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小结:运用语言有效性指导幼儿执行游戏规则

教育小结:运用语言有效性指导幼儿执行游戏规则

2024-03-09 阅读 3798

教育小结:运用语言有效性指导幼儿执行游戏规则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教育小结:运用语言的有效性指导幼儿执行游戏规则

我班孩子的年龄都在3岁左右,对色彩鲜艳的玩具爱不释手。根据这一特点,我利用五颜六色的刺猥球设计了“运西瓜”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让孩子把皮球抱着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我带孩子来到一个宽敞的地方,告诉孩子们在我们对面有好大一片西瓜地,请小朋友把西瓜搬回家,告诉孩子们西瓜圆圆的、大大的,容易摔破,请小朋友把西瓜牢牢地抱回家。

在我反复强调几遍后,幼儿回应的也很好,可是,小朋友游戏时,一下子把老师的话全忘了,只有几个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着,大部分孩子有的用脚踢西瓜,有的扔,有的滚等等,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整个场面一片混乱。虽然西瓜地的西瓜运回来了,但是幼儿没有一点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在后来的几遍游戏中,幼儿在老师强迫下,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着,看得出来,孩子们玩得并不开心、快乐。

怎样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既快乐又能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呢?思来想去,在第二次活动中,我决定用故事的办法来强化孩子游戏规则意识,于是我编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只小熊,它的奶奶病了,非常想吃西瓜,小熊只好到西瓜地里去运。小熊来到西瓜地搬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它先抱着西瓜往奶奶家走,后来发现西瓜象个大皮球,小熊用脚使劲一踢,不好了,西瓜“叭”破了,哎呀!奶奶没西瓜吃了,怎么办?它又回到西瓜地搬了一个大西瓜,这次一定要好好地抱着,不能掉!于是小熊这一次又快又牢地把西瓜送到奶奶家

故事讲完,我说:我们也来帮小熊运西瓜,看谁又快又好地把西瓜送给奶奶,好吗?这一次与上一次比截然不同,孩子们运西瓜运得可好了,幼儿扮演着小熊,在为生病的奶奶运西瓜,所以个个小心翼翼地生怕瓜掉在了地上。

小班的孩子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让他们懂得如何运西瓜,符合小班孩子的特点,游戏效果特别好。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采编:www.QiquhA.com.com

篇2:教育小结:别让分享成为孩子另一种借口

教育小结:别让“分享”成为孩子的另一种借口

虽说中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会略懂事些,但是“独占行为”在我们班级中依然存在。无论是晨间活动

还是自由活动,经常能听到小朋友的小报告:“老师,他拿我的玩具”“老师,他抢我的操作材料”等

等。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为此我设计了主题社会教育活动――《我

愿意分享》。

所谓分享教育就是引导幼儿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

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整个活动我主要围绕两个目标来进行:1、让幼儿理解朋

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和学习分享的经验。2、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活动开始时,我便

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要做些什么,孩子们急切地举起小手都想来介

绍自己的好朋友。听着孩子们细说他们曾经和好朋友发生过争吵还有分享的经过,我心里一阵感动。接

着,我鼓励几名幼儿上来进行情境表演,让其他幼儿来判断对与错,其实很多孩子已能初步是非,只是

有时自控能力还不够。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分享活动,活动前一天我便鼓励孩子们事先将自己的喜爱的玩

具和食品带入园并在活动中与同伴进行分享,这一环节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分享的乐趣,也将活

动推向了最高潮,直到活动结束后很多孩子还意犹未尽。

自从开展这一活动后,孩子们已形成初步的分享意识,发生争吵的现象减少了,但是却经常上演着“分

享”事件,不是偷偷带点小零食就是携带一些小玩具。这是集中活动的时间,瑞斌小朋友旁若无人地拿

出小恐龙玩具与身边的嘉颖小朋友开心地在玩。我轻轻地走过去并蹲下来想看个究竟,他却抬起头茫然

地望着我说:“老师,我和嘉颖在分享玩具!”啊,多么可爱的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

”他小声地回答:“上课时间!”“那上课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做?顾着玩还能学到本领吗?”他摇了摇

头。我决定先把小玩具收起来,找个合适的机会再跟他好好沟通一下。放学后,我马上向他妈妈了解一

下这个玩具是怎么带进来的,因为我们晨检时会检查小朋友是否有携带零食、玩具或者尖利物品,如果

不是教师组织的活动需要一般是不允许小朋友带入园的。跟他妈妈沟通后才得知原来自从分享活动结束

后,瑞斌小朋友每天都吵着要带玩具或者零食带入园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刚开始他妈妈是不同意的,

但是拗不过他的性子便妥协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将“分享时应注意什么”这一话题放在早谈中,让孩

子们来讨论与交流。在一番讨论中,孩子们意识到分享不应只是分享实物,还可以分享经验或趣事。此

外,我和孩子们也一起建立了分享规则:不能私自携带小物品入园,不能在上课或者睡觉时分享。规则

明确后,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也能随之提高。

这一事件的发生为作为幼儿老师的我敲了一下警钟,在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过程中,除了要幼儿真正认

识到“分享”的意义,还应注意发挥榜样作用的力量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别让“分享”成为孩

子的另一种借口!

篇3:教育小结:让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儿生活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教育小结:让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儿生活

排练班级童话剧《大肚子河马》时,我们进行演员的海选。

首先是主角河马的海选。“谁愿意来当河马的?”我料想定有一大波孩子报名,谁知只有3个孩子稀稀疏疏地举手。“为什么你们不愿意当河马呢?”“因为河马是坏的,他抢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喜欢他!”当面对无人参演的尴尬局面,我们进行了一番思想沟通,从表演的角度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一个好演员,并从故事文本出发,告诉孩子们,虽然小河马一开始喜欢抢别人的东西,没有礼貌,但是他知错就改,还是一个好孩子!再次问道谁愿意参加时,多数孩子还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此环境下,有个小女生举起了手:“我愿意当小河马!”事后帮她梳头发时,她告诉我:“老师,我喜欢小河马,因为她最后改好了!”事后证明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下,她的自荐成就了童话剧精彩的表演!

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或许我们可以利用教师的权利,高效率地直接为幼儿选好角色。然而独裁是人类态度上的极端,面对幼儿与我们的意见相左,或让我们感觉困惑时,还能以一种关怀、支持的态度来运用对幼儿的“权力”,向幼儿说明原因,并且尊重幼儿的意见、感觉和想法,这着实不易,却才是教师专业真正的表现。要相信家庭和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一生的基础,让民主和尊重从小根植在孩子心中。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4:教育小结: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养成幼儿环保意识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教育小结: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养成幼儿的环保意识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小班幼儿对于很多知识都非常匮乏,对于环保的意识一比较薄弱,我们可以将环保知识渗透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

一、日常行为中的渗透。

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单靠一节环保课程是很难引导幼儿形成环保习惯的,需要我们在幼儿的日常行为中,渗透环保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有“心”的眼睛,及时把握住教育的契机,比如每天我们都会有吃点心的时间,幼儿在吃水果,扔果皮的时候,就会注意他们是否扔到垃圾桶,有没有随便乱扔东西。在外面参与户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随便乱踩草坪、采摘小花等,都需要我们及时提醒,从而在一点一滴的行为中,养成一种环保的意识。

二、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小班幼儿对于游戏的开展都非常感兴趣,将环保活动融入到游戏中,在游戏的促进中,形成一种环保习惯。在开展游戏活动中,会需要一些游戏材料,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如:易拉罐、硬板纸、牛奶盒等废旧材料,与幼儿一起讨论可以变成什么,制造出新的游戏材料,知道有些物品还可以循环利用,而且还能做出更好玩的玩具,让幼儿感受到这些物品也是非常宝贵的。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儿歌、故事等游戏形式,使环保活动变得更加游戏化、趣味性。

二、教学活动中的培养。

教学活动是幼儿活动中的一大环节,教师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使幼儿得到各个方面的发展。在环保教育的活动中,针对性的围绕环保的话题,从而得到更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在一次活动活动《青青的草地》中,请幼儿感受草地的一片绿意,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由绿油油的草地变成枯萎的杂草,幼儿的心情也随之转变,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自己能领悟到这种心情的变化,在出示各种污水、废旧排放等图片的时候,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会把小草给破坏,有人去踩草地的时候,也知道我们应该走在石板路上,让小草也能健康的成长。在一次次的教学过程中,让幼儿了解到环境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幼儿环保的意识,从而形成一种环保习惯。

总之,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已与环保环环相扣,未来的环境是今天的幼儿所创造的,他们的思想将是我们未来环境的一大重要因素。将环保的意识融入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将环保意识转变成一种环保行为习惯,共同为我们环境所努力,还我们一片绿色的世界。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5:教育小结:小班行为习惯培养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

教育小结:小班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学会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习惯的养成会伴随着人一生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加强对他们的养成教育的培养,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生活习惯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涵涵是家中的独生女,家里大人都很宠爱她,生活上过度照顾,所以养成了一些娇气的性格。在幼儿园涵涵还算是个听话的孩子,但她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做每件事情都特别慢,尤其是吃饭,每次都是最后几个吃完的。

有一天,涵涵又吃到最后几个了。我不时地用眼神提醒她,她却丝毫没有反应,我给她讲道理,但是没有效果。怎么办呢?我环视了一下四周,看见涵涵最感兴趣的娃娃家里有几个小朋友玩得正热闹。于是,我的主意来了。我走到后面的娃娃家,对其中一位小朋友说了几句话,然后快步走到她身边,轻轻地对她说:“二宝,涵涵在玩娃娃家,他刚才告诉我,还缺一个人来当妈妈。你快吃饭,跟他们一起玩,娃娃家的宝宝们还没吃饭,你快给宝宝们做饭去好吗?”二宝往后看了看,连说“好”。

终于涵涵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了。本来不多的饭,很快就被吃完了。最后涵涵来到了娃娃家,经过老师的几次引导,她吃饭越来越快了。老师的教育不能只依赖于说教,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进行引导,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转变自己的行为。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其感兴趣的地方,从而改正了她吃饭慢的毛病。这种做法既不影响孩子的情绪,又让孩子乐于接受,还满足了她的游戏欲望。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反思,不断尝试用积极正面的方法鼓励幼儿吃饭,从而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老师也能组织好幼儿的各项活动。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