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随笔:重建人文精神

教育随笔:重建人文精神

2024-05-07 阅读 9385

教育随笔:重建人文精神

教育随笔:重建我们的人文精神

学生向我提问是否应该多读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书籍,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只是,许多时候,我们却忽视了。

是的,我们应该多读些人文学科的书,这是人性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更是人的生存价值的需要。

人之学习,有三重目的,即功利性目的,道德性目的和人格性目的。

功利性目的是最低层次的学习目的。在这个层次,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其功利,读什么书,看其有没有“用”,这个用指的是其用处,即能不能为自己带来好处或利益。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学生说:“学那个,有什么用!”这是功利性目的普遍化带来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在大学里非常泛滥,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就曾尖锐地指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学习聚焦在功利性的层面,在学习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功利,就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对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言,一切都从是否对其有“用”出发,以个人的利益和利害关系为准则,善于利用知识掠取个人利益,实现个人功利目的的最大化。钱理群教授指出,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比一般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对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事情没有是非对错和善恶之分,判断的唯一标准是“用”,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利害得失,重视的是自己的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这类人对现实社会和人类道德体系所造成的伤害,人们有目共睹,不作赘述。

学习的更高层次目的是道德性目的和人格完善的目的,这两个范畴,超越了功利主义。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一般的动物,就在于他有节制自己和修为自我行为的能力,有高于其它动物的精神世界。

而这样的能力和精神世界,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通过学习获得,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学习,在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品位的基础上慢慢习成,逐渐提高。

明末清初五大家之一、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说:“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论是非,不论利害”,是做人应有的基本准则。

当前的大学教育,应该说与传统的大学教育理念已经相去很远。英国红衣主教、大教育家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大学讲授的知识不应该是对具体事实的获得或实际操作技能的发展,而是一种状态或理性的训练”,大学的使命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具备思想和行为上一切优良品行”的“绅士”,也即是重视受教育者人格的升华和完善。这是欧美博雅教育的核心理念。但是,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物质第一性的观念也极大地影响了教育观念,一切为了利益,一切服从于物质,教育思想严重功利化物质化。

从我自己来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读研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议论那些学文科的人:“学那些东西,有什么用?”那个时代,功用性的目的,物质性的目的占据着思维。那时,与同学谈论的时候,也都高度认同,只有物质文明的发展,才是社会的发展。大概我们都是从一穷二白的社会走过来,在饥饿和寒凉中长大,物质缺乏留下了太深的印痕。

二十多年前,在剑桥大学的时候,午餐我多回学院餐厅用餐。经常,都会与近旁的人聊天,居然发现学院有好几个院士是研究圣经和宗教的,隔一个院子的李约瑟研究所,许多的人在研究中国的道教,研究老子研究庄子。那时,作为受唯物主义教育了许多年的我,物质第一的意识深深地根植在大脑里。我经常很困惑:“他们研究那些东西,有什么用?”

慢慢转变的出现是在二十年前,那时因为兼了行政职务,因为大学开始了教育问题大讨论,因为对孩子的教育逐渐成了我生活的重要内容,我开始读教育的著作,读心理学和经典哲学著作,也开始读经济和管理的书籍。我开始慢慢思考,我们一贯来认为绝对正确的一些知识,或许,并非与我们所认识的那样完全一致。在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思维体系里,我们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精神对物质的作用,忽视了精神的价值。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教育和生活模式里,我们太多地重视知识的使用性,而对于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各种看不到实际作用的知识,严重地忽视了。

人文精神在我们的教育模式中慢慢缺失,在功利追逐的生活模式中逐渐式微!

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危机,多年来就是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学者持续关注的问题。曾经热情呼唤现代大学“走出象牙塔”的实用主义者德里克博克意识到现代大学醉心于“追逐利润”对高等教育体制本身的伤害,这位前哈佛大学校长将这种伤害称之为“聚敛财富和道德缺失的噩梦”。美国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曾指出:人文科学的缺席,使得学生的道德创造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大降低。许多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各国的教育家们,都在反思功利主义教育对国民精神和教育本身的危害。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贝塔朗菲曾尖锐地指出:“纯粹功利性的教育最终与人类的目标背道而驰。”

在这里,“人类的目标”我理解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生存的目标,以及作为具体人,他的生存价值和生存的意义所在。完全的纯粹的物质人,在生与死的一个生存过程里,是缺乏存在意义的。

贝塔朗菲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人文主义思想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读研的时候,因为做的研究是病害流行的数学模拟,我研读了不少的系统论的著作,从而接触了他的一般系统论思想。贝塔朗菲关于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对我的分析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作用。十多年之后,在寄主与寄生物相互识别的研究中,我似乎突然发现生命是如此协同,如此完美,生物之间是如此协调也如此具有系统性。于是,我开始着意进行生命问题的学习。

于是,我有幸接触了贝塔朗菲的《生命问题》。才知道,这位伟大的一般系统论创始人,原来还是一位生物学家。在那时开始,我就在科学文献库中着意关注有关他的研究。慢慢地了解到,这一位天才的学者,不但在许多学科卓有建树,而且还写过诗,写过戏剧,写过小说,是一位对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倾注了巨大关爱的人文学者,他的通才教育思想,在西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位深入理解生命问题的生物学家、伟大的人文学者和理想主义者,贝塔朗菲认为人类的精神危机不是来自于生物学需要的受挫,而是来自现代社会中生命的无意义以及价值前途和目标的失落。他认为:“一个病态的社会,其特征是极其简单的,这就是它为生物学需要提供得太多,但同时却处于精神饥饿状态。”因此,他强调:“科学事业不仅要知道如何,而且还要补充人文意义上的为什么。”

他尖锐地指出:“绝对的科学客观性是一种神话,而对于人类价值没有任何兴趣的科学家也只能是一种机器人。”

贝塔朗菲还强调了艺术、诗、历史等人文现象对人类存在的价值,他说:“它们不是短期、有用的价值,而正是其自身的目标。……当人这种可怜的生物,带着动物的本能,在数以千计的压力下,在复杂的社会中疲于奔命时,能超越动物的,也仅仅是这一无用性,但这却构成了人类的本质。”

物质和功利至上的教育目的,使人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成了物质主义者,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防止这种不良后果的蔓延,最重要的,就如贝塔朗菲所说,要补充人文意义上的为什么,使我们能在更高的层次和更深的意义上,去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精神价值,以及在更全面更整体的意义上,推进每一个人的理想人格的全面发展,实现普遍意义上的人类的自我关怀和生命价值。

功利至上和物质至上价值观的泛滥和横行,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在道德体系崩塌和享乐观念大行其道的境况下,我们迫切需要人类精神价值的重新追寻,需要生命价值的回归,需要重建我们的人文精神!

采编:www.QiquhA.com.com

篇2:小学教育随笔经典诵读推进有效措施

带领学生读经典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预备十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读《唐诗100古诗》,读《日有所诵》读《宋词一百首》……长期的诵读,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宋词、现代诗歌,学生的写作说平蹭蹭地提升。在学生日常的习作中有写现代诗的,写五言绝句的,写七年绝句的,甚至还有填词的呢。每当看到学生精彩的创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觉得带领学生坚持诵读的路子走对了。

**年开始,我校的经典诵读成为一门课程,走向正规。我们以《十二岁以前的语文》作为我们诵读的内容。每天早上的20分钟时间固定为诵读时间,雷打不动,每学期结束后要对诵读内容进行家长考核、小组考核、老师考核以及校级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给出相应的等级。去年我们班级的测评成绩还不错,今年的成绩应该更好。

在经典诵读的推进过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学生诵读经典呢?现在我就盘点一下。

一、端正经典诵读的思想。1.让学生明白经典诵读的好处,结合我已经教过的学生身上发生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端正思想,主动自觉地进行诵读。比如;我告诉她们一个学期的诵读结束后,学生会自己创作诗歌了,会填词了,成为一名小诗人了。我把学生自己填的词,创作的诗歌读给她们听。2.我还告诉她们我们听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经典的歌词也是来源于古诗词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经典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读了经典能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正确处事、正直做人。当学生明白道理的时候,就会主动去诵读,主动诵读了就会事半功倍。

二、老师领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建立自信。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很多时候,当学生不愿意读的时候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的累了,不想读,还有一种是有不认识的字,不会读。第二种情况居多一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每一篇要求诵读的篇目我都领着学生一字一字地读一遍,帮助学生学会断句、纠正字音。我的领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把一篇要诵读的内容朗读出来,学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读越会读,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因此,帮助学生正字音很重要,帮助学生读通句子很重要,帮助学生读顺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读时间,严格要求,保证诵读质量。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诵读经典是雷打不动的。没有固定的领诵人,谁来的早,谁愿意领,就可以到讲台上带领同学们读。这样的一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领读的积极性。领读的同学有权利让不认真读书的同学站起来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记名字。除此之外,纪律委员也要保证晨读的纪律。再加上老师的巡视,晨读的质量就有保证了。

四、及时地赏识,大力地表扬,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要想激发学生主动诵读经典的热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还必须有老师及时地赏识、大力地表扬。在晨读巡视中,对于诵读卖力的同学给予及时肯定,对于表现一直很优秀的同学,让其在班级中成为榜样。对于领读很用心,能够经常领读的同学进行大力赞扬。赏识的力量总是无穷,大力的表扬让这些优秀的同学从班级中脱颖而出,成为班级同学争相学习的榜样。班级中这样的优秀人多了,班级的诵读水平想不高都难。

五、理解意思,巧背经典。死记硬背是一种背诵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耗时耗力还不出功。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背诵的速度,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我会选择一篇要要求背诵的内容,会专门抽出时间领着学生背诵,让学生从中发现技巧。读一句原文,读一句解释,读完后再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会很快背出要求背诵的内容。这样的方法多加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自觉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诵起来就如虎添翼了。

六、寻求家长、对子、组长的帮助,提高经典诵读的质量。老师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学习对子以及组长的共同监督才行。要求会背的篇目,家长先检查,然后是学习对子互查,接着是组长细查,最后接受学校最后的考核。对于在检查过程中优秀的家长、负责任的学习对子和组长也要不遗余力地大加表扬,提高其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经典诵读篇目责任到人,提高其责任意识。所有要求诵读的篇目都在学生主动自觉要求下分给每一位同学。每一位同学都有领诵的篇目,负责领诵的篇目必须熟练背诵。这样一来,班级集体经典背诵的时候不需要再有领诵,点到谁,谁领诵,如果不想点的话,随意叫一个人来领,后面该谁领了,就会主动站起来领。省心极了。我是省心了,学生的责任感也来了,他不仅要清楚知道自己领诵的是哪一篇,还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评的。

总之,在经典诵读推进过程中,因为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我们的诵读质量有保证。在今后的实践中,针对在诵读中出现的问题还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总结。

篇3:一年级老师教育随笔表扬要大声批评要小声

踏着上课的铃声来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来调皮捣蛋,跟老师顶嘴的“烦人虫”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烦人虫”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这么一个独生子,家人特惯他,有时老师批评教育还会遭到家人的不满,所以这学生在学校是嚣张跋扈,在课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进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没管恁多开始上课,这孩子咋了,平时从不回答问题的他在我提问问题时竟然举手回答了,“好张同学你来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请坐”谁知我这么一夸,他表现更积极了,于是我就当着全班同学大声表扬说“张同学今天表现很好,老师已经看到了他的进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学习。”整节课上,他都笔直的坐在那里,认真听老师讲课,这让我不由得暗暗窃喜,这个“烦人虫”终于不烦人了。

忘了之前听谁的讲座,他说表扬孩子要大声让别的同学都听到,批评学生则要小声只要学生自己听到。我想一二班的这个同学之前那么烦人或许是因为老师每节课都在大声批评他或是忽视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师不重视我,又或许想通过上课捣乱引起老师的关注。可是老师一次的表扬让他感觉到老师还是关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师心目中还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现,这样看来表扬和批评学生还是要讲究技巧的,或许因为你的一次表扬就拯救了一个孩子,又或许因为你的批评而毁了孩子。教育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教师也不是万能的,可能会一时不知道怎样处理问题学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师所说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扬要大声,批评要小声,我学会了。心往哪用,劲往哪使,讲究方法技巧,那就会开花结果。