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好教学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好教学语言

2024-05-05 阅读 1980

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好教学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好教学语言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巨甸镇武侯完小陶丽萍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练、亲切自然,再加上以情动人、条理清楚。同时,还应有恰当的停顿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把这些语言技巧熟练应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呈现出优美快乐的课堂。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提高教育课堂教学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教师教学艺术

【正文】: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师而惮,可以为师;奢而可信,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意思是说,当老师有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违反师说;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后两条说的是即是对教师语言的要求,而前两条又是建筑在后两条之上的。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很高的要求。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一样,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完美的教学语言?我认为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炼

语文教师要具有简洁精练、清楚明白的教学语言,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教师要以高度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深入浅出的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精练严谨,环环相扣,绝无废话杂语,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绝而不失一词。”所以教学质量很高。语言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能让学生直接、清晰地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且更有利学生接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要富有智慧、幽默、激情的声音语言,能够让简单枯燥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让简单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让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现在的课堂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怎样将这些宝贵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用其独特的语言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不让其走神。其中,导入语的运用就非常关键。如我在教学《妈妈的账单》时,为了让孩子明白母爱的无私,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在教学上我通过学生朗读彼得的账单以及我富有智慧、激情的语言来读出妈妈的账单,通过语言对比学生立刻体会到了小彼得为什么惭愧以及妈妈的无私,最终达到很好的效果。

www.qiquHa.com.com 制度大全

篇2:运用班班通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班班通”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班班通;语文;教学

班班通走进课堂,丰富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班班通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的活灵活,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班班通”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

一、运用“班班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驱力。无论做什么事情,有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性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班班通教学设备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如在《泊船瓜洲》这首诗的教学中,如果只是运用简单的讲读法和诵读法,就不能将学生完全引入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我制作了课件,通过图片、音乐,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配乐朗诵,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声、色、画中,如此美景能不让作者怀念吗?让学生对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二、运用“班班通”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班班通”,会打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味中探索,在快乐中学习。

三、运用“班班通”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的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由于地震学生没有经历过,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播放汶川地震时的画面,让他们从画面与声音中去感受地震时的情景,整节课,学生是“安静”的,是在感动中学习的,甚至我还看到几个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泪水。这样,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又如,《草原》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教学时,我们先用音响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通过投影展现出草原美丽的景色,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从而不知不觉在心灵深处产生对草原的无限憧憬,对祖国美丽山川河流的热爱之情。

四、运用“班班通”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学中一些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显示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取学习所需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海滩和海岛的美景,使他们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形态各异的贝壳,还有庞大有趣的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一会儿仿佛又潜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秘密,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游来游去,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好像还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

“班班通”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们要合理运用班班通,有效使用教学资源,才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做到寓教于乐,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填补语文朗读教学缺失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填补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

潘德娜文昌市罗峰中学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过去只靠“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要对现代教育技术伸出“敏感的触角”,“放开胆子”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语文课堂,填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朗读教学朗读音频与视频朗读兴趣朗读能力

一、现代教育技术下语文教学的优越性

(一)灵活高效

教师教得灵活,学生也学得灵活,师生互动方式更为多样,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为教学工作准备更充分的资料,资料的呈现也更方便而且节时高效。

(二)丰富深刻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富内涵,更有利于课外拓展延伸。

(三)开拓创新

和传统教学比较,现代教育技术下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它颠覆了教材内容的局限,让教师能自由挖掘教材,也让学生乐意接受更多的新东西。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朗读教学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有感情的朗读”是基本目标,是其它教学目标达成的根基。朗读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朗读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是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课文的过程,这也能直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朗读教学如此重要,我们语文老师该怎么做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全六册都都没有配套的朗读磁带。没有配套的朗读磁带,我们语文老师可以自己朗读示范,但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将朗读进行得“淋漓尽致”、“声情并茂”,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朗读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呢?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教育技术就该派上用场,“显露身手”了。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朗读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做法与收获。

七年级上册的《春》、八年级下册的《海燕》、《雷电颂》等篇目的教学,如果没有“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环节作为基础,那么再多的讲解分析都将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语文老师最好能够让这些富有“朗读性”的文章张开“朗读”的翅膀,飞翔在学生“多情的天空”。

前两年,我在教学《海燕》时,特意在网上搜索很了多朗读的音频和视频,经过试听,我把我中意的朗读音频与视频进行下载,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我说明了本课时的安排,便要一一播放这些我精心挑选的朗读音频与视频。因为同一篇文章,我却挑了多个朗读音频与视频,有男声朗读的,有女声朗读的,有在舞台表演的朗诵视频,有配乐配图的朗读视频,也有什么都没有的“清读”音频。学生都问:“老师,你不讲课了吗?怎么让我们听这么多?”我回答他们说:“先听,等一下我再告诉你。”等学生听完(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我问:“这些朗读有什么不同吗?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喜欢男声的朗读,因为感情饱满丰厚,深沉而有力度;有的说喜欢女声的朗读,感情高昂激扬,令人动容;有的说喜欢在舞台表演的朗诵,因为不但可以听到朗读者的声音,还可以看到朗读者的表情动作,很是享受;有的说喜欢配图配乐的朗读,因为直观形象,身临其境;有的却说喜欢“清读”,因为可以留有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总之,学生的说法让我感到惊喜,因为学生在“听朗读”这一环节已对课文的感情有了把握,那接下来的个人朗读可就变得容易了。

听完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后,我让学生们模仿着读一读,很多学生都模仿得“有声有色”,平时就有一些“朗读基础”的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还加上了自己的“创造”,丝毫不逊色于那些音频视频的“范读”。

这一次朗读教学的所得让我反思了以往朗读教学的缺失:播放一遍朗读录音,老师一个人范读一遍,这是多么有限啊,怎么能满足得了学生的“欣赏范围”呢?怎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呢?又怎么能让学生在“朗读的情境”中提高对朗读的欣赏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能力呢?

有了这一节课的所得,我在上《雷电颂》时又如法炮制,学生听完朗读音频,对我提议说:“老师,我们也来演一回屈原吧。”我当然高兴,说:“好啊,要当演员就先来有感情朗读屈原的这些内心独白,我当导演,现在开始挑选演员,开始吧!”于是,学生们都主动要求“试读”,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这节课也收到了很好的朗读教学的效果。

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有心在朗读教学中“引进多媒体”。**年,我在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就找了一些演讲的视频给学生看,课后,学生都说“演讲很富激情”。我想,先不用说这一节课教会了学生什么,光是让学生对演讲有了了解,有了兴趣,也是一种收获了。后来我又教到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