt,1991)。此外,有研究进一步指出,不同的生活史内容会造成教师专业实践知识不同情况的质变与重组。同时,并非所有经验的发生都会促成教师知识的重新建构,只有某些“重要事件”(criticalevents)才干激发新的行为与新认知的形成。这些重要事件的发生可能来自外在的社会事件,也可能是来自教师专业发展上关键阶段的经验,例如教学的第一年、教学满三年、退休前等,都是发生重要事件的可能时机。再者,来自个人的、家庭的、结婚、离婚、生老病死等经验,对个人而言,都是重要事件的来源(MeaSor,1985)[11],这些事件足以影响教师专业实践知识的再建构与发展。

虽然生活史叙述是教师知识管理的重要形式,但在实际中却很少有教师自觉地运用。研究标明,只有16.7%的教师写“教后记”(类似生活史叙述),83.3%的教师从不或只是偶尔通过这一形式来反思自身的日常教学。正因此,研究发现,75.0%的教师认为:自从教以来在专业和教学知识上收获不大或没有(赵金波,**)[1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教师们对日常工作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缺乏注意与管理。因此,教师对自身的生活史进行叙述,对其个人知识的来源与形成进行管理,这是促成教师知识重构的重要要素。经常进行生活史叙述,即对自身教育活动的生长进行回顾的教师,能有效管理好自身的知识,会选择与建构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并对其专业生长发生久远而有意义的影响。

三、学习型组织:教师知识管理的一起体层面

假如说生活史叙述主要是从教师个人层面的知识管理角度动身,那么学习型组织则是从一起体层面来对教师的知识进行管理与组织。生活史叙述更多关注的是教师个人的观念与知识的形成,它通常只对教师个体发挥作用,而学习型组织则立足于教师群体,通过教师之间生活史、专业经验等的分享与对话从而提升对教师群体的知识进行管理。有学者指出,教师应更多地进行同事间专业经验、生活史的分享与互动,这种分享与互动能使教师感知到自身的专业声音,激励教师提升专业意识、团队精神、自信心,并从其他教师的生活史、专业经验叙述中学习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从而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与批判(Broadhead,1995;Bullough%26Baughman,1996)[13][14]。

学习型组织拥有收集、贮存并转化知识的高度能力,而且能通过促进组织内个体的转变,从而促成团队组织的胜利。因此学习型组织是促使组织内人员提升学习能力的最大利益组织(Garvin,1998)。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我们认为学习型组织有以下特征:(1)由整个组织体系来实现学习;(2)组织成员肯定整个组织的持续学习,对于组织的现在与未来胜利具有重要作用;(3)组织内存在鼓励、奖励和加速个人与团队学习的合作气氛;(4)组织是灵活而且有弹性的;(5)学习型组织要学习组织非常关注的工作项目,学习如何将这些工作做得更好;(6)发展组织的记忆能力,包括掌握、贮存、更正知识与专门技术的能力(Marquardt,1999;Peters,1998)[15][16]。

为对教师学习一起体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将教师个体的生活史叙述成为团体分享、交流和学习的过程,这样就形成了教师知识管理的一起体。教师将自身的生活史叙述完毕,不是摆在那儿就好了,还要进一步与一起体分享,即同事进行对话、研讨生活史中所隐含的议题,并且学习一起体把这些对话内容加以摘录与归纳,这种档案就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历程的记录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与管理。同时,每位教师也可以从其他教师身上快速学习到许多好的观点、经验与做法,使好的个人知识内容很快地为更多教师所拥有,如此便能让个人知识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有效知识管理。研究标明,运用学习一起体形式分享个人生活史进行知识管理可以协助教师达成个人的、社会的和专业的三方面发展。在个人发展方面,重视教师各自的见解、立场与方法,可以让教师获得应有的专业尊严与自信心;在社会发展方面,则能突破教师的专业孤立,发展出相互支持的一起体意识;在专业发展方面,则可以通过分享其他教师个人生活史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有效地建构与管理自身的专业知识(Avalos,1998)[17]。在教师一起体分享个人生活史的过程中,会生成出许多观点、想法与理解,某教师所描述的每一个经验或是事件,都可能激发起学习组织中另一些经验与故事的回应,而逐渐形成一起体的知识,这就是团体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它能有效激发教师团队的专业生长。

【参考文献】

[1]Senge,P.The

制度大全 www.QiquHa.com.com

篇2:学院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管理办法

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管理办法

为加强高等院校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搞好产学研用结合,实现企业与高校共赢;为加快青年教师培养,丰富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学院鼓励教师到相应的企业挂职锻炼。为此,特制定如下暂行管理办法:

一、挂职锻炼教师条件

学院专业教师。

二、挂职锻炼的形式

1、挂职式。教师在企业里安排一个职位,进行独立工作,时间一般半年以上。教师在企业时除完成具体工作外,还应参与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研究项目,在贡献自己的已有知识与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企业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

2、跟班式。教师在企业里不独立工作或只充当助手,跟随企业里某职位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熟悉工作日程与安排,工作流程,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做好笔记,进行整理,归纳出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做出增补或删除,或进行院本教材的编写。

3、短期培训式。教师在企业里工作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有一个具体的岗位,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工作的内容,需要具备的能力,学习行业里的新技术,接受行业的新观念。

4、其他方式。

三、挂职锻炼的要求

1、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不能人浮于事,只说不干,必须真正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参与管理,进行广泛调查研究,要发扬不怕苦的精神,以企业人员的身份要求自己。

2、教师到企业接受锻炼的同时,要利用自身优势及学院的有利条件积极为企业服务,真正让学院、企业双方都从中受益。可以开展职工培训、技术攻关、参与管理、推荐优秀毕业生等工作。

3、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既是对教师锻炼、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也是对教师的修养、组织纪律观念的一次考验。挂职锻炼结束一周内教师应完成一篇有价值的调研论文或作品,或取得一项专业技能证书。

4、为真实掌握选派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学院有关部门将不定期派出督查小组,进行走访检查。挂职锻炼结束后,要有挂职单位领导的鉴定意见。

5、无论何种形式的挂职锻炼,每年累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四、挂职教师的考核措施

1.挂职锻炼考核采取企业考核与学院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应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教师挂职期间,学院里采取现场巡视、抽查等方式加强对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计划的落实;并不定时召开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汇报交流会系每月定期向教务处、人事处报告挂职教师考勤情况。

2.出勤考核:教师挂职锻炼期间,如需请假应事先向挂职锻炼单位和学院教务处、人事处办理相关请假手续,按学院考勤管理规定办理;如无故缺岗,按学院旷工有关规定处理。

3、每位教师在挂职锻炼结束时,需向学院提交挂职报告或总结一份及相关附件材料,填写《z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鉴定表》,并连同《z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企业挂职工作周记》,上报教务处、人事处存档。

4.专业教师挂职锻炼每年由人事处牵头考核一次,教师的考核必须到达合格以上。如挂职锻炼考核不合格,则不能享受相关绩效津贴,且不计入挂职锻炼时间。

5、系部根据教师下企业锻炼时间,向教务处申报工作量,并由教务处核定,计入个人工作量。对在企业挂职锻炼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专业教师,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外派学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6、其它未尽事宜,按学院相关文件办理。

篇3: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范本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自主管理学习制度

自主管理,指教师自己做主,自觉的约束个人行为,而达到专业发展的过程。这里我们所说的“自主管理”专指学校从管理角度,为教师发展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培养一种“我与集体共同发展”的团队意识;提供一种“自主管理”策略。“自主管理”学习制度如下:

一、个体学习,注重选择,力求创新。

1、学习内容:依据个人专业发展意向,采取统一选材命题与自主选材命题相结合,重在学以致用。

2、学习方式:

(1)个人主动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摘抄、建立读书检索卡、知识卡、网上收集等,

(2)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3)主动外出参观、认真听取专家辅导、反思学习。

(4)多与领导、同事进行新理念、新方法速递交流。

3、监控方法:

(1)学校定期组织自主学习大盘点交流活动,评出学习标兵。

(2)利用网络上传学习内容、方式、体会,提高个体学习质量。

(3)对应知应会的理论,不定期进行开卷和闭卷反馈,促教师主动学习。

(4)期末对教师个体学习状况纳入年度考核。

二、群体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对学校、教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常开展“剖析问题、改进工作我支招、一事一议”等研讨,引导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自搞调查研究、自我修改措施、自我实施改进方案、自我监控实效。学校对采纳的高招提议者给予奖励,提高教师务本求实的学习工作态度。

三、组织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经常组织有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找――夸――比”的策略,凝聚团队的向心力,增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在自我欣赏、自我接纳中不断进步成长。

2、利用展板宣传教师群体教改的成果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3、运用教育科研信息台,教师自愿展示理论学习自创格言、展示课改我支招的新经验。

4、结合实验课题每学年撰写1――2篇论文、案例,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

5、学校每学期出版教师自编的“劲园奇葩”集锦册。

教研组长管理制度

1.教研组长的确定采取自愿竟聘和推荐的方式产生。

2.学校管理强化教研组长管理效益,以开展争当先进教研组的活动为契机,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3.定期对教研组长进行工作汇报、质量监控、业绩考核、奖励等专题培训,使教研组长成为学校工作的骨干。

4.创建教研组文化,提高教研组研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形成教研组独特风格。

5.教研组常规工作规范做,重点工作创新做,出现问题及时做,应急工作互助做。

每学期末要用网络形式进行教研组工作特色总结、交流,由教工推选出先进教研组,给予表彰奖励。

政治思想工作的制度

1、建立党员责任区,主动做好管辖之内的政治思想工作,努力做到有问题不上交。

刘祥福负责:党支部、团支部、后勤

柏润萍:教研组长、体育、卫生

刘华丽:4―6年级教研组

曾云:1―3年级教研组

邓六一:体育组

王行东:学校业务工会、科任组

2、建立党员责任人(负责做好积极分子工作)

刘祥福:肖欢

王行东:刘华丽

邓六一:陈满香

柏道庚:王利娟

柏润萍:张海军

3、支部定期组织党员交流积极分子情况,人人做教师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定期组织党的积极分子开展推优入党评议活动。

4、教研组负责本组教师的思想工作,争取一般问题不出组,大问题与领导协商共同解决。

5、领导班子,党支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通过批评、自我批评,改进工作。

6、学校在重大问题,召开教工代表会,发动教工代表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备课

一、分层提出不同要求。

1、第一层骨干及同一学科或年级教过两轮以上教师。

(1)根据学情及对教材新的理解可在原教案基础上针对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点复备(课前反思)。同时加强课中、课后反思。每学期上交精品教案。

(2)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鼓励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对教材大胆合理的取舍、重组、改编、增加。

2、第二层非第一层又非新参加工作的教师。

(1)以单元为单位语文每单元选重点课,数学每单元起始课,科任按单元选重点课要求祥备,其它可略备,略备应体现三维目标、重难点、学法。

(2)略备部分力争体现创新、经典、鲜活、反思。

2、第三层新教师

认真、规范备好每一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体现“五有”“五备”。

二、各层教师备课前做到通读新课标,通读全套(册)教材。做到“五有”“五备”,树立“五个意识”。

五有:脑中有观;胸中有标;目中有生;手中有法;指导有略。

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五个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

三、各层教师备课中要有对全册、单元教材的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指教师对整套(册)教材认识理解、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改重点、学情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学困生转化方法等分析。

单元分析指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维目标落点等分析。

四、各科备课要体现学科特点。祥备课时环节要相对完整,主要有课题、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学法、练习设计、板书设计、三语设计、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设计及运用等。

五、练习课和复习课备课要做到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调整、注重反思。

六、假期至少备出2周课,平时要有1周余粮。

讲课

一、教学计划实施时要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无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及时反馈。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大胆发表独立见解。学生参与率100%。

二、基本功扎实。讲究语言艺术,微笑走进课堂,板书设计科学,书写美观工整。能熟练并创造性使用教具,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准确进行质量监控,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三、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按时上下课,不拖堂,不侵占学生休息时间,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当堂辅导学困生、当堂反馈。读书时间2/3、数学练习时间1/2,教师占时不超过30%。

四、严格按课表上课,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课上不随便离开教室。不随便调课,特殊情况需要调课,需经教导处同意。

五、教师不得随便停学生课,不讽刺、挖苦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严禁体罚变相体罚。

六、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按要求撰写反思笔记。

作业

一、做到“七留五不留”。

七留:留预习作业。留适时适量作业。留开发智力。启发思维作业。留养成性作业。留层次性作业。

留操作性作业。留特色作业。

适时适量指语文、数学、英语书面作业一、二年级不超过45分钟;三、四年级不超过6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90分钟。

五不留:不留重复性作业。不留千篇一律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不留节假日作业。不留超量作业。

二、认真及时批改作业,不隔天,不错批漏批。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改正,及时复批。数学、语文每题一批,其他学科一课一批。

三、作文有总批、眉批、详批、面批,每篇作文全班1/3详批,1/2面批,讲评修改要及时。高年级培养训练学生适时参与作文评改。

四、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分别给出两方面成绩。杜绝学生或学生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

辅导

一、辅导对象包括对学困生的帮助和对优秀生的指导。

二、辅导方式包括有针对性、共同性问题的集体辅导和针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提倡辅导在课堂,有计划地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课下辅导。

三、辅导重点放在对学习目的、意志品质、学习方法的辅导,以及知识的查缺补漏。

考核

一、任课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对待每门学科每项考试考核。做到目标明确,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进课堂教学。要加强能力考核方法的研究,

二、教师监考由学校统一安排,考试要严格纪律,不允许学生作弊。老师不可指点、暗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三、阅卷采用“流水作业”集体阅卷,要实事求是,按照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最终评价。判定后的成绩教师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确认错误的地方要同原阅卷老师及教研组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再行更正。试卷与记分册成绩要一致,记分册要按要求认真填写。

四、注意保护学生试卷的整洁,教师不在学生试卷上乱写乱抹。

五、语文、数学期末成绩考核优、良、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其它各科合格、待合格两个等级。期末和单元考试统计三率:合格率、优秀率、提高率。

合格率:1--6年级100%为达标。

优秀率:1、2年级80%为达标。

3、4年级60%为达标。

5、6年级40%为达标。

单项比赛:口算、字词、朗读、背诵、口述应用题等。

六、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不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包括平时的练习分数),不允许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按分数排队。

教研活动

一、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二、教师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学法。一学期内青年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0节。

三、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开学初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时(活动时间)、定人(主讲发言人)、定内容,杜绝打无准备之仗。每次活动要有详细记录。

对新教师的要求

一、政治上做到“三心”(上进心,事业心,虚心),工作态度上做到“三严”(教学常规关,十项教学基本功关,热爱学生关)。

十项基本功:

①掌握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系统、结构的基本功。

②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任务的基本功。

③运用教学基本原则灵活处理、使用教材、选择教法的基本功。

④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功。

⑤语言的基本功(准确、清楚、条理、生动、无语病)。

⑥设计板书、布局合理的基本功。

⑦作业设计、测验、研究、了解学生的基本功。

⑧有效组织教学维持良好教学秩序的基本功。

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功。

⑩组织建立良好班级体的基本功。

二、要过好“教育思想关”“教材关”“教法关”。

三、做到“五个独立、一个满意、四会”。

五个独立:独立备课、独立组织课堂教学、独立写好1―2份试卷、

独立组织好1―2次学生活动、独立写教学经验或教学论文。

一个满意:所任科学生满意率是85%以上。

四会:会备课、会批改作业、会组织课堂教学、会辅导学生

同伴互助制度

一、构建开放的教研活动模式。

按学科和年级设置研究小组,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互助协作团体。

1、各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开学初制定活动计划,定时、定人、定内容,杜绝打无准备之仗。每次活动要有详细记录。

2、成立语文组、数学组、科任组三个学科组。分学科分课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专题教研活动。

3、扎扎实实开展师徒、对子互助研究活动。

(1)学年初,召开拜师会。新教师任师傅,同等层次教师互结对子。

(2)每学年,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动。

(3)学年末,师徒、对子活动“大盘点”。评选“乐于奉献好师傅”、“勤奋好学好徒弟”、“和谐共进好对子”。

二、追求教研形式的多样化。

1、每学期请专家讲座。

[1][2]下一页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2、每学期举行不同形式(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同课异构比较式、师徒对比课)的研讨活动。

3、每学期围绕工作主题设计“创新杯”十佳教学评比活动。

4、新教师(包括新任课教师)认真通读新教材,在与本组组长及师傅共同研讨,明确教材“双基”内容,明确三维目标,并进行归纳整理,组长审阅把关后上交学校。

教育常规工作制度

一、每学期能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会制定有特色的教育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中队少先队计划、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二、重视并开展“学科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准确把握、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教育点,并将教育点还原到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科特长生的比例。

三、用良好的师德品质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时刻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朋友。

四、班主任、副班主任要开展好少先队各项工作,要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小干部培训工作,指导、组织召开班队德育活动课,做好班主任工作手册记录,少先队小家务,定期更换板报、专栏等常规工作,每学期有工作经验总结或教育论文。

五、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六、教师要重视在活动中育人。每学期坚持开展科技、美育、体育、卫生等活动,班主任上好晨课,班、队德育活动课,组织好学生听广播、值周及校内外各项教育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用。

七、科任教师每学期有计划、高质量地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成绩,有精品,有记录,有总结。

八、注重研究家校合作的方式、途径与措施,善于总结家校合作经验,每学期有一篇心理研究案例或经验文章。

校级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

一、评选条件:

1、热爱班主任工作,关心、了解学生,深受学生的喜爱,领导、教师、家长满意度高。

2、按照自身需求,努力学习班主任理论,不断更新班主任工作观念和方法,注重德育科研课题研究,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并有一定成效。

3、有良好的班集体建设过程,形成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具有较强的集体凝聚力,学生责任感、荣誉感、是非观念强,有班主任工作经验并在学校进行经验交流或推广。

4、善于挖掘、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理解,有较好的“家校协同育子(女)”经验。

5、所带班级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经常受到表彰和奖励,校内外影响好。

二、评选流程:

1、每学年末,由个人自荐并展示成绩,各组推荐学校优秀班主任名单交学校,并上传学校网络阅读总结。

2、在班主任工作总结和展示的基础上,学校教职工评议后,由学校德育小组和校务会讨论通过。

3、校级优秀班主任设为一等奖、二等奖。

三、优秀班主任奖励

1、市、区级优秀班主任奖励100元

2、校级优秀班主任奖励:一等奖80元

二等奖60元

新班主任培训制度

1、参加工作1-3年的班主任参与学校培训。

(1)理论培训,以自学先进理念和优秀班主任事迹为主,注重自我反思。

(2)互动培训,每学期1-2次与同行专家或名师互动研究。

(3)交流培训,每学期召开一次案例分析或班级管理交流会。

2、培训目标。

一年入格,胜任。

二年创新,发展。

三年形成特色。

&nbs;2004.9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